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车上半年签订逾300亿元合同 打造高铁“金名片”》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发布时间:2016-07-29
  • 随着国内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中国中车的高铁列车越来越具有创新驱动发展的标杆意义。在这张“国家名片”的示范下,越来越多具有核心科技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形成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高端工业产品品牌“国家队”,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出了亮丽的“中国风”。把轨道交通装备打造成中国的“金名片”,成为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代表,是中车人实践中国梦的具体方式。

相关报告
  • 《中国中煤上半年完成煤炭产量1.19亿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02
    • 上半年,中国中煤把能源保供作为政治任务,充分发挥央企“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增产增供成效显著。 做好煤炭增产保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组织煤矿稳产增产保供,发挥产供储销产业链优势,加快先进优质产能释放。上半年完成煤炭产量1.19亿吨,超预算65万吨。迎峰度夏期间,日产煤炭保持60万吨以上,月均产量2000万吨以上。中国中煤所属陕西公司大海则煤矿是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迎峰度夏期间单日最高生产原煤8.09万吨,刷新该矿生产以来历史最高纪录。 做好电力增发保供。坚决守牢保发电、保民生、保供热底线,全力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等重点时段电力保供,全部机组应开尽开、应发尽发。上半年完成发电量382亿度,10座电厂发电量同比增加,6座电厂发电利用小时数高于区域平均水平;完成供热量1798万吉焦、同比增长9.4%,创历史新高。 推进煤电绿色转型。探索能源低碳融合发展路径,推进煤炭与煤电联营、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两个联营”模式,能源供应结构持续优化,清洁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43%,为能源保供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带头稳价让利社会。严格执行煤炭价格机制,带头维护市场秩序,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签足签实煤炭中长期合同,做到诚信履约。上半年,通过中长期合同履约和严格执行煤炭限价政策,向社会让利74亿元。近三年,中国中煤累计向电力、供热等下游企业让利超千亿元,以实际行动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 《大庆石化签订装备制造亿元订单》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8-31
    • 8月19日,大庆石化成功签订某炼化一体化项目超亿元的设备制造合同,这也是今年市场营销的最大订单额。年初以来,面对严峻形势,大庆石化迅速成立市场营销攻坚组,以集团公司优势产品、自主创新产品为依托,以精准开发高端炼化装备制造市场为重点,通过明确营销方向、聚焦项目重点、瞄准目标靶心、完善投标细节、组织专项研讨、落实交流方法等6项措施,在市场跟踪开拓上持续发力。疫情期间,营销人员通过微信、邮件、视频等方式,向用户持续推介优势特色产品、制造技术、生产能力等,外部市场订单纷至沓来。2月,自主创新产品长效耐蚀阻垢换热器的管束制造业务挺进辽河石化;3月,与宁夏石化签订了32台计1140万元的设备制造合同;5月,与哈尔滨雪贝低温设备有限公司达成37台ASME压力容器制造合作订单。今年前7个月,大庆石化跟踪服务外部目标市场11个,开拓新市场5个,完成设备制造任务3500多吨。   大庆石化创新营销模式,建立完善换热器产品数据库,充分了解产品在生产装置的使用状态、效能寿命、维保周期等,提前预警极限周期。目前,已完成对化工一厂等4个公司内部生产单位的换热器产品采集数据,收集整理信息3000多条。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拓展优势特色产品营销深度,借助大数据和信息化优势,大庆石化将这项服务延伸到辽阳石化、吉林石化等外部炼化企业,通过远程预警和分析诊断,为用户提供解决技术方案。7月,营销人员以北方华锦集团设备工况和数据参数为基础,提出稀释蒸汽发生器急冷油再沸器的改造方案,解决设备运行周期不足的生产难题。与此同时,技术人员加快图纸设计及改造方案的线上处理速度,成功签订96.2万元制造合同,首次进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市场。截至目前,装备制造业务逆势而上成绩显著,签订制造合同2亿元,其中外部市场签订1.6亿元,同比增长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