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苯吡嗪菌胺(pyraziflumid)是由日本农药株式会社2006年研发的新型吡嗪酰胺类杀菌剂,据说是在研究杀螨剂吡唑酰苯胺的同时,通过接入取代不同基团发现的3-(三氟甲基)-2-吡嗪甲酰胺类化合物,3-(三氟甲基)-2-吡嗪甲酰胺基团的引入使得其具有更加优秀的杀菌活性(基团的引入使得其对白粉病的活性要高于吡啶甲酰胺类化合物)。
联苯吡嗪菌胺具有活性高、结构新颖,内吸性好,持效期长,耐雨水冲刷等优点,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被广泛应用防治由子囊菌和担子菌引起的白粉病、黑星病、灰霉病、菌核病、轮纹病、果斑病及钱斑病等植物真菌性病害,联苯吡嗪菌胺于2018年在日本首先登记上市,其专利期将于2026年12月20日期满。
应用作物:主要用于防治玉米、水稻、油菜,大豆等大田作物,黄瓜、茄子、西红柿、白菜等蔬菜、以及葡萄、苹果、梨等果树,以及草坪等作物。
防治病害:对白粉病、疮痂病、灰霉病、菌核病、轮纹病、果斑病及币斑病等,如油菜菌核病、苹果,梨黑星病、草莓灰霉病、黄瓜白粉病和番茄叶霉病等????
可开发剂型:15%联苯吡嗪菌胺SC、20%联苯吡嗪菌胺SC、220 g/L联苯吡嗪菌胺SC,可与多种不同类型的杀菌剂复配使用,如丙硫菌唑、噻霉酮、啶氧菌酯、苯醚甲环唑、氟嘧菌酯、氟啶胺等
试验可知:联苯吡嗪菌胺对甘蓝菌核病、草莓灰霉病、黄瓜白粉病和番茄叶霉病有好的防效。联苯吡嗪菌胺对叶菜、果菜类蔬菜、豆类和洋葱作物的菌核病有特别高的活性。此外,对苹果和其他水果作物的其他病害,例如疮痂病、褐腐病和环腐病有活性。
联苯吡嗪菌胺尚处于专利保护期内,2006年,日本农药株式会社申请了相关化合物专利,包括PCT专利、欧洲专利、美国专利、中国专利等。
PCT专利:WO2007072999,申请于2006年12月21日,2026年12月20日期满;
欧洲专利:EP1963286,申请于2006年12月21日,2026年12月20日期满;
美国专利:US2009233934A1,2006年12月21日申请,2026年12月21日期满;
中国专利:CN101341136B,2006年12月21日申请,2026年12月20日期满;专利名称:吡嗪羰酰胺衍生物及含该衍生物的植物病害控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