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污灌区土壤中Cd的形态、有效性及其影响因子》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罗婷婷
  • 发布时间:2016-10-28
  •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采集了北京、山东、天津、河北及辽宁5个典型污灌区土壤,外源添加1.20mg/kg 的Cd,经过30d老化后,研究了不同污灌区土壤中小麦Cd的吸收、转运系数,同时利用离子色谱及WHAM6.0模型对污灌区土壤溶液性质及自由Cd2+形态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污灌区土壤中,小麦根、茎叶对Cd的富集系数(BCF)与植株体内Cd的根-茎叶转运系数(TF)有显著差异;二种不同 Cd敏感性小麦茎叶对土壤Cd的富集系数为0.064~0.465,最大相差626.5%,不同污灌区土壤Cd的富集系数大小表现为辽宁棕壤最大,山东棕壤最小;植株根-茎叶Cd转运系数(TF)表现为河北褐土>辽宁棕壤~北京潮土>天津潮土>山东棕壤.不同污灌区土壤中,自由Cd2+形态含量与Cd植物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根、茎叶中Cd含量与土壤中自由Cd离子含量的负对数[p(Cd2+)]呈显著(P<0.001)的负相关关系,方程分别为:y=-3.3106x+17.681(R2=0.929);y=-0.3389x+1.7743(R2=0.916).外源添加1.20mg/kg Cd土壤中,溶液自由Cd2+形态的变化值[△p(Cd2+)]与pH值、EC含量呈正相关,而与溶液中Cl-、Na+、Ca2+含量呈负相关.由此可以推断,由污灌引起的土壤中Cl-、Na+、Ca2+等离子含量的增加将导致土壤中Cd环境风险增大。

相关报告
  • 《粤北典型工矿业周边农田土壤镉、铅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分析》

    • 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
    • 编译者:张毅
    • 发布时间:2025-06-04
    • 【目的】为探究工矿业周边农田土壤镉、铅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方法】以粤北典型工矿业周边农田小区域重金属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表层土壤重金属镉(Cd)和铅(Pb)含量及其赋存形态,研究其含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生物有效性。【结果】结果表明:(1)研究区Cd和Pb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广东省韶关市的土壤背景标准,超过相应风险管制值的占比分别为25%和0%,其中Cd元素呈现较强的污染现象。2种元素空间变异性较大,均呈明显富集倾向,但高值区和低值区分布差异明显,两种元素的污染来源不同。(2)Cd元素的碳酸盐结合态占据绝对优势,Pb元素的铁锰氧化物态占据绝对优势,残渣态所占比例均较小。Cd和Pb元素各化学形态间及其与总量间均呈现极显著的相关性。(3)Cd元素的RAC值空间分布表现为以极重度污染及以上为主,Pb元素的RAC值空间分布表现为以轻度污染为主;Cd和Pb元素RSP值均为高度污染,占比100%。Cd的生物有效性较高,存在较高的重度污染风险和环境风险。样点Pb元素虽均未超过风险管控值,但其生物有效性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具有潜在威胁性。【结论】该研究区应对Cd和Pb元素污染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在该区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的过程中应注意碳酸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态的释放与平衡。
  • 《羟基磷灰石+沸石对稻田土壤中铅镉有效性及糙米中铅镉累积的影响》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5-10-16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人员为研究组配改良剂羟基磷灰石+沸石(简称HZ)对稻田土壤Pb和Cd生物有效性以及糙米中Pb和Cd累积的影响,在湘南两矿区附近污染稻田中施用了不同添加量(0、0.45、0.9、1.8 kg·m-2)的组配改良剂HZ,进行了水稻种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当施用量为1.8 kg·m-2时,土壤A中Pb和Cd的DTPA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69.6%和62.0%,TCLP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80.0%和41.8%,MgCl2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87.4%和19.4%;土壤B中Pb和Cd的DTPA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73.8%和82.7%,TCLP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65.8%和65.1%,MgCl2提取态含量分别降低99.8%和94.5%;(2)施用0.45~1.8 kg·m-2的HZ能使土壤A水稻糙米中Pb和Cd的含量分别降低36.4%~48.5%和4.9%~17.0%,土壤B水稻糙米中Pb和Cd的含量分别降低5.0%~41.3%和16.7%~20.2%;(3)分析土壤pH和糙米中重金属含量与3种重金属提取态含量的关系得知,土壤pH增加是HZ降低土壤中Pb和Cd生物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且比较得知,DTPA提取方法更合适表达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可用于糙米重金属含量的风险评估。文章发表在《农业环境科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