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申请固态电池专利:氮掺杂技术实现1800英里续航》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5-07-07
  • 华为已经申请了一项专利,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硫化物的固态电池设计,其能量密度在180到225 Wh/lb之间,大约是当今典型电动汽车电池的两到三倍。

    氮掺杂硫化物基电池

    华为的专利申请显示,其电池采用了用氮掺杂硫化物电解质的方法来减少锂界面的副反应。然而,除了这些细节之外,随着安全批量生产固态电池的竞争加剧,该公司对其大部分技术都保密。

    此外,华为推测其电池技术可以提供约1864英里的续航里程,并在5分钟内实现10%至80%的充电,这将标志着电动汽车的革命性飞跃。

    2025年早些时候,华为提交了制造硫化物电解质的单独专利申请,硫化物电解质是一种以优异的导电性和高成本而闻名的关键材料,有时甚至超过黄金。


    华为移动解决方案代表图

  • 原文来源: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energy/china-huawei-solid-state-ev-battery-1800-mile-range
相关报告
  • 《华为 | 公布固态电池专利》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8
    • 11月5日,华为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项硫化物固态电池的专利,题为《掺杂硫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该专利旨在解决硫化物固态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金属锂负极与硫化物电解质间的界面副反应问题,进而提升电池的寿命和稳定性。这一创新技术被业内视为固态电池发展的重要突破,为高效、安全的电池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创新技术背景:优化界面稳定性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及安全性,被视为未来电池技术的主流路径。硫化物固态电池在离子电导率、快充性能以及耐高温方面优于氧化物固态电池,但其金属锂负极与硫化物电解质的界面反应却对电池的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技术瓶颈,华为的研发团队提出了一种氮元素掺杂的硫化物材料,显著提升了电解质对金属锂的稳定性。氮元素作为掺杂基团,可与锂结合形成Li?N,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副反应的发生,延长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华为新专利的技术细节与优势 晶体结构与材料设计:该专利的掺杂硫化物材料采用立方晶型结构,在晶胞中掺入氮元素,能够与锂(Li)结合形成Li?N,这种设计在阻止材料与金属锂的副反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池性能提升:掺杂硫化物材料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并能够显著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这种材料可作为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使用于锂离子电池中,有助于提高能量密度、延长寿命,并具备更好的安全性和快充性能。 产业快速发展,多方布局固态电池 近期,固态电池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进。10月24日,“北京亦庄”宣布国内首条全固态锂电池量产线投产,具备年产50安时全固态电池的能力。两天后,江西于都的500MWh全固态电池量产线正式投产并发布产品,这标志着中国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与此同时,太蓝新能源将联合长安汽车于11月7日发布新的固态锂电池技术,展示固态电池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前景。 产业界的龙头企业也纷纷投入固态电池研发。宁德时代已在10Ah级全固态电池上进行试验,计划在2027年实现小批量量产;清陶能源计划2025年实现10万辆级别的固态电池量产。卫蓝新能源则在北京开工建设固态电池项目,预计2027年可以实现电池在整车上的小规模验证。整体来看,业内普遍预期到2025年半固态电池有望量产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到2030年全固态电池将逐步实现大规模商用。 市场前景广阔,概念股走势强劲 东方证券指出,全固态电池早期将优先应用于消费电子、高端电动车及航空航天市场,到2030年在动力电池和消费电池中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2%和10%。集邦咨询预测,到2027年前固态电池的产量将达到GWh级别,2030年其应用规模将突破10GWh,而电池的单位瓦时价格预计在2035年有望降至0.6-0.7元,为其大规模推广创造经济基础。 华为专利的发布也带动了A股市场中固态电池相关概念股的表现。据统计,固态电池指数自9月以来涨幅超35%。其中,南都电源的涨幅超过180%,璞泰来、德福科技、容百科技等多家企业涨幅也超过50%。此外,蓝海华腾、万向钱潮、新宙邦等公司均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应称已布局硫化物固态电池的研发。珠海冠宇作为消费电池供应商,开发了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其电池样品能量密度达400Wh/kg,并具备安全性和长寿命优势,预计未来有望在消费电子中实现大规模量产。 技术推动市场变革 华为的硫化物固态电池专利不仅为固态电池技术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也进一步奠定了其在电池领域的研发实力。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和储能系统需求的快速增长,固态电池的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技术路线逐步清晰。 未来数年,固态电池将逐步替代现有锂电池技术,推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的高效、安全发展。华为在此领域的技术突破,尤其在材料和界面稳定性上的创新,将为行业带来更高效的电池解决方案,有望成为未来绿色能源应用的关键驱动力。
  • 《国轩高科造出造续航1000公里半固态电池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5-31
    • 5月27-28日,国轩高科第十一届科技大会在合肥举行,吸引了国内外十多位院士,与会专家围绕“碳中和发展”“未来电池”“产业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会上,还发布了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产品、续航达1000公里的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 易佳电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在给电动汽车充电。 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 让“车找电”成“电找车” 如今,电动汽车越来越受到青睐。可要是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忽然缺电,附近又没有充电桩,该怎么办?别着急,由国轩高科自主研发、生产与制造的易佳电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这是国轩高科首款面向C端市场的智能移动储能产品。”国轩高科参股子公司安徽易佳能总经理谢发强透露,传统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方式是“车找电”,这次发布的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则是“电找车”。 “用户通过小程序或App手机下单,预约充电,随后你就可以自如充电了,半小时不到,自助补电即完成。”谢发强介绍,从用电角度看,移动储能充电摆脱了电网的束缚,实现削峰填谷和减少电网负荷,让充电更安全更有保障。 从场地角度看,移动储能充电突破了空间局限,无需基础建设,部署更灵活。从应用场景看,移动储能充电打破了思维局限,既是充电桩又是储能站,经济效益直接翻倍。智能管理平台还能实时了解每台设备的运行状况,处理各种突发问题。 超高能比电池 让爱车续航里程达1000公里 决定电动汽车动力和续航的关键是电池。电池性能越强、能量密度越高,就越能为电动汽车提供更大的动力及续航。此次大会上,国轩高科工研总院副院长徐兴无发布了一款超高能比下一代电池产品——360Wh/kg三元半固态电池。 “新电池今年内实现装车,近期就会在工信部发布的新车目录中公示。”徐兴无介绍,搭载该款电池的车型,电池包电量达到160KWh,续航里程长达1000km,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3.9秒。 投入使用之后,可以让您心爱的电动汽车跑得更远,更轻松抵达“诗和远方”。另外,400Wh/Kg的三元半固态电池目前在国轩高科实验室已有原型样品。 去年营收超百亿元 每年研发投入超10亿元 国轩高科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最早进入资本市场的民族企业之一,于2015年5月成功上市,目前已拥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输配电设备等业务板块。2021年,国轩高科实现营业收入103.56亿元,同比增长54.01%。 截至3月底,国轩高科累计申请专利5439项,累计授权专利3528项。“超过3000名人才队伍,每年超10亿元的科技研发投入。”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表示,当前,国轩高科正在构建以材料科学、数字科学为基础的能源科学体系,还将继续探索更多颠覆性的动力电池和储能产品,让绿色能源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