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7~28日,ESA在西班牙举行“Space19”部长级会议,并在会议前发布了《技术战略》报告[1]。该报告着眼于让欧洲航天工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优势的战略目标,提出了4大技术目标,以进一步夯实并提升欧洲在太空领域的竞争力:将卫星建造速度提高30%;将航天器建造成本降低一个数量级;将技术研发和应用速度提高30%;清除太空垃圾。这4大目标均与微小卫星的应用有关。
该报告称,现在制造商平均要花2~3年时间才能制造出一个商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ESA希望到2023年将卫星建造时间缩短30%。为实现这一目标,ESA计划开发将工作流程数字化并改善标准化的技术,也将创建新工作流程,将地面技术纳入航天器制造领域。ESA还指出,能否实现30%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功引入大规模数字工程技术和高级分析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等。
ESA表示希望到2021年将航天器中现成商用组件(COTS)的使用量增加一倍。他们认为,应用COTS组件可利用其他行业的批量生产优势,从而降低太空探索任务的成本,并提高航天器的性能。除了加速研发新型太空技术外,ESA还将致力于实现更成熟、品质更高的太空商用组件,系统性地增加搭载ESA航天器发射的立方体卫星/微小卫星的数量。ESA也希望利用NASA的技术成熟度(TRL)指数,到2021年将接近成熟的TRL8级和TRL9级技术的演示次数增加一倍,在2024年前将演示次数增加4倍。并希望将TRL4~TRL5级技术升级到TRL7~TRL8级的时间缩短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