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FS关于FDA从其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清单中去除七种致癌香料的声明》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 殷小溪
  • 发布时间:2018-10-26
  • 美国食品安全标准将变得更加安全,因为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在2018年10月5日通过了食品安全中心(Center for Food Safety,简称CFS)2016年的申请——从已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清单中删除七种人造香料。2016年由CFS和其他八个非营利性倡导组织提交的请愿书引用了国家毒理学计划的测试结果,该计划发现人造香料会导致癌症。

    “现在FDA终于完成了它的工作,并从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清单中删除了这些致癌香料。”CFS的高级政策分析师Jaydee Hanson说, “虽然我们希望该机构能够在国家毒理学计划显示调味品导致癌症后立即去除这些有害添加剂,但在涉及致癌化学品时,迟到的批准总比没有批准来的好。”

    虽然这七种化学品常用于各种加工食品,但大多数消费者对人造香料的名称并不十分熟悉,因为根据目前的食品标签规定,它们在配料清单上都显示为“人造香料”。 但即使大多数消费者不知道丙烯酸乙酯和月桂烯等人造化学品的名称,他们也可能会认识添加剂本身的味道,这些添加剂用于增强各种食品的风味,例如烘焙食品、啤酒、奶油、糖果等。

    FDA已经给食品行业两年的时间来重新配制食品,去除七种化学品中的六种。第七调味料——苯乙烯, 也不再批准在食品中使用。在等待FDA就此2016年请愿书采取行动的同时,CFS与食品公司合作,自愿从其产品中去除有害化学物质,如Mars公司。该公司致力于从人类食品中去除合成食品染料和二氧化钛。

相关报告
  • 《食品添加剂E171:关于口服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首次研究结果》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乌吉斯古楞
    • 发布时间:2017-11-28
    • 国国家农业研究院(InstitutNationale de la RechercheAgronomigue, INRA)的研究人员联合法国食品环境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局(ANSES),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CEA-Université Grenoble-Alpes),同步辐射光源(Synchrotron SOLEIL)和卢森堡科学技术研究所(Luxembour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针对口服二氧化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二氧化钛(或TiO2)是一种广泛使用于食品尤其是糖果中的添加剂 。在化妆品、防晒霜、涂料和建筑材料等许多产品中都存在着二氧化钛,通常在欧洲称作E171,在食品行业被广泛用作添加剂来增白或增加食品的不透明度。在牙膏和药品中很常见,在糖果、巧克力、饼干、口香糖和食品补充剂中也是如此。E171由微米和纳米颗粒组成,但它却不被称为“纳米材料”,因为它的纳米颗粒含量没有超过50%(实际含量在10-40%之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对吸入(职业接触)二氧化钛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评估,最终评级为2B类致癌物,也就是可能对人体致癌。 一、二氧化钛对肠道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研究人员们对实验老鼠进行E171口服实验,每天每公斤身体重量进行10毫克剂量的服用,这一过程与人通过食物来摄取E171的过程类似。研究人员们在这些实验老鼠的肝脏里发现了二氧化钛分子,首次证明了二氧化钛在生物活体中被肠道吸收并进入血液的事实。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出现在小肠和结肠内壁,然后进入淋巴集结的免疫细胞的细胞核内,诱发肠道免疫反应。从淋巴集结的细胞因子产生缺陷到结肠黏膜出现微炎症现象,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系列免疫反应不平衡现象。脾脏作为系统免疫的代表,当E171在试管内被激活后,免疫细胞接触到E171会增加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能力。 二、长期口服二氧化钛对早期结肠直肠癌有诱发和刺激作用 研究人员在100天内让老鼠以饮用水的方式定期口服二氧化钛。对于之前服用过实验致癌物的老鼠,口服TiO2导致癌前病灶变大。另外一组健康的老鼠在口服E171后,11只中有4只老鼠的肠上皮组织中出现了自发性癌前病灶。未服用E171的老鼠直到实验的最后也未发现异常。这些实验结果表明,E171能诱发并刺激早期结肠直肠癌。 这些研究也首次表明,添加剂E171是肠道及整个身体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来源之一,对免疫功能和结肠的癌前病灶都有影响。同时也说明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指导下继续观察癌症后期阶段的癌变情况,开展相关研究是合理的。这些研究为评估E171添加剂对人体的风险提供了新数据。 上述研究建立在Nanogut项目框架下,由法国食品环境和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局(French Agency for Food,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ANSES)提供资金支持,属于涉及环境、健康与工作环境的法国国家研究项目(PNR EST),由INRA协调开展。尽管目前研究结果显示添加剂在结肠直肠癌的早期具有诱发和刺激作用,但仍没有证据证明其会对人类造成危害或导致疾病步入晚期。 (编译 乌吉斯古楞)
  • 《食品添加剂E171的生物影响有待进一步确定》

    • 来源专题:农业科技前沿与政策咨询快报
    • 编译者:田儒雅
    • 发布时间:2017-11-28
    • 2016年9月,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EFSA)计划对食品添加剂E171重新开展评估,该计划源于一篇针对含有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文献数据的详细综述。E171是一种常被用于着色的食品添加剂,组成成分为二氧化钛粒子,其中部分以纳米形式存在。EFSA认为,现阶段食品中的E171添加剂不足以对消费者构成健康威胁,但却不能进一步确定每日的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 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INRA)利用法国食品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署(French Agency for Food,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 Safety, ANSES)资助的国家环境与职业健康研究项目(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me for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Health, PNR-EST)资金开展了一项研究,研究成果于2017年1月20日发布。研究认为,老鼠长期口服二氧化钛(E171添加剂)可能会造成尚未成癌的结肠直肠病变。然而,这些发现还不足以得出结论证明二氧化钛会对人体造成同样的影响。 鉴于这些研究结果,负责消费者权益、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部门已经决定由ANSES针对饮食中二氧化钛纳米粒子对人体的影响展开研究。因此,ANSES展开了一项批判性研究,以确定这些新发现是否能够推翻EFSA在2016年9月发表的E171研究结果。同时,ANSES也收到指示,如有必要,将对E171的特性及其毒性等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提出建议。这项新的要求已经被纳入ANSES自2016年10月启动的食物中纳米颗粒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课题中。 虽然INRA的研究结论不足以推翻EFSA对E171的评估结果,但ANSES仍然强调需要开展各类研究,全面探究E171的危害性,但所用方法和计划安排尚待确定。该研究得出了前所未有的发现,尤其是E171可能存在致癌性这一点。E171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对于结肠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确认。 此外,一项观察老鼠吸入或灌注二氧化钛后是否引发肺癌的研究发现促使ANSES于2015年5月20日向欧盟化学品管理局(European Chemicals Agency, ECHA)提议,在欧盟化学品分类、标签及包装法规(Regulation on the classification, labelling and packaging of chemical substances and mixtures, CLP)的框架下,将二氧化钛划分为1B类吸入性致癌物质(即被视为对人体可致癌的物质)。预计ECHA将会在2017年下半年对此做出决断。 自2006年起,ANSES已经针对食品、饲料、消费品和职业接触等开展了许多纳米物质研究活动。ANSES指出,仍需要制定适当的毒物学研究方案(包括清晰的物化性质描述,详尽且可重复的操作方案等),开展接触性研究来评估含有纳米物质的产品是否具有健康危害。另外,ANSES建议加强对于含有纳米物质消费品的追溯性,尤其是在国家纳米研究门户网站(national R-Nano portal)的框架下改善报告程序,保证投放市场的纳米物质的性质描述、具体用途和相关接触群体的说明更到位。 (编译 田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