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减少 下半年发展情况还未可知》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 杨芳
  • 发布时间:2018-09-20
  • 日本工业机器人订单减少 下半年发展情况还未可知

相关报告
  •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巨大》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6-05-18
    • 据统计,日本每一万个工人中有400个是工业机器人,欧盟每一万个中有250个,而中国只有20个。因此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前景非常巨大。那么,机器人自动化制造系统未来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巨大   在沈阳第一机床厂,副总经理姜庆凯正紧张的看着机器人机床的调试。记者看到,这样一台机器人管理了5台机床,只见机械手抓起一个毛坯,把它按顺序放到一个个的车床里加工,不一会,一个产品就被生产出来。   姜庆凯介绍说,这条生产线是给汽车做轮毂轴承的。他们第一期定了两条生产线,并要求这两条生产线在原则上每个班只有一人巡视。   看到机器人机床调试顺利,姜庆凯放下心来。他告诉记者,虽然机器人系统价值在100万左右,但它能节省4名熟练工人,按每天两个班计算,2年里就能收回投资。同时产品质量、废品率也比人工好很多。因此,在传统机床几乎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带有机器人系统的机床却销售火爆。   姜庆凯接着说,特别是在经济如此低迷的情况下,机器人机床是逆势上扬,订单也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很多竞争对手都在做这方面的投入和研发。面前,管理机床的机器人,是由国内最大的机器人企业沈阳新松和沈阳第一机床厂联合研发的。在沈阳新松,记者看到车间里满满当当的都是给烟草企业、给能源企业、给汽车企业研发的各种不同的机器人。在董事长曲道奎的眼中,推动各行各业的制造模式革命,已经成了他们忙不完的事,而在一场会议上,记者也感受到了他们眼中的世界。   在会上,他们各抒己见,讨论着机器人的一些新的应用,例如在锻造、铸造、打磨、上下料、印刷电子装配和电机电焊等领域都需要有机器人到数字化车间。还有一些特殊的领域,例如不适合工人操作的爆破行业等危险品生产领域。还有人议论到,国家新的规范里要求从6月1日开始,所有的药品运送行业都必须采用自动化的设备。自动化的存储和分拣,这个是贴合国家的要求。   在这些技术狂人的话语里,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越来越清晰地展现了出来。而现在,无论从场地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已经完全满足不了他们的生产需求,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加紧扩张的步伐。   面对国内机器人市场的火爆,ABB等国外机器人企业也开始纷纷入驻国内,国内大大小小的机器人企业、产业园区也开始像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伴随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几年,将有大量产业工人被替换下来。而采访中,一些企业也开始为员工的未来做打算。在格力,董明珠就告诉记者,格力将以每年10到20亿元的投入,引进国外顶级的技术学院,并建立自动化技术研究院。对未来离开生产岗位的几万名工人进行再培训。她坚信,自己的研究院今后将会带来更多的产业和技术。以后,不仅是格力,其他的行业也会陆续使用,这也就意味着格力未来的发展方向很有可能转变成一个创造者,一个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的制造商或集成商。
  • 《机器人产业发展需依赖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发展》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杨芳
    • 发布时间:2015-10-09
    •   工业机器人是实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技术手段。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是典型的物联产品,其发展需要信息化、网络化支撑,依赖于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的发展。我国应该抓住机器人发展机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发展中国的机器人产业。   1、与国外相比,国内工业机器人制造处于什么水平?   在技术上如控制精度和功能方面,我们都不落后。但在制造过程、产品、品牌上还跟国外有差距。差距的关键是核心部件,如伺服电机、高精度齿轮、减速器、轴承等,现在一般靠进口。   当然,铸造、加工等工艺基础,这几年我国进步很大,差得不太远了。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认为机器人要形成产业、创造品牌,还需要现代化公司的管理能力。机器人是对资金、技术、人才需求“三高”的产品,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   2、未来工业机器人技术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未来会向智能机器人发展。机器人的生产,机器人机构是载体,更多的取决于功能内涵。机器人水平高低取决于控制、软件、智能等技术。没智能的机器人只是低端机器人。   机器人的未来发展需要信息化、网络化支撑,依赖于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是典型的物联产品。控制、微电子、传感、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都将为智能机器人提供基础条件。在这些机器人相关支撑技术发展后,机器人专家再研究如何融合创新,让机器人向智能机器人发展。   3、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机器人产业不是一般的产业,拥有超出想象的发展前景。工业革命把人变成了机器的奴隶。人在生产线上为机器服务,工作节奏快,环境恶劣。但工业机器人可以把人类从这种状态中解放出来,人得以从事更高级的工作。此外,罗百辉认为服务机器人还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现在以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将来要变成以机器人为主导的制造模式。这虽然会减少一些传统就业岗位,但新的智能制造模式也会产生很多新的岗位。中国现在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民工荒、高级技工荒,制造成本急剧上升。   工业机器人是实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强力技术手段。机器人可以改变人们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断定,未来机器人会像手机、电脑一样,进入千家万户和社会各个领域。   4、我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大力度,抓住这个大变革的机会?   2010年,我国机器人产值仅占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的二十分之一。在工业机器人应用最集中的汽车行业,日本每万名生产工人中就拥有1700多台机器人,意大利则是1600台,而我国每万名工人拥有的机器人数量还不足90台。从去年开始,我国机器人应用市场已初具规模。   去年全球机器人市场增长10%左右,我国增长达51%,增速位居全球第一,绝对增量仅次于日韩,排在全球第三。这种快速迸发的市场需求对产业、技术的拉动将十分明显。罗百辉认为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很可能是井喷式发展,而非简单的线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