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0 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子刊《自然 - 通讯》正式发表了一项研究报告 ——“ 微笑精灵 ” 长江江豚荣升独立物种。这个 “ 忧伤的喜讯 ” 如果最终被认定,就意味着一旦长江江豚灭亡,地球上将又少了一个物种。
4 月 12 日,记者从安庆长江江豚西江救护中心获悉,在长江生态系统日益严峻的情况下,近年来安庆市不断修复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西江江豚迁地保护成效显著,长江安庆段江豚栖息环境进一步完善,目前 21 头长江江豚在西江救护中心栖息繁衍。
江豚出水
江豚 “ 大家庭 ” 又要添丁了
“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 初春时节的雨后,乍暖还寒,顺着同马大堤一路往西,距离市中心约 25 公里,便来到位于大观区海口镇培文村的安庆长江江豚西江救护中心。
西江是长江的故道,位于吉阳矶水道,是长江下游典型的鹅头型河道,河道全长约 9 公里,常水位下平均宽度约 300 米,平均水深约 8.7 米,最大水深超过 20 米。
安庆市对于长江江豚的保护,可以追溯到 2007 年。
2007 年,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后,安庆市设立江豚自然保护区,建成了西江江豚驯养基地和救护中心。
2014 年 1 月,安庆长江江豚西江救护中心项目建成并运行,同年 4 月,市渔业局在长江干流救护了 5 头江豚,放入西江围网内进行康复治疗,经过 6 个月精心饲养, 5 头江豚全部康复,并于 2015 年 6 月繁育了一头小江豚。
2016 年 11 月 10 日,农业部联合安徽省人民政府在我市正式启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并批准从长江干流捕捉 10 头江豚放入西江。
“ 去年和前年在西江各出生了一头小江豚,目前共有 21 头长江江豚在西江救护中心自由地栖息繁衍。今年 3 月初,我们为这 21 头江豚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这些江豚健康状况良好,其中有 2 头怀孕了,预计 5 、 6 月份将有小江豚宝宝出生,到时候我们西江 ‘ 大家庭 ’ 又要添丁了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博士游磊告诉记者。
捕鱼人变身江豚守护者
“ 吃饭咯 !”4 月 12 日下午,在安庆长江江豚西江救护中心圈养区,喂养员檀同根和周捷保拎着两桶小鲫鱼来到水边,周捷保用一根插在水里的竹竿轻轻敲打水面,檀同根熟练地将活蹦乱跳的小鲫鱼砸晕,扔入不远处的水中。不一会,水面上露出一个黑色光亮的脊背,随后在围网附近又看到一个身影从宽阔的水面迅速 “ 拱 ” 了出来。
檀同根是池州人,早年在升金湖一带捕鱼,祖上三代都以捕鱼为生。 “ 升金湖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我们就不再捕鱼了, 2014 年西江救护中心项目建成以后我就过来工作了。 ” 檀同根告诉记者,江豚喜欢吃小鲫鱼和鲳条儿,每天需要早中晚三次向水中投食,每餐投放 30 多斤小鱼供江豚享用。 “ 可能是跟他们相处久了,这 6 头小家伙现在都能认得我俩的声音了,我俩每天一敲竹竿,他们就过来了。 ” 檀同根笑着说。
大家见到的都是江豚白天的生活,夜晚的江豚什么样,只有一个人最清楚,他就是看江人周有才。 “ 喏,看到水中间那个简易棚屋了没 ? 每天晚上我就住在那里。我的任务就是观察夜晚江豚的活动迹象,并防止有人电鱼、网鱼。 ” 周有才说的那间棚屋没水没电,只有一张床和简易的家具, “ 条件是简陋了点,但是这么多年我也习惯了,偶尔休假回去两天,我还格外想念这些小家伙。不瞒你说,我以前也是个渔民,但现在的工作我觉得更有成就感。 ”
社会共治 守护队伍不断壮大
据资料显示, 1995 年长江流域约有江豚 2700 头, 2006 年尚有 1800 头,年下降率约 6.4%; 但 2012 年科考显示全流域仅存 1045 头左右, 6 年内下降率达 13.73% 。 2007 年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江豚成为长江中唯一的哺乳动物。根据目前普查的初步结果,长江江豚仅剩 1000 头左右,比上世纪 90 年代的上一次普查减少了一半以上,考虑到种群的破碎化,有效群体更少,长江江豚的濒危程度比大熊猫更严重。如果被认定为独立物种,今后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将变得更有必要、更有价值、更加迫切。
近年来,安庆市强化长江安庆段资源环境保护,加强流域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依法打击非法捕捞和破坏长江水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 严格实施禁渔期制度,并通过鱼类增殖放流、开闸纳苗、植被修复来养护和修复长江水域生态。安庆市还探索和实践社会化参与江豚协助巡护,由渔政部门领导并组织、安徽省长江环保协会执行,目前已有 8 名自愿退出渔业捕捞的专业渔民成为江豚协助巡护员。
“ 我们协会一直致力于长江安徽流域的环保问题,巡护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日常巡护发现非法采砂、非法捕捞、非法排污等问题,并第一时间向渔政部门举报非法捕捞行为,更科学有效地保护长江江豚,共同维护长江水环境。 ” 安徽省长江环保协会负责人胡师斌说。(项顺平 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