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大矿床形成的十亿年转变》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8-26
  • 澳大利亚柯廷大学的McInnes Brent I. A.小组近期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地球最大矿床形成的十亿年转变。研究主要集中于条带状铁矿(BIF)在地球岩石圈、水圈和大气之间的关系,提供了Hamersley省大规模BIF铁矿床发展的直接事件时间表。研究表明,这些铁矿床的形成时间约在1.4至1.1亿年前,比之前的年龄限制晚了10亿至数亿年,并指出铁成矿作用发生在约2.2至2.0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期间。这项研究对于理解BIF的形成及其与地球早期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报告
  • 《超典型岩浆矿床: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04-23
    •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位于甘肃省金川市,最初由甘肃省地质局于1958年发现,是一个规模巨大伴生Co、Au、Ag、PGE等17种金属元素的铜镍硫化物矿床。金川岩体的出露面积仅为1.34km2,是一个矿化率高达60%的独立超镁铁岩体,累计探明矿石储量为5.5亿t,镍金属储量558万t,铜金属储量354万t(高亚林等,2009),是我国最大的镍矿床。因此,金川也被称为“镍都”。金川硫化物铜镍矿床位居世界前三大硫化物铜镍矿床之列,仅次于俄罗斯诺里尔斯克和加拿大萨德伯里。金川矿床伴生的铂族金属储量亦居全国第一位。铂族元素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与金、银合称“贵金属”,其广泛运用于国防、高科技、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显示出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关键金属。因此,也一直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
  • 《英国深海海底矿床勘探新项目》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9-01-04
    • 由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NERC)资助、国家海洋学中心(NOC)的 Bramley Murton 教授主持的“ULTRA 项目”,旨在通过提高深海海底矿床勘探效率,减少采矿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深海矿床可为新兴技术(如温室气体减排技术)提供重要的新金属。许多沉积矿床由海底温泉形成,其中绝大多数都位于海洋沉积物覆盖层之下。目前地质学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这些矿床中是否仍含有贵重金属,而这些矿物自数千年前在地壳下形成后已经溶解,还是更加聚集? 为解决上述问题,“ULTRA 项目”将利用机器人钻机挖掘矿床,生成三维矿床图像,并使用邻近的海底科学仪器监测钻探的振动。随后,钻孔将被密封,并在一年后抽出密封样品中的流体以测试矿床深部的反应。 这些岩心和流体样本将揭示深海海底矿床的组成和结构、海底流体通道、围岩蚀变以及其金属矿物的保存过程。通过利用这些信息可确定贵重金属在矿床中的位置,并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采矿对海底及其周边环境的干扰。 ULTRA项目是 NOC海底资源研究的一部分,其合作单位包括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南安普敦大学、卡迪夫和利兹大学、加拿大纪念大学、牛津博物馆、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所、鹦鹉螺矿物公司、俄罗斯海洋地质和矿产资源研究所(VNIIOkeangeologia)和英国SMD公司。 (刘雪雁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