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攻关 页岩油地震处理取得新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2-30
  • 12月27日获悉,中海油服物探事业部承担的“涠西南西区海底电缆”、“涠西南东区海底电缆”以及“文昌C凹陷”等三个地震处理项目顺利通过南海西部评审专家组的验收。

    南海西部评审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物探事业部关于以上项目的执行情况、关键技术和取得成果的汇报,同时基于南海西部研究院对新处理资料的应用情况进行评议和讨论,一致认为物探事业部严格按照既定计划紧密跟踪地质需求,积极落实处理任务,处理参数合理,处理效果显著,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会上,南海西部研究院对由物探事业部及另一家国际一流处理公司分别承担的“涠西南西区海底电缆”项目进行了平行处理的对比评估,认为双方在本次处理过程中,均严格执行处理要求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验收专家组特别指出,物探事业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与南海西部研究院保持高效沟通,主动对标国际前沿技术,创新攻关,开发出了“PZ双检合并”、“宽方位全波形反演”和“分子标架提频”等先进处理技术,在“涠西南西区海底电缆”地震处理项目中取得了高质量的处理成效,在油页岩细节刻画、基底连续性和宽方位全波形反演速度精度等方面的处理成效优于同台竞技的国际一流处理公司。

    “涠西南西区海底电缆”是中海油服针对页岩油勘探的首个重点项目,也是物探事业部的重点攻关项目。项目伊始,物探事业部快速组建专家团队,深耕页岩油处理难题,开展创新攻关,取得多项技术突破。

    随着老油田常规油气开发步入中后期,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将作为资源接替和稳产增产的重要方向,其中页岩油勘探已拉开海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序幕。物探事业部将持续发扬创新实干精神,积极保障海上油气勘探事业取得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服务公司贡献力量。

  • 原文来源:https://oil.in-en.com/html/oil-2948354.s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海上页岩油勘探获重大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9
    • 7月28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我国海上首口页岩油探井——涠页-1井压裂测试成功并获商业油流,标志着我国海上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涠页-1井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域涠西南凹陷,日产原油20立方米、天然气1589立方米且产能稳定。据测算,涠西南凹陷页岩油资源量达8亿吨,整个北部湾盆地页岩油资源量约12亿吨,展现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据了解,页岩油主要指分布在页岩地层孔隙中的石油资源,是典型的非常规油气,也是常规油气的战略性接替领域。与常规油气相比,页岩油的藏油孔隙小到纳米级,采出难度极大。 在早期海上油气资源勘探中,中国海油有60多口井曾钻遇油页岩,但是勘探开发面临着埋深大、断裂多、钻井难、海上平台空间小等地质和工程难点,难以实现商业开发。 近年来,随着老油田常规油气开发步入中后期,中国海油将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作为资源接替和稳产增产的重要方向。2020年开始布局海上页岩油勘探,2021年把北部湾涠西南凹陷作为战略突破点。 海上页岩油的勘探突破,是一场从认识到技术的革新。据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总地质师邓勇介绍,在攻关过程中,中国海油项目团队创新“常规与非常规一体化”勘探思路,反复研究涠西南页岩油地质油藏特征,多轮论证工程及压裂可行性,最终优选含油性、可压裂改造性较好的目标区,部署涠页-1井。 针对目标区压裂层砂质条带的地质特点,项目团队采用“高低粘一体化海水基变粘压裂体系+限流射孔+控压返排”特殊压裂工艺释放产能,相继完成了互层型、夹层型两种类型页岩油段测试作业,均获得商业发现。 中国海油勘探部总经理徐长贵表示,海上首口页岩油的成功是海上油气勘探的一个重大突破,实现了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和技术自主勘探开发我国海上页岩油气资源,拉开了海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序幕,资源潜力巨大,为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夯实了资源基础。 下一步,中国海油将以该井为新起点,利用生产平台进行长周期试采作业,同时推进海上页岩油移动式压裂装备制造,加快建设中国海上页岩油勘探开发示范区,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 《中石油页岩气技术新突破 试油投产装备国产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5-24
    • 随着几处勘探开发连获重大突破,页岩气最近又火热起来。中国作为储量大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达21.8万亿立方米,目前探明率却仅有4.79%,资源潜力巨大。在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之际,非常规天然气页岩气开采的价值不言而喻。 中国页岩气面临的问题 页岩气资源开发效益差。与北美相比,中国页岩气地质成藏条件价差,客观上降低了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经济效益。中国页岩气资源多分布在山区,地表条件复杂造成钻探前工作量和后续地面工程的投资大幅增加,钻机连续工作的能力差;油藏埋深在3500米以下,造成钻井机械和液压压裂机械成本上升,以及相应的钻井液、压裂液、支撑剂等钻化产品投入大幅增加;开发区域水资源缺乏,造成额外工作量增加,开发成本高等问题。 页岩气试油投产作业挑战众多。根据中国石油川庆钻探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韩烈祥的介绍:试油投产作业是页岩气勘探与商业开发的桥梁,主要用于对产出流体安全控制、分离计量和处理等。由于页岩气勘探开发特殊性,试油投产作业面临诸多挑战:(1)试油投产期间大量注入的液体会从井筒返出,页岩气液体处理量大;(2)传统“一井一组”的试油装备无法满足“工厂化”作业;(3)试油投产装备破坏严重,影响改造效果;(4)页岩气开发需要及时回收。 面对诸多问题与挑战,传统装备已不适用于页岩气规模效益开发,亟需突破技术瓶颈、研制核心装备。为此,川庆钻探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项目组开展了页岩气试油投产装备的持续攻关。 页岩气试油投产装备发展历程 很早以前川庆钻探钻采工程技术研究院项目组就通过国家863项目与中国石油大学柳贡慧团队联合研究气体分离及回收技术并成功应用与气体钻井,从钻井移植到开采不断显示出良好的经济性,还可以大量减少天然气放空或二氧化碳排放,环保贡献更为明显,社会效益巨大。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形成了页岩气试油投产3大系列装备共计12套装置,实现了水资源重复利用、天然气见气回收投产,支撑了四川省页岩气产能建设。大大缩短了页岩气开发投资回报周期,其成果获得了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页岩气试油投产装备关键创新技术及应用 关键创新技术 1、天然气净化装备实现了页岩气开发“见气回收投产” 针对页岩气开发面临产出流体成分复杂,净化难度大;传统滤网方式砂处理能力有限等问题,形成五级过滤天然气净化装备,成功研制了105MPa旋流除砂器,实现了页岩气开发“见气回收投产”。 2、自动化液体回收装备助力水资源循环利用针对页岩气试油投产期间排出流体时间长,流量大,研制了自动一体化控压分离计量装置和袋式精细化过滤装置,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 3、安全控制装备为试油投产安全作业铺平道路 针对页岩气试油投产期间高速流体下设备冲蚀严重,天然气紧急处理等问题,研制了高抗冲蚀节流阀和密闭燃烧器,确保了作业安全。 4、技术先进性 试油投产装备解决了页岩气开发中面临的水资源消耗量大、无法及时投产、无法满足页岩气高效开发等技术难题,通过国内外对标,填补了国内空白,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部分指标高于国外产品。 现场应用 该研究成果在现场广泛应用,保障了页岩气的规模开发。在长宁威远2017年已实现22亿方天然气产量,2018年预计可达到30亿方产量,为下一步四川300和500亿方产能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截至目前,该试油投产装备共在207口井进行现场应用,回收水1.25万方,回收输气1.5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