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封锁华为给美国供应商带来负面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5-22
  • 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华为公司实施出口管制,不仅干扰华为的正常经营,还将给美国芯片及电信设备企业造成负面影响,引发美行业人士担忧。 美商务部下属工业和安全局15日宣布将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清单上的企业或个人购买或通过转让获得美国技术需获得有关许可。如果美国认为技术的销售或转让危害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政策利益,则会拒绝颁发许可。 这一举动立即给美国硅谷的众多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带来负面影响。17日美股收盘时,英特尔、高通、博通、美光、思佳讯、科尔沃、西林克斯和新飞通等华为在美国的供应商股价持续走低,反映出市场对美商务部滥用出口管制措施行为的普遍焦虑情绪。 美国高通公司是华为在5G领域的对手之一,但美商务部的举措并未在股价上给高通带来好处。高通股价连续两日下跌,从15日收盘时的每股86.26美元下跌至17日收盘时的每股81.50美元。 相比行业巨头,硅谷的新兴科技企业面对市场冲击显得更为脆弱。美国宣布华为将被列入“实体清单”后,市场分析公司“MKM同仁”将新飞通公司评级从“买入”降为“中性”,并将目标价格从每股9美元降低到每股4.5美元,结果公司股票16日重挫20.63%,17日继续下跌15.42%,收盘价仅每股3.84美元。 位于美国加州的新飞通公司生产5G网络使用的高速数据发送器,该公司年报显示,2018财年公司收入的46%来自华为及其附属公司海思,比2017财年增加了6个百分点。 华为是新飞通等多家美国高科技通信企业的大客户。多家公司年报数据显示,射频器件供应商思佳讯2017财年约10%的净收入来自华为;另一家射频器件供应商科尔沃2018财年约8%的净收入来自华为;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器件供应商西林克斯2018财年约26%的净收入来自中国,据报道其中约10%来自华为。 美商务部实施出口管制后,这些华为的供应商立刻感受到市场冲击。思佳讯、科尔沃和西林克斯股价16日分别下挫6.04%、7.14%和7.27%,17日继续走低,分别下跌4.84%、6.14%和1.29%。 实际上,全球半导体市场并不景气。作为华为的供应商,高通、美光等美国芯片大厂2018年第四季度收入出现大幅下降。行业分析人士预计2019年行业增速可能从两位数下滑至个位数,只有5G和人工智能市场有望成为亮点,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的出口管制令无疑让行业发展雪上加霜。 瑞穗证券分析师维贾伊·拉凯什在给客户的分析报告中说,出口管制令对半导体供应链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华为占全球网络和5G基础设施市场约20%到30%的份额,还是美国手机射频器件、存储器、5G解决方案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客户。 数据显示,华为2018年在零部件及其他供给品上支出700亿美元,其中约110亿美元流向美国企业。 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主席约翰·诺伊弗16日发表一份声明,敦促美国政府以“完全透明的方式”采取行动,并“听取美国产业界的意见”。 尽管美国主要电信运营商基本没有购买华为设备,但美国农村地区的一些小型电信运营商仍在使用华为设备。美国商务部长罗斯16日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承认,有的公司可能无法在短期内找到替代产品,更换设备难以“无缝”完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本月初撰文称,封锁华为将使美国农村地区的小型电信运营商未来数年内无法使用5G技术。 尼葛洛庞帝说,如果超过九成的无线设备都来自爱立信和诺基亚,这种市场集中度会让小型电信运营商的购买成本上升,甚至面临破产危险,从另一方面给美国就业市场带来不利影响。 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协会会长贾森·奥克斯曼认为行政令“打击面广”,限制企业购买的任何决定都应基于证据以及对风险进行的严格分析。他认为行政令可能给美国相关行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相关报告
  • 《综述:美国无法避免粮价飞涨带来的负面影响》

    • 来源专题:食物与营养
    • 编译者:潘淑春
    • 发布时间:2008-06-05
    • 近来,粮食价格飞涨及其可能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后果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美国作为世界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一方面可从价格急剧上涨中获益,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粮价上涨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的负面影响。
  • 《综述:新冠疫情给拉美粮食安全带来风险》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季雪婧
    • 发布时间:2020-11-26
    •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作为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地区,拉美地区的农业初级生产虽未受到严重冲击,但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以及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拉加经委会)近期发布报告说,疫情给拉美地区粮食安全带来风险,应持续关注疫情对播种、收获等农业生产环节的影响。   报告指出,拉美粮食安全体系在疫情中暴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粮食国际贸易、粮食分销、农业从业者等方面。   在粮食国际贸易方面,拉美地区国家粮食出口目的地主要是美国、欧盟和中国。上述出口目的地都不同程度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这给拉美地区粮食国际贸易带来了冲击。在粮食分销方面,截至今年6月,拉美地区粮食分销基本正常,库存不足的情况有限。但疫情还是使部分分销链中断,秘鲁、厄瓜多尔和巴西的一些农产品交易市场因出现疫情传播而关闭。   从农业从业者角度来看,拉美地区农业生产具有劳动力密集的特点。疫情带来的一大困难是防疫措施下的劳动力短缺。疫情中,从业者在身体健康和经济上面临双重风险,农民的工作不稳定,收入也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小农户普遍生产率低,地少,购买种子、化肥等农业原料的资金和渠道有限,疫情使他们的农产品在运输和进入市场方面受阻,这一群体受疫情冲击更为明显。   报告显示,拉美地区部分种类粮食今年将迎来丰收,其粮食生产和储备能满足本地区未来数月的需求。其中,小麦、玉米等作物今年产量增加。巴西、阿根廷及乌拉圭等产粮大国在疫情冲击下保持粮食生产稳定,为拉美地区今年粮食增产打下基础。谷物和大豆生产高度机械化,资本需求大,对劳动力依赖较小,因此疫情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对其产量影响较小。   不过,疫情对拉美地区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小农户缺乏流动资金,大农户难以获得充足劳动力,疫情还导致农业原料价格高昂、难以获取,这些都成为影响拉美地区粮食安全的因素。   联合国粮农组织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视频会议19日至21日在尼加拉瓜举行。该组织拉美地区代表胡利奥·贝德格在会上说,拉美地区出现饥饿问题不是由于食物短缺,而是由于贫困和不平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拉加经委会发布的报告说,今年疫情可能使拉美地区极端贫困人口增至8340万,他们获得粮食有很大困难,面临饥饿威胁。   报告认为,虽然疫情未对拉美地区的农业初级生产造成严重冲击,但由于疫情持续时间和演变情况尚不明朗,应持续关注疫情对播种、收获等环节的影响。报告建议以此次危机为契机,通过包括数字技术在内的创新方式和基于大自然条件的优化方案,改善拉美地区粮食生产和安全状况,使地区粮食生产体系在面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更具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