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全新充电桩要来了》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 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3-10-10
  • 9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3年第9号国家标准公告,批准了一系列全新的 电动汽车 充电 相关标准,这些标准均与ChaoJi充电技术路线相关。
    ChaoJi标准与现行的GB/T2015标准从充电枪接口外形来看,就有着明显差异。由于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超1700万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也达到了227万台,这些车和桩均采用的是现行标准。若要推广一个接口完全不同的标准,难度不可谓不大。
    不过由于ChaoJi标准的确是有着显著优势的,在获得主管部门的正式批准后,全新的直流充电接口有望逐步替代现有充电接口。
    从命名来看,“ChaoJi”充电技术其命名就带有显著中文拼音特色,这是因为该标准是由中国牵头,联合日本、德国等国家共同制定的,未来将成为一项国际通用的充电标准。
    ChaoJi充电技术路线源于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需求,包括充电连接组件、控制及导引电路、通信协议、充电系统安全、热管理等完整的传导充电系统解决方案,满足电动汽车充电快捷、安全、兼容的要求。
    与现有的标准相比,ChaoJi充电标准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电击防护、防火及热安全设计上做出了重大改进和提升。
    最直观的就是充电功率更大、充电接口体积更小。
    ChaoJi充电标准可以支持更高的充电功率,由于其电缆组件采用了液冷方式,并增加了温度监控系统,其最大充电功率可达到900kW。这意味着新标准能够实现更快的充电速度。
    GB/T2015标准与ChaoJi标准的充电接口
    此外,其接口体积相较于国际主流的GB/T2015(中国现行标准)、CHAdeMO(日本标准)、CCS1(美标)、CCS2(欧标)等标准更小,并提供了与交流接口的组合方案,提高了接口灵活性。它还支持即插即充、V2X、自动充电系统等技术应用,并预留了1000A以上大功率充电的空间。
    同时ChaoJi充电标准有更好的兼容性。从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未来车端应用全新的充电接口后,可以采用适配器方式让新车到老桩充电,避免了对原有设备和产业改造的难题,同时全新的充电桩也可以通过连接适配器来兼容老车的充电需求,可以实现技术平稳升级。
    早在2019年,北京、南京、济南、许昌、深圳和常州等地建成大功率充电示范站,示范项目采用ChaoJi技术的大功率充电设备及液冷充电枪,对北汽、一汽、奥迪、戴姆勒等不同车型开展了实车测试。示范项目的成果获得日、美、欧等国专家的广泛认可,后续该标准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一整套标准体系。
    按照此次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实施进度,到2024年4月1日,相关标准就将全面实施。

相关报告
  • 《电动汽车的“高效加油站”——直流充电桩》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tengfei
    • 发布时间:2017-11-20
    • CDM 直流充电桩又称“非车载充电机”,对应于电动汽车内车载充电机的充电设施,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根据对电动汽车的充电方式,充电桩可分为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两大类。交流充电桩主要安装在停车场,造价低廉,适合家用,给普通纯电动轿车充满电需要4~5个小时,俗称“慢充”。直流充电桩具备直接给电池充电的能力,以三相四线制的方式连接电网,能够提供充足的电力,输出的电压和电流调整范围大,俗称“快充”。 第一部分:直流充电桩的构造 直流充电系统是一个整体,是把交流功率系统转化成直流的装置。从构成开看,分变压器、配电柜、直流充电机和充电桩。其特点是: • 充电桩只负责与车辆对接和传输能量,损耗较小 • 配电系统的设计主要是配线、计量和熔丝保护,可以在一个设计单元中扩展和检查 • 直流充电机与充电桩一一配置,远离客户,走线通过地下传输 图示2-直流充电的设施概览 如图所示,整个直流充电机包括: • 充电电源模块:完成AC=>DC的电压和能量转换 • 智能控制模块:包含电源供给和控制部分,基本的功能是完成与电动汽车通信,根据电动汽车的需要来实现充电控制的功能 • 远程监控:需要接收远程监控主机的指令,传送相关数据信息,执行控制指令 • 温度控制:现有功率比较大时,充电电源模块需要散热功能温度控制 • 直流负载接触器 • 漏电保护器:保证交流端和直流端的绝缘检测 • 计费模块:按照国标要求,完成对电能的计量。按照现有的实际情况,一般计费模块包含两部分,与电能表通信,获取充电电量信息,与智能模块进行通信,供给刷卡、二维码计费等信息 • HMI&显示屏:为直流充电桩对外交互的接口,给用户输入信息和显示状态的接口,由于现在普遍支持多种支付的接口(银行卡、IC卡、二维码等内容),也作为HMI的一部分,读取卡内信息,识别用户身份及相关信息,这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示3-直流充电桩的原理图 从充电电源模块而言,分为整流、PFC、DC/DC变压几个部分,有1~2独立的控制器整流和变压部分,如下图所示。以下蓝色的部分为罗姆可以提供的一些器件。 图示4-充电机系统的核心部件概览 针对充电机系统,罗姆可提供以下解决方案及元器件: SiC-SBD:罗姆不断改善元器件工艺,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实现了低VF。开发出使用SiC的SBD(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最适合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电路及逆变器用途。实现了Si-FRD(Fast Recovery Diodes)难以实现的极短的反向恢复时间(trr),使得高速开关成为可能。由于反向恢复电荷量(Qrr)小,为降低开关损耗和设备小型化做出贡献。 GateDriver:内置绝缘元器件的栅极驱动器,可实现与SiC相应的高速工作,输入输出延迟时间为Max.150ns的高速工作,使用无铁芯变压器,内置2,500Vrms绝缘元器件,利用独创的噪声消除技术实现了共模抑制,支持高VGS、负电源※BM6101FV-C,BM6104FV-C。 