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倍甜味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10-12-15
  •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包括我国在内肥胖症、糖尿病和龋齿等人群高发病的产生都被认为与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尤其是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密切关系。当前我国甜味产品的发展重点就是安全性高,无营养价值、无热量或极低热量的高倍甜味剂。高倍甜味剂的特点是应用的安全性高,用量少,甜度高,使用成本都远低于蔗糖,这些也都是食品科学家不断开发新型高倍甜味剂的动力所在。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获批准的高倍甜味剂约20种,其中得到多数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甜蜜素、三氯蔗糖、AK糖(安赛蜜)、阿斯巴甜、阿力甜、纽甜、糖精、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甜苷和索马甜等。
  • 原文来源:http://www.foodmate.net/news/wangyou/2010/12/172287.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20
    •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条重要的技术路线,是新能源汽车“三驾马车”之一。但是由于过去一段时间产业发展的重点主要集中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上,导致氢燃电池汽车产业化进程比纯电动汽车慢了10年。   在商用车场景优势明显   在“蛰伏”了将近10年后,氢燃料电池汽车终于走到了台前。近两年,国内对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关注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从2018年初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牵头,国家电网公司等多家央企参与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到今年氢能首度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对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重视程度已经被提到重要位置。   “为什么近两年氢能这么热?因为石油、化工、钢铁、能源行业都与氢能密切相关。钢铁炼焦有氢气,化工氯碱生产副产氢气,煤气化产氢气,石油炼油用氢气等等。而这些行业目前是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去产能的一些行业,这些行业大概比汽车行业要大3倍以上,也就是大概30万亿的产值以上,仅石油和化工行业就约有15万亿的产值。这么大的产业,要寻求绿色发展、转型升级的出路,氢能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总之,氢能产业链非常长,利益相关者非常多,就业的人数众多,这对产业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对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火热现象给出了自己的认识。   此外,由于纯电动汽车在续驶里程、充电时长、重载运输等方面存在先天缺陷,氢燃料电池汽车也被认为是解决新能源汽车在商用领域用户痛点的重要解决方案。   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院长魏蔚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特点将以商用车为主,它与纯电动汽车有着不同的应用领域。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来颠覆纯电动的,其实并非如此,这两种技术路线是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共同发展、长期共存的关系。   欧阳明高对此持相同看法,由于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不光有储氢瓶,还有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和辅助电池,所以氢燃料电池轿车的体积尤其对紧凑型轿车,存在挑战。此外,使用液化氢是未来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方向,这在卡车和大巴车上易于实现,但要应用到乘用车上存在一定困难,因为乘用车经常要放到地下车库,而液氢有蒸发特性。   欧阳明高介绍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现状,一是以燃料电池与动力电池的深度混合动力为技术特色;二是以燃料电池商用车为主体;三是以Ⅲ型压缩氢瓶为车载储氢主流方式。  当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重点领域就是商用车领域,我国氢燃料商用车的保有量已达3500辆,居全球首位。   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迅速   近年来,我国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已经从第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迭代到第三代燃料电池发动机,电堆功率密度已经达到3千瓦/升,体积已经能够实现与传统四缸内燃机相当。但是在电堆循环寿命等方面还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欧阳明高指出,虽然当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但得益于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十分广阔,参与者众多,各方资本投入的资源也很丰富,因此技术进步很快,3~5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技术将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达到技术成熟水平阶段。   “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最有力的推动因素。”魏蔚表示,中国市场规模之大,一旦市场起来会吸引很多企业进入,通过国产化率的提高,加之规模效应将大幅促进成本的降低。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有很多先进技术还没有产业化,这些技术在我国的产业化进程可能会比国外更快,因为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   魏蔚介绍,我国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规划是,到2020年保有量突破1万辆,到2025年达到5万辆,2030年突破百万辆。当前正处于“十城千辆”的发展阶段。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步伐稳健之际,同样也该重视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   欧阳明高指出,目前我国氢燃电池汽车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氢能技术与成本问题。我国氢能技术落后于燃料电池技术,传统氢能技术如碱性电解槽、压缩机制冷氢液化等存在效率偏低、成本偏高的问题,需要全产业链共同推动技术突破。
  • 《它有多甜:下一代的天然零卡路里甜味剂》

    • 来源专题: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19-01-21
    •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肥胖症、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急剧上升,尤其是在越来越小的儿童中。专家和非专家都将这一趋势归因于我们饮食中的糖——确切地说,是精制的添加糖。阿斯巴甜(aspartame)等人造甜味剂在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但由于担心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以及对“清洁标签”产品需求的增加,它们和糖一样,都遭到了“毒化”。 甜菊叶提取物,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它是天然的,因为它来自一种植物(甜菊糖),健康的,因为它没有卡路里,经济的,因为它比糖甜数百倍——一点点就能走很长的路。 但甜菊叶提取物并不是那么完美。第一代产品已经上市大约10年了,但获得的客户接受度没有预期的那么高。为什么?尽管甜,第一代甜菊糖甜味剂却有苦味,像甘草一样。 看起来,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纯天然的甜味剂,它没有甘草的余味,吃起来更像糖。一个不可能的挑战?至少有一家公司不这么认为。 最终的解决方案:酶重组甜菊糖苷 波士顿Conagen Inc .)——一个领袖bio-manufacture高价值成分的食品、医药、和可再生市场行业,将目标锁定在天然甜味剂,首席执行官奥利弗Yu称2017年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短期机会空间biobased产品在美国此后,Conagen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空间。 甜菊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是甜菊醇苷。甜菊糖苷是主要成分,其次是少量到微量的莱鲍迪苷,使提取物的甜味。甜菊叶提取物中主要的莱鲍迪苷成分是Reb A,尽管也有少量的莱鲍迪苷存在。Conagen团队已经了解到,一种名为Reb M的微量莱鲍迪苷可以提供他们认为是成功的下一代天然甜味剂所必需的优越口感。 Conagen的科学运营经理马特•马托齐(Matt Mattozzi)表示:“与第一代甜菊糖产品相关的独特回味,在我们的Reb M等下一代甜菊糖中再也找不到了。” Conagen 外部感官面板显示,与RebA(上面的绿色部分)相比,RebM(上面的蓝色部分)的口感更好,更接近糖的味道。 但确定莱鲍迪苷的优势是一回事。把它变成一种产品完全是另一回事——而且是纯产品。 古代工艺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 Conagen利用发酵——一种古老的微生物过程——来生产他们的系列产品,目前大约有35种。通过他们的集成制造链,该团队可以快速地从设计转移到高通量筛选和发酵——这是生产Reb M的一个有用的能力。 “我们做了一个强化的生物转化,”Mattozzi说,“我们从叶子中提取提取物,通过酶的转化,我们把微量的Reb M提升到95%以上的纯度。” 换句话说,这个过程听起来很简单。但它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该团队能够以高通量的方式测试数百种不同的酶过程。为什么几百? 所有莱鲍迪苷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在分子的糖基核上发现的糖基的数量,这影响了莱鲍迪苷的口感。Reb M有6个糖基;还有一些列鲍迪苷,如Reb E、Reb V、Reb D和Reb I,它们都有4到5个糖基相连,使它们成为潜在的Reb M前体,并有各自的增香剂和甜味剂。这些组合是如何定向的,并按顺序添加到甜菊醇主干中,会产生数百种不同的组合——Conagen团队测试了所有这些组合的期望输出:最佳风味。然后他们优化了每个生物转化过程的生长条件。 Mattozzi解释说:“这使得我们能够接触到自然提取物中已经存在的不同的甜菊糖苷混合物,将它们聚合到Reb M中。”“合成生物学在起作用。” 结果呢?一个商业产品称为BESTEVIA®Reb M甜叶菊叶甜味剂。 第三代天然甜味剂? 虽然Reb M甜味剂是一种新颖的、经过改进的解决方案,但Conagen团队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已经鉴定出大量的微量化合物的甜菊叶提取物有多个糖基组比犹太人的尊称——七甚至八米,这应该让他们甜蜜和潜在的给他们一个更美味的口感比犹太人的尊称M . Mattozzi看到这些更复杂的苷作为潜在的第三代天然甜味剂在Conagen掌握基于他们的成功使犹太人的尊称。 无论下一代天然甜味剂的前景如何,Conagen都处于领先地位。正如Mattozzi所说,“我们在植物生物化学、菌种开发和发酵方面的知识使我们能够开发这个过程。然而,这是我们的经验扩展过程,使我们能够开发一个商业产品如BESTEVIA®Reb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