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三线闽粤支干线16条隧道全部开始掘进》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21
  • 截至目前,西气东输三线闽粤支干线16条隧道全部开始掘进,全线已贯通6条。其中第二长控制性隧道、1970米的龙中隧道已于4月28日贯通。

    3月以来的大范围持续强降雨,给闽粤支干线建设带来了重重困难。山地易滑波、设备行走易倾覆、雨水渗透管沟易塌方等,对工程安全、质量都产生巨大影响。全线参建员工高度重视山区段施工进展,核实山区段剩余工程量,实时掌握气象变化,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采取“小雨不停工,大雨巧着干”的方式,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克服了粤东地区有效工期短、工程沿线雨量充沛等困难。

    粤东地区荔枝、龙眼、杨桃等经济林遍布,清点及赔偿争议较多,三标段参建员工发挥“小事不转手,大事不过夜”的作风,得到地方政府和百姓大力支持,逐渐打开了外协工作局面;二标段129公里管道补口作业中,建设者在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气体极化双组份无溶剂液态环氧补口技术,以提高防腐质量;采取“之字法”攻克边陡高坡施工难点,解决了山地坡度大、安全环保风险高的问题。

相关报告
  • 《创多项行业纪录!西气东输二三线果子沟管道工程首条隧道贯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01
    • 8月27日,位于新疆伊犁的西气东输二三线果子沟管道工程首条山岭隧道贯通,工程创多项行业纪录,西部油气能源大通道获关键突破。 果子沟地处西天山腹地,是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穿越天山山脉的必经之路。由于该地区地质地貌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对西气东输管道系统的平稳运行构成挑战。 2023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三线果子沟管道工程,推动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抗风险能力提升。该工程是国家重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境内,管道总长32公里,设计年输量600亿立方米。 项目控制性工程由4条长距离山岭隧道组成,是目前国内油气管道领域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单次掘进长度最长(6612米)、断面尺寸最大(6870mm)、海拔最高(2005米)、高差最大(324米)和正洞坡度最大(10.61%)的山岭隧道,也是该领域首次穿越地震活动断裂带的隧道项目。 隧道群总长23.16公里,采用双管同沟铺设,此次贯通的1号隧道于2024年8月开始掘进,平均每月掘进450米,历经一年攻坚完成近6公里的山体穿越。 项目沿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穿越地震活动断裂带、节理密集带、高地应力、突涌水、浅埋、大变形等不良地质段,软弱围岩占比80%以上。项目沿线存在突涌水、涌泥、掌子面坍塌、冒顶等施工及卡机风险,对现场安全、质量、进度管控形成巨大挑战。经科学论证,项目采用目前油气行业直径最大、施工距离最长的双护盾硬岩掘进机,可有效应对复杂地质条件等挑战。 国家管网集团聚力打造安全、环保、创新项目,运用数字化手段,在工程建设现场搭建工地智慧大厅,通过三维全景展示、视频监控、劳务管理、环境监测、人员定位等模块信息,为项目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支撑。系统运行至今,累计分析施工数据90余万条,自动触发超限预警300余次,纠偏率达98%。 果子沟森林覆盖率53%,有陆栖脊椎动物146种,既是连接赛里木湖与伊犁河谷的生态走廊,也是国家森林公园核心区。国家管网集团通过优化选线设计、创新技术应用,尽力保护植被,减少对地表的打扰。项目投用隧道排水处理系统,采取全过程除尘降尘措施,对渣土全部实施综合利用,努力实现能源动脉与自然生态的和睦共存,打造生态友好型工程。 截至目前,隧道施工已完成整体进度的49%,工程建成后,可与现役管道联合运行、互为备用,将显著提升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整体安全性,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西气东输四线首段工程建成投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0-23
    • 从国家管网集团获悉:日前,国家“十四五”石油天然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到哈密段建成投产,全长583公里,这也是西气东输四线投产的首段工程。 西气东输四线是继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管道之后,又一条东西走向的能源战略通道,起自新疆乌恰县,经轮南、吐鲁番至宁夏中卫。其中,率先投产的吐鲁番到哈密段设计压力12兆帕,年设计输气量达150亿立方米。 据介绍,西气东输四线吐鲁番到哈密段沿线以戈壁、荒漠为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管道穿越火焰山下的吐鲁番市高昌区和鄯善县,夏季最高气温超47摄氏度;途经“百里风区”,一年中8级以上大风天气近140天,局部地段阵风超过12级。 建设过程中,国家管网集团创新应用多项先进技术克服挑战。在沿线7处地震断裂带,首次采用管径1219毫米、厚度33毫米、X80高钢级的大应变钢管,提升大输量长输管道在复杂地区应对地震变形的能力;首次大规模推广应用18米加长管,与使用常规钢管相比,环焊缝数量减少约1/3。与此同时,新疆段全部站场和阀室均推广应用光伏发电系统,预计每年可节约用电超36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362吨。 据介绍,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包括西气东输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全长超2万公里。其中,西气东输一线干线起自新疆轮南,终至上海;西气东输二线干线起自新疆霍尔果斯,终至广东广州;西气东输三线干线起自新疆霍尔果斯,终至福建福州,分西段、东段、中段建设,目前西段、东段均已投产,中段正加紧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