图示5-IPM工作波形(BM6101FV-C) 第二部分:充电桩的实际工作过程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整个直流充电桩和电动汽车的交互过程。 图示6-GBT18487.1的交互过程 车辆与充电桩的交互 · 准备阶段主要分三步 第一步,车辆接口连接确认阶段:当我们按下枪头按键,插入车辆插座,再放开枪头按键。直流充电桩将检测到直流充电枪插入的过程(12V-6V-4V)的电平变化。充电桩检测到充电枪插入成功,判定车辆接口完全连接,充电枪中的电子锁会进行锁止,防止枪头脱落。 第二步,直流充电桩自检阶段:在车辆接口完全连接后,充电桩将闭合K3、K4,使低压辅助供电回路导通(车辆将根据监测点2的电压判断车辆接口是否连接,若电压值为6V,则车辆装置开始周期发送通信握手报文),接着闭合K1、K2,进行绝缘检测(即检测DC线路的绝缘电阻),保证后续充电过程的安全性。绝缘检测结束后,将投入泄放回路泄放能量,并断开K1、K2,同时开始周期发送通信握手报文。 第三步,充电准备就绪阶段:电动汽车与直流充电桩相互配置的阶段,车辆控制K5、K6闭合,使充电回路导通,充电桩检测到车辆端电池电压正常(电压与通信报文描述的电池电压误差≤±5%,且在充电桩输出最大、最小电压的范围内)后闭合K1、K2,那么直流充电线路导通,电动汽车就准备开始充电了。 充电阶段:车辆向充电桩实时发送电池充电需求的参数,充电桩会根据该参数实时调整充电电压和电流,并相互发送各自的状态信息(充电桩输出电压电流、车辆电池电压电流、SOC等)。这里是由车辆根据自身的情况向充电机索取电流。 表1-直流充电的过程 充电结束阶段:车辆会根据电池管理系统计算得到的电池状态来判断是否结束充电。 • 车辆会发送“车辆中止充电报文”,在确认充电电流小于5A后断开K5、K6。 • 充电桩在达到充电桩设定的充电结束条件,或车辆发来的“车辆中止充电报文”后,控制充电桩停止充电,在确认充电电流小于5A后断开K1、K2,并再次投入泄放电路,然后再断开K3、K4。 图示7-充电过程概览 第三部分:直流充电桩的分布和未来发展 从全球来看, 2015年充电供电设施(包含四种充电模式,1&2为线缆,3&4分别为交流和直流充电桩)总数达145万个。 • 公共充电站19万个  慢充交流桩超过161802个  快充桩超过27707个 • 私人充电设施126万个 备注:这里的数据是EVI提供,IEA分析的,估计分析值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为126万辆完全一致,存在一些考虑。特别是评估2015年底,中国有25%的自有桩,31.5万充电桩,这里明显有些高估了。 图示8-主要国家的充电桩计量 从整个城市来看,我们可以分两类, 1)目的地充电:购物场所、名胜观光区、游乐场、医院、公园、美术馆、高尔夫球场、旅馆、酒店、饭馆。 2)应急充电:加油站、高速公路、高架道路、铁路、空港。 从性质上分,运营实体都在尝试,车主在哪里,车主会在哪些地方大量使用充电桩,如果这个利用率提不上去,也就完全没有安装充电桩的商业可能性。 应急的充电站,其实是一个双刃剑。要车主等在边上不能久离的。有个很有趣的概念是,车主在快速充电的时候干嘛,说到底,应急充电也要给车主一个目的性他才会常去,否则这些应急的利用率就可想而知。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车企都在解决两个和充电桩密切相关的问题,第一个是通过不断提高电池的容量来不断加大车辆的续航里程;第二个是尽可能缩短充电时间,目前一两个小时的快充,未来有可能要控制在十分钟之内。对于未来的充电桩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未来直流充电桩的最高充电功率是设计成350kW。 图示9-直流充电将往高功率发展 今日小结:经过品牌电动汽车的长期市场教育,中国消费者已经了解并接受电动汽车,多地政府也最大限度地赋予电动汽车在上牌指标、购置补贴、城市道路不限行等政策性优惠和倾斜,也使得电动车市场愈见火热。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也日益突显,为缓解城市范围内电动汽车车主的“缺电焦虑”,必将在城区主要路段升级覆盖直流充电桩,这必然孕育着直流充电桩的广阔发展前景,在未来的电动汽车的发展中非常重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系列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王晓丽
    • 发布时间:2023-09-15
    • 2023年9月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GB/T 20234.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GB/T 20234.3-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 充电标准是保障电动汽车与充电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安全可靠充电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续驶里程增加、动力电池充电倍率提升,消费者对车辆快速补充电能的需求日益强烈,以“大功率直流充电”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需求不断涌现,加快修订完善原有充电接口相关标准成为行业普遍共识。根据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发展和快速补电需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了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实现了对原有2015年版国标方案的全新升级(俗称“2015+”标准)。新标准在沿用我国现行直流充电接口技术方案、保障新老充电接口通用兼容的同时,将最大充电电流从250安培提高至800安培、充电功率提升至800千瓦,增加了主动冷却、温度监测等相关技术要求,优化完善了机械性能、锁止装置、使用寿命等试验方法,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的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同时满足直流小功率、大功率充电等实际需要。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组织相关单位深入做好两项国家标准宣传推广和贯彻实施工作,促进大功率直流充电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充电设施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