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病毒RNA通过改变形状劫持宿主细胞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1-11-23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分校的研究人员观察到一种来自雀麦花叶病毒的模拟tRNA的RNA分子如何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并能够改变它的形状以劫持宿主蛋白。通过使用低温电镜(cryo-EM)技术,这种让科学家们数十年来难以捉摸的过程的细节被揭示出来。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11月19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 viral RNA hijacks host machinery using dynamic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a tRNA-like structure”。

    这些研究结果解释了这种分子模拟和形状转换是如何发生的,并强调了低温电镜的新兴力量,使得科学家们能够以更好的方式仔细研究对整个生物学和病毒学至关重要的多功能动态RNA结构。

    论文通讯作者、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分校的Jeffrey Kieft教授说,“在此之前,我们知道关于病毒模拟tRNA的一些基本情况,但这个例子是一个已存在十年的未解之谜。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让我们感到吃惊。在低温电镜取得进展之前,将这一过程可视化观察是非常困难或不可能实现的。通过低温电镜,我们第一次观察到这种病毒RNA的三维形状、它的运动以及它如何与细胞蛋白结合。”

    RNA分子形成复杂的三维形状,这种形状决定了分子的功能。一些病毒RNA可模拟tRNA的形状---一类在蛋白合成过程中向核糖体输送氨基酸的RNA---作为其劫持宿主细胞的整体策略的一部分。细胞中的tRNA分子呈现“L”形。论文第一作者、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分校博士后研究员Steve Bonilla博士说,“我们可视化观察了这种病毒RNA分子的结构,期望看到经典的‘L’形。相反,它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同的形状,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与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其中涉及到形状的变化。确定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是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这些作者说道,除了首次观察这一过程外,这项新的研究还强调了低温电镜如今在使这一发现和类似发现成为可能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低温电镜使用电子来观察微小的样本,而且这项新的研究展示了它如今如何能让科学家们研究在健康和疾病中发挥作用并发生动态变化的小型RNA分子的难以捉摸的结构。

    Bonilla说,“随着基于RNA疗法的应用日益广泛,三维RNA结构可能是开发新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治疗可能会以合理的方式使用RNA结构。像这样的研究有助于为探索和思考这种可能性铺平道路。”

    参考资料:

    Steve L. Bonilla et al. A viral RNA hijacks host machinery using dynamic conformational changes of a tRNA-like structure. Science, 2021, doi:10.1126/science.abe8526.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93314.html
相关报告
  • 《Nature子刊:揭示冠状病毒拦截宿主细胞制造病毒的新机制 有望帮助开发新型疗法及疫苗》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09-16
    •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冠状病毒操控人类细胞完成病毒自身复制的新型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抵御冠状病毒感染的新型药物和疫苗。 与海盗劫持船只一样,病毒会控制所感染的细胞,因为每个病毒依赖于细胞中的资源和分子机器来进行复制,而这同样也适用于引发COVID-19的SARS-CoV-2;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机制,该机制能使得冠状病毒更倾向于生成自身的蛋白质而不是细胞自身所需的蛋白质,同时这种机制还会导致细胞大量减少自身蛋白的合成,而几乎只产生病毒蛋白质,这不仅会促进新病毒的产生,还会抑制宿主机体抵御冠状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在SARS-CoV-2感染期间当病毒进入到宿主细胞后,病毒蛋白NSP1就会作为首批病毒蛋白被生产,通过对其它冠状病毒的研究发现,NSP1会抑制细胞自身蛋白质的产生,然而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具体过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本文中,研究者揭示了NSP1抑制细胞蛋白产生的机制。 核糖体是能够帮助蛋白质产生的细胞机器,其能够读取mRNA的信息并按照相应的顺序组装合成氨基酸,在阅读过程中,mRNA会通过核糖体上的一个通道,研究者表示,NSP1能与该通道结合从而阻断核糖体发挥作用,利用低温电镜技术,研究人员就能在原子分辨率下揭示NSP1在核糖体上的结合位点,而且详细的图像也能够为研究者提供重要的信息,帮助后期开发潜在抑制NSP1结合同时还不干预核糖体功能的新型药物,如果NSP1不再与核糖体相互作用的话,其就会激活宿主机体的细胞防御系统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 通过进行生化和细胞实验,研究人员表示,单单NSP1就足以抑制蛋白质的产生,基于NPS1结合模式的详细图谱信息,研究人员就能制造出修饰化的失去抑制效应的NSP1突变体,携带NSP1失活突变体的SARS-CoV-2或许就能潜在被中和,从而就无法诱发重症疾病的发生,而诸如此类减毒病毒也能被潜在用来开发新型疫苗。 此外,研究人员还非常感兴趣研究为何尽管NPS1能够抑制核糖体的功能,病毒的蛋白仍然会大量产生,他们发现,与细胞mRNAs相比,病毒的RNA具有独特的特性以便于核糖体能够对其有效阅读,而通过NSP1阻断核糖体的功能,功能性的核糖体就会变得稀缺,同时病毒的RNA也会制造细胞中近乎一半的RNA;在这种情况下,与细胞自身的mRNAs相比,病毒的RNA就更倾向于被功能性的核糖体所读取。
  • 《新城疫病毒“劫持”宿主翻译系统机制获揭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病毒学领域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malili
    • 发布时间:2020-08-12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水禽病毒病创新团队发现,新城疫病毒(NDV)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够“劫持”宿主翻译系统,同时还会激活细胞的双链DNA断裂反应,为病毒复制服务。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 论文通讯作者丁铲介绍,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新城疫仍是危害养禽业最大的禽病之一。除了对禽类具有致病性之外,新城疫病毒还能够特异性地在人类肿瘤细胞中复制,具有溶解肿瘤的病毒学特性。 病毒作为一类严格的胞内寄生物,完全依赖于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蛋白,宿主的真核翻译系统是重要的调控靶标。研究人员首先证实,新城疫病毒感染可抑制细胞蛋白翻译。 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城疫病毒的NP蛋白“劫持”翻译起始因子,使其优先进行病毒蛋白的翻译。此外,病毒在细胞中的迅速复制也会造成细胞损伤的发生。 他们发现,新城疫病毒感染细胞后,会激活细胞的双链DNA断裂。而新城疫病毒的HN和F蛋白诱导细胞融合也能激活双链DNA断裂,此过程同时也能帮助病毒复制。 该研究首次阐释了新城疫病毒劫持宿主翻译系统和诱导DNA损伤、协助病毒高效复制的新机制,揭示了病毒结构蛋白NP、HN和F的新功能,为阐明新城疫病毒和其它副黏病毒的复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更好地防控新城疫和改造溶瘤病毒提供了新的视角。 (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