《总装机120万千瓦!南网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完成核准》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25
  • 11月18日,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同意南宁抽水蓄能电站核准的批复(桂发改新能〔2021〕1013号)转至公司,项目获取核准批复。

    南宁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境内,是广西境内首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总投资79.36亿元。南宁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缓解广西电力系统调峰困难局面,同时,增强系统应对事故和负荷急剧变化的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广西电源结构优化,提高系统整体经济性。

    公司将根据南方电网公司工作部署,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尽早建成投产,助力广西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关报告
  • 《南网储能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引水水道充水一次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11
    • 2025年9月9日,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引水水道充水一次成功,标志着南宁抽水蓄能电站总长超3公里的输水系统全面建成完工,为电站年内全面建成投产打下坚实基础。 南宁抽蓄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枢纽工程由上水库、输水系统、发电系统、下水库等主要建筑物组成。输水系统分为引水系统和尾水系统。其中,引水系统由两级竖井,三级平洞组成,水道总长1737米,衬后直径2.4米至9米。充排水试验是对输水系统水工建筑物的质量和功能的重要检验,对保障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以狠抓质量铸就品质标杆工程 引水水道的建设过程涵盖开挖、衬砌、灌浆等多道工序,每一环节对工程质量至关重要。针对混凝土成型质量,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加强对原材料和过程的管控,同时密切关注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和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在性能和外在品质均达设计标准。针对高压水道灌浆,面对不良地质构造,灌浆专家及参建各方秉持久久为功的精神,实现灌浆施工无死角、无遗漏、无缺憾。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全体建设者以匠心精神筑牢百年工程品质根基,使得隐蔽工程规范有序,关键工序层层把关。“南宁抽水蓄能电站2022年7月主体工程开工,历时36个月建设达到引水水道充水的里程碑节点,树立了我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又快又好建设的新标杆。”南网储能公司南宁抽蓄项目部总经理朱泽宽表示。 以技术攻坚引领水道高效建设 作为电站输水系统的重要枢纽区段,南宁抽蓄引水水道最大承压超过5兆帕,相当于在1平方米面积上叠放250辆汽车的压力。“我们依托广西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对抽蓄项目的高压水道进行钢筋混凝土衬砌施工,可大幅减少水道用钢量。以南宁抽蓄为例,较纯钢水道可节约用钢约1万吨,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万吨。”南网储能公司南宁抽蓄项目部高级项目工程师陈健华介绍。然而,新材质施工也带来新的技术难点。要在F23断层贯穿高压岔管、4号引水支管及地下厂房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输水系统与三大洞室连通,对围岩稳定和防渗体系有着极高的施工技术要求。为此,南宁抽蓄项目部联合参建各方,不断优化技术方案,通过“堵”“排”、“测”等专业处理方法,有效化解工程施工隐患。此外,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通过精细化爆破管理,不断优化爆破材料、设计、工艺,精细化爆破技术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以创新意识实施全新试验方案 本次引水水道充水实现“三个首次”:首次在上水库尚未蓄水的环境下开展引水水道充水;首次采用专属流道充水系统设备进行充水试验;首次通过计算机监控系统对流道充水系统设备关键运行参数全过程实时监测。为确保流道充水系统设备运行一次成功,南宁业主项目部在流道充水设备选型设计、设备操作及巡视等环节先后十余次组织设计、监理、施工、厂家各方对方案进行讨论,实现充水流量根据速率要求精准匹配。整套充水系统设备在水头变化幅度400多米的范围内运行平稳、设备监测数据精准可靠。“我们在现场总结了一套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为南网储能公司后续抽蓄项目引水水道充分提供了可借鉴复制的操作方案。”南网储能公司南宁抽蓄项目部高级项目工程师史云吏表示。据了解,这种全新方案不仅打破了“上下水库同时蓄水方能进行引水水道充水”的工程进度限制,还较传统方式降低数百万元的工程建设投资,为新形势下抽蓄电站建设成本控制提供示范样本。 以精准管控确保充水顺利推进 为保证充水试验安全顺利完成,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周密筹划,充水前成立水道充水验收委员会,“清单式”消除全部遗留问题。同时,项目部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下设10个工作组,做好充水全过程的统筹推进。本次充水分包括水袋冲洗、尾水平压、充水泵充水、三次稳压等10个阶段。充水期间,指挥部严格开展24小时巡视,实时动态监控水位上升速率、水工建筑物状态、关键指标数据。最终充水至上库进出水口底槛高程,累计充水方量约11万方,整个充水过程中设备运行稳定,三大洞室保持干燥无异常,充分验证工程实体质量。 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引水水道一次充水圆满成功,标志着电站建设取得里程碑式进展。下一步,南宁抽水蓄能电站全体建设者将锚定“广西首座抽蓄电站2025年底前建成投产”目标不动摇,加速推进上水库、发电系统剩余两大工程建设,早日开启广西以抽水蓄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里程。
  • 《水电总院:2023年度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9座 核准规模6342.5万千瓦》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9-02
    • 2024年8月30日,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主办、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协办的《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度》成果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中国电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徐鹏程,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席浩等领导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会议特邀中国工程院郭剑波院士、张宗亮院士参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国家机关单位,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各有关中央企业及下属公司,主要开发投资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抽水蓄能行业分会会员单位,金融机构及新闻媒体等约260家单位的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参加。