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在太空中展示“超冷”量子传感器》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8-20
  • 原子干涉仪在地球上被科学家和工程师用来研究重力的基本性质,并推进有助于飞机和船只导航的技术。物理学家一直渴望在太空中应用原子干涉测量法,因为那里的微重力允许更长的测量时间和更高的仪器灵敏度,但这种极其灵敏的设备被认为过于脆弱,在没有实际帮助的情况下无法长时间运行。

    近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首次在太空中展示“超冷”量子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利用了超冷原子,能够精确测量重力、磁场和其他力量。NASA的冷原子实验室(Cold Atom Lab,简称CAL)是国际空间站上的首个此类设施,它通过使用一种名为原子干涉仪的量子工具,成功地测量了空间站的微小振动,这是首次使用超冷原子来检测太空中周围环境的变化,朝着改变量子科学在太空中的应用又迈出了一步。

    相关研究成果于8月13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中(DOI:10.1038/s41467-024-50585-6)。

    这项研究还报告了在太空中自由落体状态下原子波动性质的最长演示时间。

    精准的力量

    能够高精度测量重力的天基传感器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例如,它们可以揭示太阳系中行星和卫星的组成,因为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密度,从而产生微妙的重力变化。

    这种类型的测量已经由美国-德国合作GRACE-FO(重力恢复和气候实验后续)进行,该合作检测重力的微小变化,以跟踪地球上水和冰的运动。原子干涉仪可以提供额外的精度和稳定性,揭示更多关于表面质量变化的细节。

    对引力的精确测量还可以提供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本质的见解,这是两个主要的宇宙学谜团。暗物质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在宇宙中比组成行星、恒星和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的“常规”物质常见五倍。暗能量是指宇宙加速膨胀的未知驱动因素。

    弗吉尼亚大学教授Cass Sackett是冷原子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也是这项新研究的合著者,他说:“原子干涉术也可以用新的方式来检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是解释我们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基本理论,我们知道该理论的某些方面我们没有正确理解。这项技术可能有助于我们填补这些空白,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现实。”

    2018年,冷原子实验室发射到空间站,其大小约为一个迷你山脊,目标是通过将一个长期设施置于低地球轨道的微重力环境中来推进量子科学。该实验室将原子冷却到几乎绝对零度,即零下459华氏度(零下273摄氏度)。在这个温度下,一些原子可以形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这是一种所有原子基本上共享相同量子身份的物质状态。因此,一些原子的典型微观量子特性变得宏观,使其更容易研究。

    量子特性包括有时像固体粒子,有时像波。科学家们不知道所有物质的这些构建块是如何在如此不同的物理行为之间转换的,但他们正在使用冷原子实验室提供的量子技术来寻找答案。

    在微重力环境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可以达到较低的温度并存在更长时间,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多研究它们的机会。原子干涉仪是该设施中利用原子的量子特性进行精确测量的几种工具之一。

    由于其波动性,单个原子可以同时沿两条物理上独立的路径行进。如果重力或其他力作用在这些波浪上,科学家可以通过观察波浪如何重新组合和相互作用来测量这种影响。

    纽约罗切斯特大学教授、该研究的合著者美国和德国科学家联盟的冷原子实验室首席研究员Nick Bigelow表示:“我预计,天基原子干涉测量将带来令人兴奋的新发现和影响日常生活的奇妙量子技术,并将把我们带入量子未来。”。

  • 原文来源:https://www.nasa.gov/missions/station/iss-research/cold-atom-laboratory/nasa-demonstrates-ultra-cool-quantum-sensor-for-first-time-in-space/
相关报告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使用首个用于重力测量的量子传感器》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4-22
    • 近日,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位于南加州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私营企业以及学术机构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首个用于测量重力的太空量子传感器。该任务由NASA地球科学与技术办公室(ESTO)提供支持,这将是量子传感领域的首次尝试,并将为从石油储备到全球淡水供应等的开创性观测铺平道路。 地球的引力场是动态的,随着地质过程在地球表面重新分配质量,每天都在变化。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 在日常生活中,你不会察觉到这些细微的引力变化,但科学家可以利用称为重力梯度仪的敏感工具,绘制出地球引力场的细微差别,并将其与地下特征(如含水层和矿产储量)相关联。这些引力图对于导航、资源管理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原子来确定喜马拉雅山脉的质量,”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地球科学首席技术专家兼 JPL 量子空间创新中心主任杰森·海恩(Jason Hyon)表示。海恩及其同事在《EPJ Quantum Technology》期刊最近的一篇论文中阐述了他们提出的量子重力梯度仪探路者(QGGPf)仪器背后的概念。 重力梯度仪通过追踪一个位置的下落物体与相距较短距离的另一个下落物体的下落速度来工作。这两个自由下落的物体(也称为测试质量块)之间的加速度差异对应于引力强度的差异。在引力较强的地方,测试质量块下落得更快。 量子重力梯度仪探路者(QGGPf)将使用两团超冷铷原子云作为测试质量块。这些原子云被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温度,其中的粒子表现为波。量子重力梯度仪将通过测量这些物质波之间的加速度差异来定位引力异常。 JPL的实验物理学家Sheng-wey Chiow解释说,使用超冷原子云作为测试质量块,可以确保太空重力测量在长时间内保持准确。他表示:“使用原子,我可以保证每次测量结果都相同。我们对环境影响的敏感性较低。” 以原子作为测试质量块,还可以实现在单个航天器上搭载紧凑型仪器来测量引力。量子重力梯度仪探路者(QGGPf)的体积将约为 0.3 立方码(0.25 立方米),重量仅约 275 磅(125 千克),比传统太空重力仪器更小、更轻。 量子传感器还有望提高灵敏度。据一些估计,科学级量子重力梯度仪的引力测量灵敏度可能是经典传感器的十倍。 这项技术验证任务的主要目的是测试一系列用于在原子尺度上操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型技术,该任务计划在本十年末发射。
  •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3-15
    • 提供不同类型卫星遥感资料:MODIS、ARGOS Buoy Drift、AVHRR/2 Sea Surface Temperature、ESRS-1 AMI Wind Vectors、ERS-2 AMI Wind Vectors、GEOSAT Sea Surface Height、SSM/I Wind Speed、TOPEX/Peseidon Sea Surface Heigth(SSH) and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WH)、SeaWiFS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TMI Sea SurfaceTemperature、NOAA/AVHRR、ERS/ATSR、CZCS、 GEOS-3、GEOSAT/ALT、IN SITU(buoy data)、NSCAT、NIMBUS-7 SMMR、QuikSCAT、SEASAT、SSM(I)、TOGA、WOCE、TRMM、TOMS 等等数据产品;特定卫星遥感信息和相关调查资料的网站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