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管片构件智能拼装机器人研制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2-12
  • 中新网长沙12月10日电(向一鹏 胡清)中国铁建重工集团10日对外透露,全球首台管片构件智能拼装机器人近日顺利通过试验验证。该机器人搭载在中国自主研制最大直径16.64米的盾构机“江海号”拼装机前端,用于目前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管片特殊构件拼装。

    据了解,海太长江隧道管片外径16米,厚0.7米,环宽2米,相邻管片接触面采用特殊构件设计方案,用以提升管片环向刚度,减小管片收敛变形,增强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对在软土地层、长江大堤及江中深槽段等富水地层的超大型管片支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每环管片设置10处特殊连接构件组,其最小单元为尼龙材质,长1.55米,截面积约4.35平方厘米,单边安装间隙仅1至2毫米,靠传统的管片拼装设备无法实现该柔性连接构件拼装,因此需要研制一款新型拼装设备,完成超小截面、超小安装间隙、超长柔性连接构件的安装。

    同时,受盾构机内部空间布置影响,管片连接构件的拼装需在单边间隙仅90毫米的缝隙中完成,且人员无法直接观察构件拼装时的状态,完成该特殊连接构件安装相当于在黑暗环境中快速穿针引线,对新型拼装设备的控制精度、灵活性及稳定性要求极高。

    上述机器人由铁建重工联合中铁十四局集团共同研制。针对以上功能要求,研发设计团队自主研发柔性管片构件拼装机器人及自动拼装系统。系统基于机器视觉、运动控制等技术,可实现管片构件自动运输、位姿自动识别、自动拼装全流程智能化作业,这种创新性设计极大缩短构件拼装时间,提高构件拼装精度和效率,实现了有限空间下的管片构件拼装要求。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kejizhuangbei/2024/12/11/detail_20241211191103.html
相关报告
  • 《国内首台人工智能型110千伏变电设备等电位带电作业机器人研制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31
    • 1月27日,国网湖北电科院历时4年研制出了国内首台人工智能型110千伏变电设备等电位带电作业机器人,有望使检修人员避免涉险。整套系统的底盘是一辆履带式斗臂车,斗臂顶端安装机器人平台,斗臂伸展开来,可以将机器人平台送至10米以上的高处。 机器人平台是系统的核心,它有一大一小两支机械臂。国网湖北电科院设备技术中心开关及过电压室主管李劲彬介绍,两支机械臂均有6个关节,各有不同功能,大的主机械臂带有电动锁卸螺栓工装,可以拆装引流线夹,小的副机械臂带有高压干燥空气喷嘴,能清扫绝缘子上的灰尘和污物。 随着指令,机器人开始安装一串模拟绝缘子。只见两支机械臂先后伸出,副机械臂上的喷嘴围绕绝缘子作业,高压空气无死角清洁了表面灰尘;主机械臂锁住线夹螺栓,转动套筒进行拆装。 李劲彬介绍,110千伏变电站内的间隔及设备布置紧凑,人工带电作业危险。2016年起,他和研究团队开始研制用带电作业机器人替代人工。 技术难点不少。由于要靠近高压设备,进出等电位过程中放电造成的电磁干扰会导致机器人无法正常运转,团队集中1个月,试验几十次,想出多种屏蔽方案,采用不同材质屏蔽层组合包裹的措施,终于破解难关。 机械臂是在三维空间中运动,要准确定位一个螺栓不容易。研究团队为它装了两个红外摄像头,采用视觉定位技术,帮助它识别距离、角度、进入深度等。如今,机器人能在一排螺栓中准确找到需要拧下的那个。 四年来,研究团队反复优化程序,机器人的功能日益完善,并已在黄石等地的变电站进行了实际操作。李劲彬透露,眼前这台机器人还只是1.0版本,他们马上要制造一台2.0版本的,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现场适应性和作业效率,推进成果向装备产品转化,实现更多推广应用。
  • 《全球首台单机容量最大冲击式转轮研制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04
    • 7月2日,全球首台单机容量最大500兆瓦、转轮尺寸最大6.23米的冲击式水轮机核心部件——转轮研制成功并发运,标志着我国在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轮机组核心装备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该转轮由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将应用于西藏扎拉水电站。扎拉水电站是国家“藏电外送”骨干工程和世界在建综合难度最大的冲击式水电项目,电站装机2台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500兆瓦冲击式机组,该机组也是国家能源局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 冲击式水轮机的水斗式转轮作为机组核心部件,承担着将水流动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关键作用,堪称水电机组的“心脏”。此外,扎拉转轮对结构参数、水力性能及制造工艺的要求极高,代表着当前冲击式水电机组的最前沿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