发布会由水电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易跃春主持,水电总院副院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副理事长赵增海发布《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度》,中国工程院郭剑波院士、水电总院院长李昇分别进行了主旨演讲。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潘慧敏副司长在致辞中指出,抽水蓄能作为当前技术成熟、经济性优、可大规模开发的电力系统清洁低碳灵活调节电源,在“双碳”战略目标引领下,过去的一年在发展规模、调度运行管理水平、工程建设技术、发展新模式等方面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加快建设系统调节资源、积极推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是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各类调节性资源中,抽水蓄能在经济性、安全性和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明显,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后续国家能源局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国家定规模、地方定项目”的基本原则,持续强化规划引领,加强行业监测监管,坚定不移推进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徐鹏程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在“双碳”目标下,结合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清洁低碳转型、保障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抽水蓄能作为电力系统重要的清洁低碳灵活调节电源和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组成,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响应电网灵活调节需求、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认为,在以更大力度推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形势下,推动抽水蓄能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仍面临一定的问题和挑战,需全行业凝聚智慧和力量共同面对、共同解决。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席浩先生在致辞中表示,抽水蓄能具有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等多种功能,兼具绿色、安全、经济特征,是电力系统的重要调节电源,是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新能源基础设施,是解决新能源“消纳不足”的重要手段。在过去的一年,抽水蓄能发展规模取得新突破,运行更加高效灵活,随着雅砻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配套的抽水蓄能核准,抽水蓄能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走深走实。他表示,下一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将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行业发展研究、标准制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更好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副理事长赵增海在发布报告时指出,2023年是推进落实“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十四五”建设任务的关键之年,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2023年度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电站49座,核准规模6342.5万千瓦;新投产装机容量515万千瓦,在运总装机容量达5094万千瓦。2023年开展了抽水蓄能发展需求预测研究,考虑风电、光伏发电等不同发展规模情景,2035年储能总规模约6亿~7.5亿千瓦,抽水蓄能相比其他储能形式,技术成熟、安全性高、经济性优,仍是最优的电源选择之一。他指出,2023年印发申请纳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实施项目技术要求,明确了在运及2025年底前拟投运的48座抽水蓄能电站的容量电价,进一步落实了容量电费疏导路径,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23年抽水蓄能电站单位千瓦造价总体平稳,在建项目有序建设实施,工程建设技术、装备制造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水平等实现创新提升;电站调度运行更加灵活,在能源电力保供、绿色转型方面的价值愈发显著。他表示,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形势下,抽水蓄能综合比较优势显著,仍处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预计2024年装机规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未来行业将围绕坚持需求导向、加强新能源基地项目布局、稳妥推动电价机制改革、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做好工作,推动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工程院郭剑波院士作了题为《抽水蓄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的演讲,他表示过去十年,我国新能源年均增长超过9000万千瓦,是全球新能源发展速度最快、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大量灵活性资源和安全稳定措施;抽水蓄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兼具源、荷、储特性,调节性能优越,更重要的是抽水蓄能作为同步机型大容量储能,还具备同步电压支撑、同步惯量支撑等独特优势,是保障系统交流同步运行安全、“保供应、保安全、促消纳”的重要基石。未来需要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不断提升抽水蓄能涉网性能,研究完善抽水蓄能发展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同时关注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李昇院长在《新形势下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主旨报告时指出,抽水蓄能作为我国新能源基础设施网络的重要组成,在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抽水蓄能发展迅速,在电力装机中占比进一步提升,基本形成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和专业化发展模式。同时,新形势下推动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需要从高质量规划、建设、运营三方面下功夫。着眼于推进抽水蓄能需求论证研究、站点资源调查,统筹优化布局,推进高质量规划;重视电站勘测设计质量、依法依规做好项目核准开工管理、加强科技创新和工程安全质量,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高质量运营则重点做好电价机制研究和调度运行管理,在保持价格政策平稳基础上做好与市场化衔接,保障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此次是第三次发布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报告全面系统总结了抽水蓄能发展现状、产业水平,分析了发展趋势、进行了发展展望,并提出发展建议。报告的成功发布有效推动社会各界和行业从业人士凝聚智慧、坚定信心、同题共答,推动抽水蓄能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