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源在The Innovation发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综述》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9
  • 近日,上海光源中心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应The Innovation邀请,撰写了题为“Features and future of X-ray free-electron lasers”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综述文章,发表于该刊2021年第2期。论文第一作者为黄楠顺博士研究生,邓海啸研究员、赵振堂院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的资助支持。

    图1.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与超强激光的对撞
    自由电子激光利用相对论电子束团在周期性磁场中产生高亮度X射线脉冲,是目前众多前沿学科领域最先进的研究工具之一。论文概述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自放大自发辐射、外种子型和谐振腔等三种工作模式,并且对不同模式的优点缺点、研究进展、及应用场景进行了论述。目前,国际上已经有7台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行,并有3台装置正在建设之中。论文展示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在多个领域的代表性前沿应用,包括原子分子物理学、相干衍射成像、非线性光学和结构生物学等。同时,论文也指出未来的科学应用,将需要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同时具备超强亮度、全相干、超快脉冲和偏振可控等特征,这为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光源研制带来机遇和挑战。
    论文对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如,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在通往高重复频率甚至连续波运行路上面临的科学问题,需要自调制等创新物理机制来解决;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束流微群聚物理和相关技术,将为储存环光源带来启示和革新;激光等离子体尾波场的高梯度加速技术,将加速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小型化和紧凑型发展,等等。 
    The Innovation 是一本由青年科学家创办的综合性英文学术期刊,它由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百余会员与Cell Press共同创建,旨在向科学界展示鼓舞人心的跨学科发现,鼓励研究人员专注于科学的本质和自由探索的初心。往期作者(Volume 1 Issue 1 -- Volume 2 Issue 1)来自全球24个国家;每期1/3-1/4通讯作者来自海外。现有179位编委会成员,来自21个国家;49%编委来自海外;包含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6位各国院士;领域覆盖全部自然科学。目前已被DOAJ,ADS,SCOPUS,PubMed等收录。期刊即时指数(Immediacy Index)为3.571,约相当于影响因子16(IF=16)。目前,80%引用源自海外。 

     

相关报告
  • 《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实验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27
    •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自由电子激光团队在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理论提出了一种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机制,并且基于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XFEL),完成了实验验证。研究表明,这种新机制可以极大降低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对外种子激光的功率需求,解决了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通往高重复频率运行的关键问题。相关成果以“Self-Amplification of Coherent Energy Modulation in Seeded Free-Electron Lasers”为题,发表在知名物理学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论文第一作者为颜佳伟博士研究生,邓海啸研究员、赵振堂院士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图1. 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机制原理图 自由电子激光利用相对论电子束产生具有极高亮度的飞秒至阿秒级X射线脉冲,目前已经成为原子分子物理,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关键工具。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利用外部种子激光对电子束团引入相干能量调制,从而产生高稳定性、全相干的自由电子激光脉冲。然而,现有运行模式对种子激光的性能需求,尤其是高峰值功率需求,成为了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通往高重复频率运行的瓶颈。 在该项工作中,研究人员提出利用电子束团的自调制来放大初始的相干能量调制,从而将外部种子激光的峰值功率需求放松1-2个量级。同时,利用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已经具备的硬件条件,成功演示了对种子激光峰值功率需求10-25倍的放松。实验中,266纳米种子激光仅仅引入了1.8倍切片能散的能量调制,通过自放大,实现了单级HGHG在种子激光的7次谐波放大出光,两级级联HGHG在种子激光的30次谐波放大出光。这是目前国际上“工作谐波/激光调制”效率最高的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放大结果。该结果为兆赫兹级重复频率的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铺平了道路,有望为时间分辨谱学和极紫外光刻等技术带来新的突破。 自放大机制在SXFEL的成功实验运行,对当前及未来自由电子激光等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并且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国际上,European XFEL、LCLS-II、SHINE等一批超导加速器驱动的高重复频率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正在先后建设并投入运行。自放大机制可以成为连续波超导加速器驱动的下一代外种子型光源的标准模式,除此之外,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机制在提升外种子自由电子激光稳定性、增强群聚因子、拓展工作波长及超快脉冲产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潜在应用前景。 本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的资助支持。  
  •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通过工艺验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8-28
    • 2020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会同教育部科学技术司组织工艺验收专家组对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进行了工艺验收,条财局郑晓年局长主持会议。工艺验收组由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12名专家组成,何多慧院士任组长。 会议会场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相关报告,审阅了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现场考察,经过认真、深入的讨论,认为项目全面完成了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各项建设任务,性能指标全部达到且部分优于批复的验收指标。其中,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EEHG-HGHG级联模式放大,相较于两级级联HGHG模式具备更好的中心波长稳定性和更窄的带宽。1300 MHz大晶粒9-cell超导腔垂直测试加速梯度和无载品质因数Q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设队伍通过自主创新和国内外合作,掌握了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和射频超导加速单元设计、加工集成、安装和调试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了一系列国际一流水平的关键设备。自主研制和集成的设备超过90%。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发展,为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储备。 SXFEL试验装置直线加速器和波荡器 会议合影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为项目法人单位承建,共建单位为北京大学。项目于2015年初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2277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一台基于高亮度直线加速器采用两级级联工作模式的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以及研制一个射频超导加速单元。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于2019年3月19日、2020年5月28日、2020年6月11日分别通过了中国科学院条财局组织的直线加速器、两级级联HGHG、EEHG-HGHG工艺测试。射频超导加速单元于2017年5月23日和2018年1月30日分别通过了9-cell超导腔低温垂测和超导加速单元水平测试。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顺利通过工艺验收,为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建成并向用户开放以试验装置为基础的我国首台X射线波段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同时继续开展自由电子激光新原理的探索和验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测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上海光源大科学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