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病毒所罗敏华团队在人巨细胞病毒致神经损伤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5-08
  • 2023年4月25日,武汉病毒所罗敏华团队在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Human Cytomegalovirus IE1 impairs neuronal migration via downregulating connexin 43”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导致胎脑发育损伤的新机制。

           先天性HCMV感染是导致出生缺陷的最重要感染性病因。严重的HCMV感染可导致胎儿脑组织出现无脑回、多个小脑回、小脑发育不全畸形和脑室扩大等脑损伤。这些结构异常通常与孕早期神经发生和神经元迁移异常有关。罗敏华团队近期建立的先天性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模型,显示感染鼠呈现脑皮层萎缩和神经元迁移异常(JCI insight 2022),但具体分子机制尚未明确。

           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未成熟神经元迁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Cx43在脑皮层的水平下调会导致神经元迁移受损。本研究首先在HCMV感染的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s, NPCs)模型中发现病毒感染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下调Cx43蛋白水平。进一步的病毒蛋白筛选鉴定出立即早期蛋白IE1介导Cx43下调。对IE1和Cx43的相互作用分析发现Cx43结合在IE1的氨基酸236-250区段;缺失此结合位点IE1则丧失下调Cx43的能力。为了研究IE1下调Cx43产生的生物学效应,通过胚胎电转实现了IE1在小鼠胚脑皮层的异源表达。体内结果不但证实IE1下调胎脑的Cx43,更重要的是发现IE1表达明显抑制了神经元迁移、导致皮层萎缩。通过异源补偿Cx43则可减轻IE1导致的神经迁移损伤;IE1的Cx43结合位点缺失突变体丧失了在体内诱导神经损伤的能力,说明神经元迁移异常是由IE1介导的Cx43下调所致。

           该研究揭示HCMV感染引起神经发育异常的一种新调控机制:HCMV感染通过下调Cx43导致未成熟神经元迁移缺陷,进而影响胎脑发育。为解析HCMV感染诱导先天性脑发育障碍提供了新证据。

           武汉病毒所博士生黄胜男为本文第一作者,武汉病毒所罗敏华研究员,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赵非研究员和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程汉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 原文来源:http://www.whiov.cas.cn/kxyj_160249/kyjz_160280/202305/t20230506_6749840.html
相关报告
  • 《武汉病毒所罗敏华团队在人巨细胞病毒致神经损伤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2-27
    •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罗敏华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Human cytomegalovirus pUL97 upregulates SOCS3 expression via transcription factor RFX7 in neural progenitor cells”(《人巨细胞病毒的pUL97通过调控转录因子RFX7而上调神经干细胞中SOCS3的分子机制》)。该工作揭示了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导致胎脑损伤的一种新机制。 先天性HCMV感染是引起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损伤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因。先天性HCMV感染中最主要的靶细胞是位于脑室区和脑室下区的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NPC)。NPCs在神经发生过程中首先产生神经元,随后在胶质细胞发生过程中产生胶质细胞;NPCs 的分化伴随神经元从室管膜下区向大脑皮层迁移形成 I~VI 层脑皮质结构。这个过程受到细胞内外多种信号通路的协调控制,确保胎脑结构及功能网络的有序发育。其中,IL-6细胞因子家族可以通过激活JAK/STAT3通路调控NPCs的自我更新和分化,在决定NPC细胞命运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罗敏华团队前期建立了最接近临床的先天性HCMV感染的NPCs细胞模型。基于该模型的研究发现HCMV感染NPCs过程中上调IL-6/JAK/STAT3信号通路的负调控蛋白SOCS3的表达。通过病毒蛋白筛选发现pUL97是引起SOCS3表达上调的病毒因子。对pUL97相互作用宿主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了参与调控SOCS3表达的宿主转录因子regulatory factor X 7 ( RFX7 )。在NPCs中敲降UL97或RFX7表达均能阻断HCMV感染诱导的SOCS3上调。通过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试验,发现pUL97的激酶活性和RFX7为SOCS3上调所必须,且在NPCs中表达UL97或感染HCMV,RFX7的磷酸化水平都会增加,表明pUL97诱导RFX7磷酸化以驱动SOCS3转录激活。进一步探索了SOCS3异常表达对神经发育的影响。在NPCs中持续过表达SOCS3可影响干细胞多能性,并抑制NPCs增殖和迁移;在小鼠胎脑发育过程中,SOCS3的过表达则导致NPCs成熟及迁移缺陷,影响胎脑发育。 该研究揭示了HCMV感染引起神经发育异常的一种新调控机制:HCMV感染诱导的SOCS3可抑制正常水平的IL-6细胞因子家族介导的信号通路,导致NPCs增殖和迁移缺陷,从而影响胎脑发育,为进一步探讨先天性HCMV感染致胎脑畸形机制提供系新思路。 武汉病毒所博士生王冼章,武汉病毒所-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联合博士后温乐为共同第一作者;武汉病毒所罗敏华研究员,姜旋博士,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程汉副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11166
  • 《武汉病毒所在人巨细胞病毒致神经损伤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20
    •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罗敏华课题组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致神经损伤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HCMV感染神经前体细胞时显著下调其重要标志分子SOX2(性别决定因子),并且是由其立即早期蛋白IE1通过促进STAT3(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的细胞核内积累以及抑制STAT3的磷酸化来实现对SOX2的下调。本工作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Virology(病毒学杂志)。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一种人群感染率极高的病毒。先天性HCMV感染是引起新生儿出生缺陷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因,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发育损伤。在胚胎发育中,人神经干细胞(neural progenitorcell,NPC)是胎脑神经细胞增殖分化的根本和胎脑发育的基础,对HMCV的感染非常敏感。SOX2作为维持干细胞多能性和自我更新最重要的转录因子之一,在决定NPC细胞命运上起到了最关重要的作用,阐明SOX2是否在HCMV感染NPCs时被调控成为本研究的初始着眼点。 本研究发现,在HCMV感染NPC的过程中,干细胞主转录调控因子SOX2的表达在信使RNA和蛋白水平均有明显下调。在病毒感染时加入蛋白质合成抑制剂CHX抑制了SOX2的下调,用紫外线灭活的病毒感染不影响SOX2的表达,证明SOX2的下调需要活病毒感染和病毒蛋白的重新合成。随后发现IE1可明显的下调SOX2的表达水平,用IE1缺失病毒感染NPCs得到了进一步证实。通过过表达IE1,核质分离等实验,最终证明了IE1一方面通过抑制STAT3磷酸化水平,从而降低SOX2转录;另一方面,非磷酸化的STAT3在IE1的驱动下进入细胞核,可能与p-STAT3(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竞争SOX2启动子位点等,抑制SOX2的转录,降低SOX2的表达。 该研究工作揭示了HCMV感染中,IE1通过调控STAT3的非正常迁移和磷酸化,下调SOX2的表达,改变NPCs的命运。本研究首次鉴定了在下调SOX2中起重要作用的病毒成分,旨在为进一步探讨先天性HCMV感染致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机制提供系思路。 武汉病毒所神经病毒学科组硕士吴琮琮,博士后姜旋和博士生王冼章为共同第一作者,罗敏华研究员和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Michael Nevels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620108021,31170155,和814278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2015CB755600)、中科院中非中心(SAJC201605)等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