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克森研究:中国船厂主导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0-10-31
  • 2020年7月30日,挪威海上重大件半潜运输公司OHT其全资子公司Vind Offshore Installation与招商局重工(江苏)签订至多四艘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包括两艘备选订单),订单将于2023年起陆续交付。2020年初至今,全球海上风电板块相关船舶及平台的新造和改装订单累计已经达34个,若不考虑尺寸较小的风电运维船,海上风电板块相关订单已占到整体海工订单数量(52)的三分之一。
    海上风电板块订单快速增长
    近年来,快速增长的海上风电板块新签订单已成为低迷的海工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据Clarksons 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今,全球海上风电相关船舶及平台的新造和改装订单总计达783个;根据功能划分包括主要用于海上风电建设的自升式安装平台订单88个(占订单总量的11%)和其他海上施工及支持装置81个(10%),用于风电场运维的风电运维母船59艘(8%)和风电运维船482艘(62%),以及其他海上风电相关装置(包括勘探装置等)73个(9%)。若不包括风电运维船(因为尺度较小且数量较多),2005年以来海上风电板块的船舶新签订单数量已占整体海工市场订单的10%以上。

    海上风电板块订单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在能源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低碳能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海上风电由于资源丰富、可开发面积大、风场远离人口密集区却又靠近用电负荷中心,成为低碳能源中发展的焦点之一。2009-19年海上风电装机量年均增长23%,产量估算年均增长40%。因而催生出大量的海上风电建设和运维需求。
    自升式安装平台:中国船厂主导
    上文中提到自升式安装平台是当前海上风机安装最主要的设备。随着近年来装机需求的快速攀升,自升式安装平台的新签订单量也不断增长,2005年至今累计88个(包括部分可用于传统油气行业的通用型平台);其中56%的订单由中国船厂接获。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自身海上风电的蓬勃发展,2005年至今中国船东共签订36个可进行海上风电建设的自升式安装平台的新签订单,占同期全球订单总量的41%;其中35个由中国船厂建造,占同期中国船厂自升式安装平台订单的70%。与此同时,中国船厂在2014年油价暴跌前曾接获大量包括海上钻井、居住和安装装置在内的自升式平台订单(占全球总量的32%),积累了丰富的建造经验,因此也成功吸引了部分国外订单。目前共计20家中国船厂成功接获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订单,其中有8家具有自升式钻井、居住或安装平台的交付记录。

    目前全球接单量排名前十的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船船厂中,中国船厂占据七个席位。其中招商局重工(江苏)位居第一。2005年至今招商局重工(江苏)累计共接获10个订单,其中包括2个原计划为海上油气行业建造的平台。这2个平台经改装后计划用于海上风电安装,已于今年7月交付。这一典型案例也为中国船厂提出了解决库存海工装置的新思路。
    风电运维市场:欧洲船厂主导
    相比之下在风电运维市场,包括风电运维母船以及风电运维船板块,欧洲船厂仍占有绝对优势。这主要是因为欧洲海上风电行业起步早,运维产业链更为成熟;风电运维母船的设计和核心设备的仍掌握在欧洲公司手中。而对于风电运维船,虽建造难度不高,但因其单船造价小且多为近海作业,因此船东更倾向于在本国(或者邻国)建造,降低额外的运输成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自身海上风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中国船厂建造经验的不断积累,中国船厂在该船型的订单比重也有望不断上升。
    未来海上风电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在Clarksons Research搭建的能源结构“逐步转型”的情境下,2050年海上风电产量将占海上能源产量的16%。由此派生出的海上风电建设和运维需求将持续推动相关船舶新造及改装的需求。与此同时,未来海上风场的发展趋势或将离岸更远、水域更深以及规模更大,这也将推动相关船舶的技术创新以及高规格的船舶投资。

相关报告
  • 《需求倍增 海上风电安装船身价暴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29
    • 近日,从中国招商工业传出消息,该公司与挪威风电服务商Awind签订了2艘风电运维船(CSOVs)。此前,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凭借在风电船和起重船等领域丰富的设计经验和优秀的技术方案,成功中标长江三峡设备物资有限公司海上风电关键施工船机项目开发设计项目,中标价达2183.6万元。 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日益热络起来,源于海上风电市场的火爆。 海上风电需求倍增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已经超过35GW,几乎是五年前的三倍。英国依然是海上风电装机最多的国家,总装机量超过10GW,中国则超过德国,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机第二多的国家。 而2020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过6GW,为历史最高水平。中国连续第三年成为海上风电最大市场,2020年新增海上风电并网容量超过3GW,占到全球增量的一半。欧洲市场保持稳定增长,荷兰以近1.5GW的新增装机排在全球第二位,比利时、英国、德国排在第三到五位。 