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人类皮层2-3层微回路的定向和无环突触连接》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 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4-24
  • 2024年4月18日,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发表题为Directed and acyclic synaptic connectivity in the human layer 2-3 cortical microcircuit的文章。

    神经网络的计算能力从根本上受到其特定连接的限制。先前对皮质连通性的研究大多是在啮齿动物中进行的;其中建立的原则是否也适用于进化扩展的人类皮层尚不清楚。

    该研究使用从脑部手术中获得的样本研究了人类颞叶皮层内的网络特性。研究人员分析了2-3层锥体神经元的多神经元膜片钳记录,发现与啮齿动物相比存在实质性差异。互易表现为随机分布,突触强度与连接概率无关,核上颞叶皮层的连接遵循有向且多为无环的图拓扑结构。这些原理在神经元模型中的应用增加了网络动力学的维度,表明皮质计算的关键作用。

  • 原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g8828
相关报告
  • 《Nature | 后顶叶皮层中的突触布线模式支持决策》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4-02-26
    • 2024年2月21日,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Nature发表题为Synaptic wiring motifs in posterior parietal cortex support decision-making的文章。 后顶叶皮层在知觉决策任务中表现出选择性活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这种选择性活动是如何从潜在的突触连接中产生的。 该研究结合了虚拟现实行为、双光子钙成像、高通量电子显微镜和电路建模,以分析后顶叶皮层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与其选择性活动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兴奋性锥体神经元优先靶向具有相同选择性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反过来,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优先靶向具有相反选择性的锥体神经元,形成对立的抑制基序。这个基序甚至存在于不同任务时期具有活动峰值的神经元之间。 研究人员开发了这些基序执行的计算的神经回路模型,并发现具有相反选择性的神经群体之间的对手抑制放大了选择性输入,从而改善了试验类型信息的编码。这些模型还预测,在不同任务时期具有活动峰值的神经元之间的对手抑制有助于产生特定于选择的顺序活动。这些结果为皮层回路中的突触连接如何支持学习决策任务提供了证据。
  • 《Science | 人和小鼠新皮层第一层中间神经元库的形态电和转录组差异》

    • 来源专题:战略生物资源
    • 编译者:李康音
    • 发布时间:2023-10-14
    • 2023年10月13日,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Science 上发表了题为Morphoelectric and transcriptomic divergence of the layer 1 interneuron repertoire in human versus mouse neocortex的文章。 新皮层1层(L1)是锥体神经元树突和反馈轴突之间的会聚点,在这里,局部抑制信号可以深刻地影响皮层的处理过程。人类新皮层的进化扩展以具有广泛L1分支的独特锥体神经元为标志,但L1中间神经元是否具有类似的多样性尚不清楚。 利用人类神经外科组织的Patch-seq记录,该研究确定了四个具有小鼠L1同源物的转录组亚类,以及小鼠L1中不同的亚型和不匹配的类型。亚类和亚型比较显示,人类L1的转录组差异更大,并且与小鼠L1变异不同的维度上的强形态电变异性相关。伴随着更大的层厚和其他细胞结构的变化,这些发现表明L1在进化中已经分化,反映了调节扩大的人类新皮层回路的需求。 本文内容转载自“ CNS推送BioMed”微信公众号。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IwI13twn10xlGUJsNbQe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