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能够降低淹水稻田土壤中砷的流动性,并具有巨大微生物铁还原潜力》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9-06-03
  • 砷(As)很容易在淹水的稻田土壤中流动,因为砷会吸附于铁(氧化氢)氧化物的还原性溶剂,这就会导致稻米中砷含量升高,这将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微生物硫酸盐还原是水稻土壤中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但其对砷流动性的影响仍然鲜为人知。在本研究中,我们在淹水状态下培育了8种砷污染水稻土壤,以研究硫酸盐添加对砷迁移率的影响。对孔隙水中铁(Fe)和砷的浓度以及砷的种类进行确定。在8种土壤中,添加50mg硫(S)/ kg生成硫酸钠,但仅在两种土壤中测得孔隙水亚砷酸盐含量降低,这也显示出Fe2 +的高流动性。进一步的实验表明,向这两种土壤中添加硫酸盐可以刺激微生物硫酸盐的减少,但会降低孔隙水中亚砷酸盐和Fe2 +的浓度。此外,硫酸盐增加了与固相中的酸性挥发性硫化物相关的砷,降低了在同等条件下盆栽实验中水稻对砷的吸收。添加钼酸盐---一种硫酸盐还原菌的抑制剂,硫酸盐对孔隙水砷的影响则下降。这些结果表明,二次硫化铁(FeS)矿物的形成将共同沉淀或吸附亚砷酸盐作为砷固定的可能机制,这也得到了孔隙水的热力学模拟的支持。因此,在具有微生物Fe还原的高潜力的水稻田土壤中,硫酸盐添加物可以固定砷并降低其向水稻植物富集,这将有效减少砷向食物链转移。

相关报告
  • 《水份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以及水稻籽粒中的总砷和甲基化砷的影响》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0-06-03
    • 稻田土壤中类金属砷(As)的生物利用度受砷和其他因素,诸如铁(Fe)和硫(S)微生物循环的控制,而微生物循环受稻田土壤中水份管理的影响很大。在本研究中,我们在受地质因素砷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水稻,评估水份管理如何影响砷的生物利用度。我们确定了土壤孔隙水中砷的物种形成和与其相关的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好氧处理相比,持续水淹增加了铁和砷的释放,增加了水稻籽粒中亚砷酸盐(As(III))和甲基化砷的浓度。在好氧处理下,水稻籽粒中无机砷和有机砷的总量比持续水淹处理下低84%和81%。在淹水的根际土壤中,Fe(III)还原细菌((FeRB)总量增加。Fe(III)还原细菌((FeRB)在土壤中的丰度与铁和硫的溶解相关。在量化的砷转化基因中,负责As(III)氧化的aioA基因和负责As(III)甲基化的arsM基因最为丰富。arsM的拷贝数与dsrB (异化亚硫酸还原酶β亚基)的水平呈正相关,这表明异化硫酸盐还原细菌(SRB)可能对土壤中二甲基砷酸盐(DMAs(V))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根际Fe(III)还原细菌(FeRB) 和异化硫酸盐还原细菌(SRB)的减少可以降低砷的生物利用度,以及减少有氧条件下甲基化砷的产生。
  • 《淹水稻田土壤砷转化中砷还原菌的转录活性及乳酸和生物炭调控基因》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18-01-31
    • 有机底物和生物炭对控制沉积物和土壤中的砷释放很重要。然而,对淹水稻田土壤砷转化过程中对减少砷的细菌和基因的影响知之甚少。在这项研究中,建立了微观实验来描述在厌氧性砷污染的水稻土壤中As(V)-呼吸基因(arrA)和砷抗性基因(arsC)以及由乳酸盐或生物炭调控的相关细菌的转录活性。化学分析表明,由于生物炭的电子穿梭功能促进电子从细菌转移到As(V)/Fe(III),因此乳酸作为有机基质刺激了由乳酸盐和生物炭同时促进的As(V)的Fe(III)。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与地杆菌属(大于60%,相同序列数目/总序列数目)密切相关的arrA和与肠杆菌科相关的arsC(>99%)是通过乳酸盐和乳酸盐+生物炭选择出来的。与乳酸菌微环境相比,在乳酸盐+生物炭微环境中,细菌16S rRNA基因、地杆菌属spp、以及Geobacter arrA和arsC基因的转录增加,其中地杆菌属和地杆菌属arrA的转录本丰度与溶解的As(V)浓度密切关联。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淹水稻田土壤中的乳酸盐和生物炭可以刺激活性As(V)细菌和地杆菌属物种的砷减少和释放,这可能会增加水稻植物砷的生物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