此前,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发布了2020年度欧洲海上风电统计数据。2020年欧洲海上风电新增装机291.8万千瓦,比2019年减少了70多万千瓦的新增规模,但累计装机仍超过了25GW大关,最终达到2501.4万千瓦的规模。 统计显示,欧洲2019年新增并网风机356台,涉及12座海上风电场,5个国家。其中荷兰以149.3万千瓦,超过一半的新增装机首次占据欧洲新增装机榜首,这得益于Borssele1-5的风电集群陆续投产;排在第二位的是拥有70.6万千瓦新增规模的比利时,占新增容量的24.2%,比上一年增加一倍;而常年稳居欧洲新增装机老大地位的英国滑落到第三位,只有483MW并网;德国219MW的新增装机也创造了十年来的最低水平;虽然葡萄牙只有新增17MW的容量,但给整个海上风电圈带来了惊喜,WindfloatAtlantic并网了2台维斯塔斯8.5MW浮式风机,把浮式风电向商业化又推进了一步。 从国内市场看,在“3060”碳排放目标的指引下,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近期陆续发布“十四五”新能源规划,重点推进海上风电发展,仅上述三省新装机容量就超过32GW,海上风电迎来发展“黄金期”。 国信证券认为,粤苏浙三省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发展,扫清海上风电龙头企业的估值障碍,全球海上风电市场是具有10年5倍成长性的黄金赛道,国内龙头企业凭借与国际比肩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基础,有望在“十四五”期间顺利打开国际市场。 租金创历史新高 在市场巨大需求预期和当前供应能力的失衡下,海上风电安装船的身价,已经像断了线的风筝,遥遥飞上了九霄云外。 目前世界各地的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商,都在争抢这些安装船的使用,海上风电安装船的租金,也已经从原来的400万元/月涨到1000万元/月以上,甚至在美国近岸的风电项目,安装船的租金已经暴涨到18万美元/天。 “现在的价格非常惊人,甚至有钱也租不到船,这种情况比前段时间中美航线上集装箱船一船难求的局势更甚。”一位业界人士如是说。 “和陆上风电吊车租赁价格暴涨现象一样,海上风电施工船涨价幅度更甚之,不仅价格高,甚至有钱租不到船,价格非常吓人。”苏龙源振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小星说。 据了解,目前国内在役的海上施工船总共有40条左右,且短时间内无法生产,按照一条船年均吊40台风机,理论上我国一年最多也只能吊1600台。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实际上是无法达到这个吊装台数的。 “每条海上施工船基本都被提前预订出去,现在想要租施工船的话,至少要排到后年。甚至有部分企业因为施工装备缺少施工船,不得不将已经中标的海上风电项目转交给别家去做。”冯小星说。 不仅如此,当前,国内海上风电项目造价成本比以往平均每单位千瓦提升了2000到3000元,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施工成本暴涨。海上施工成本上涨的背后是资源抢占。 算一笔很简单的账,如果没有抢到电价,按照一个海上风电场30万千瓦来算,电价下降1分钱,一年将亏损1000多万,并持续亏损20年,这是很多业主不愿意接受的,也是业主单位宁愿提高成本抢占施工资源的原因。 在抢装潮的刺激下,海上风机吊装价格租价也被推至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根据调研,以江苏海域为例,一台风机吊装价格已经从抢装前的400万元/台左右,上涨到去年底的800多万元/台。广东的吊装价格也从过去的500-800万元/台,涨到了如今1000-1300万元/台的历史高位。 从整体来看,各地吊装价格几乎翻倍。根据不完全统计,到2019年底,中国海上风电突击核准规模超40GW,这些项目都希望在2021年底前并网,以进入补贴大盘。但大部分项目很难如期建设、并网。因为中国目前的施工能力和设备很难支撑起如此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开工建设。包括2020年出事故无法运行的“振江号”和“宇航58号”在内,中国现阶段拥有各类施工船仅有30多艘,其中,能吊装大较大单机容量风机的自升式平台仅有20余艘。 造船订单迅速增长 快速增长的海上风电板块新签订单已成为低迷的海工市场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据ClarksonsResearch的数据显示,2005年至今,全球海上风电相关船舶及平台的新造和改装订单总计达783个,2005年以来海上风电板块的船舶新签订单数量已占整体海工市场订单的10%以上。 预计到2040年,海上风电安装船市场保有量将增长到170艘左右。这对于船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市场也非常诱人。已经有船东快速嗅到商机,并从干散货航运市场全身而退,投入到了海上风电市场,最典型的就是原摩洛哥散货船大船东ScorpioBulkers,已经更名为EnetiInc.正式亮相。 克拉克森研究拿到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至今,全球海上风电相关船舶及平台的新造和改装订单总计达841个,若不包括风电运维船(因为尺度较小且数量较多),2005年以来海上风电板块的船舶新签订单数量已占整体海工市场订单的11%。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风力涡轮机安装船已经供不应求。 根据挪威Rystad能源公司最近的一项分析,2020年全世界只有32艘这样的风力涡轮机安装船。根据Rystad的推算,即使全球造船厂开足马力建造安装船,全球的船队也不足以满足2025年以后的海上需求。 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12艘船能够安装像HaliadeX这样的下一代风力涡轮机,现有船只完全无法满足全球的需求。 克拉克森研究分析师幸月表示,受额外成本、风险因素等影响,基于中国海上风电抢装需求导致的海上风电安装船紧缺现象可能将持续一段时间,价格也会继续居于高位。(本文综合自中国水运网、风电快讯、GWEC、凤凰网等媒体报道)
  • 《海上风电推动造船热》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1-31
    • 海上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将大幅带动全球海上风电专业船舶产业。在业界看来,海上风电行业的繁荣已经成为海上工程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力,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预计将迎来更多参与者。   近日,船运行业研究机构克拉克森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海上风电行业的高速发展将大幅带动全球海上风电专业船舶产业。2022年,全球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投资规模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预计到2030年,全球更是将有260亿美元投入到与海上风电相关的造船领域。在业界看来,海上风电行业的繁荣已经成为海上工程领域发展的最新动力,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预计将迎来更多参与者。 多类船舶需求都将提升 据克拉克森发布的研究数据,到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项目数量将在当前基础上增长160%以上,快速的行业发展将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到海上风电专业船舶领域。尤其在亚洲、北美和欧洲地区,海上风电市场蓬勃发展带来的海上风机安装船和运维船舶需求将更为突出。其中,中国市场将主导全球海上风电船舶市场,同时也将是船舶领域新增投资最为火热的市场。 克拉克森研究董事总经理史蒂文·戈登表示,欧洲西北部区域也将是海上风机安装船的主要需求地区,从现在起到2030年期间,该区域至少需要安装7000座海上风机,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安装船舶需求。另外,美国海上风机安装船需求同样值得关注。 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同样发布数据称,在亚洲、东欧和北美地区,海上风电行业需要至少200艘海上风电专业船舶,种类包括海上风机安装船、海缆铺设船、海上风电场运维船只,以及海上运维人员运输船。尤其是海上风电场运维人员运输船,所需数量至少有120艘。该机构指出,如果新造船只不够,将无法完成目前各国制定的海上风电装机目标。 产业繁荣吸引更多入局者 克拉克森的预测显示,在2022年到2028年期间,全球新增的海上风电船舶投资中,将约有210亿美元将用于建设海上风机安装船,同时需要50亿美元用于打造约90艘专业运维船舶。目前,全球在运的海上风机安装船为78艘,同时有32艘运维船。为满足行业需求,2022年,全球对海上风机安装船和专业运维船的投资已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共有25艘海上风机安装船宣布开建,总投资规模达到41亿美元;另有24艘海上风电场运维船投建,同样刷新历史纪录。 针对海上风电相关专业船舶的投资主要来自于各大船东,除了传统海上风电船舶制造商外,更有新的企业选择入局。据了解,跨国船舶生产商Eneti就已经拥有5艘在役海上风电专业船舶,同时,旗下子公司Seajacks也新增了两艘相关船舶订单。去年3月,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宣布与能源公司Equinor合作,计划投建首艘海上风机安装船。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风电整机制造市场竞争愈加充分的情况下,中国多家风电整机制造商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样开始与造船企业进行合作,加入了造船行列。截至2022年底,电气风电、中国海装等整机制造商纷纷开始与造船企业合作,建设适配最新海上风机的专业船舶。 行业研究机构国联证券在其报告中指出,专业运维船舶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海上交通船窗口期短、效率低、停机成本高、恶劣海况适应性差等问题。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运维能力成为海上风电场性价比的决定因素之一,专业运维船舶也成为深远海风电场运维的最佳解决方案。 产业链协同合作成关键 克拉克森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730座海上风电场,在役海上风机总量将超过3万台;到2050年,海上风电在全球能源供应体系中的占比将达到7%至9%,远高于目前的0.4%。不过,与此同时,未来十年内全球海上风电项目装机大多将达到百万千瓦级,应用的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功率也大多在15兆瓦及以上,可适应大兆瓦风机的海上风机安装船可能存在供应短缺,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协同合作成为关键。 过去十年里,全球范围内主流的新增海上风机单机容量从3兆瓦提升至10兆瓦以上,但仅有很少部分海上风机安装船可用于吊装10兆瓦以上机组。截至2022年底,尚没有海上风机安装船可适配于14兆瓦及以上风机。市场研究机构睿咨得能源曾预测称,目前在建及规划的海上风机安装船预计到2024年前后将投入市场,在此之前大兆瓦海上风机的安装可能面临无船可用的局面。 为确保海上风电场建设顺利推进,欧洲风能协会表示,海上风电专业船舶的发展需要大量新增投资,各国政府应创造一个投资友好的营商环境,为投资者以及船舶公司提供清晰的招标流程、建立明确的国家支持政策,确保海上风电装机按照预期发展。同时,各国政府应尽可能避免“负补贴”招标,避免为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商增加额外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