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21家农商银行发布《长三角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宣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09-04
  • 8月2日,第二届长三角农村金融座谈会在上海举办,本届座谈会以“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上海农商银行携手江苏、浙江和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及紫金农商银行、江南农商银行、张家港农商银行、常熟农商银行、昆山农商银行、杭州联合银行、余杭农商银行、鄞州银行、嘉善农商银行、合肥科技农商银行等21家农商银行,共同就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农村金融机构如何加强同业合作、推进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大支持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等议题展开讨论。

    与会金融机构发布了《长三角农村金融机构合作宣言》,将共建合作机制、共搭合作平台、共促业务发展、共享信息资源、共谱普惠篇章。与会机构还共同发起设立了长三角农村金融机构公司金融业务专业委员会、金融市场业务专业委员会、贸易金融业务专业委员会,一致同意在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金融市场等领域共享资源、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升长三角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影响力,共同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综合、优质、全面的金融服务。

    为推动长三角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协同常态化,与会机构发起成立了公司金融、金融市场、贸易金融三个业务专业委员会。委员会定位为独立于各成员单位的非法人组织,旨在通过信息共享、收益共获、合作共赢,建立融洽、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职责包括提高中小微企业授信的可获得性、助推区内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深入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合作、促进在国际结算等贸易金融和跨境金融领域全面合作等。

    根据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下发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任务分解表》,上海农商银行承担着“建立长三角农村金融座谈会常态化工作机制,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任务。

    截至2019年6月末,上海农商银行已与张家港农商银行、昆山农商银行、常熟农商银行、无锡农商银行、江南农商银行、杭州联合银行、鄞州银行、绍兴瑞丰农商银行等8家机构开展外币拆借业务;与江南农商银行、杭州联合银行开展外币掉期交易和国内证福费廷二级市场业务;与合肥科技银行、紫金农商银行开展受托代付业务合作,并与海门农商银行、宜兴农商银行等机构建立代理出口业务的初步合作意向。

    与此同时,配合长三角一体化工作部署,上海农商银行与长三角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同业融资、利率债分销和债券借贷等多品种的业务合作,实现投资策略、市场研判及风险预警信息的交流共享,有效发挥央行和大行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创新品种及业务推介方面,上海农商银行积极向常熟农商行等机构进行线上同存业务推介;主动分享柜台债业务资格申请及系统准备经验,助力兄弟机构业务创新。

相关报告
  • 《长三角建立乡村振兴研究院》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9-12-02
    • 新华社上海11月11日电 为强化长三角区域农业科技力量协同联动,更好发挥农业科技对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农科院联合组建“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在11日召开的长三角农业科技一体化发展研讨会上,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理事会成立。   据了解,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主要目标是整合长三角地区农业优质创新资源,围绕区域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的共性政策和技术问题,组织开展智库建设、关键技术突破、乡村振兴规划、典型模式集成、技术支撑服务以及三农人才培训等方面的研究。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院长蔡友铭说,研究院将搭建长三角农业科研创新协同平台,采用轮值机制,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对接联络制度;共建协同创新体系,整合各农科院在学科、成果、人才以及科技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加强科技创新前瞻布局,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重点在优质品种选育、大健康农业、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绿色生产技术、智能农业、休闲农业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   此外,长三角农科机构将协同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搭建长三角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服务长三角的乡村振兴,组建长三角乡村振兴农业科技联合服务团,扩大联合范围,充实服务内容,组建长三角农科院乡村人才培训联盟,推进长三角区域新型职业农民联合培训。
  • 《长三角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7-09
    •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从多个渠道获悉,长三角各省市将根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聚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未来将大力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以此打造覆盖长三角全境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以此助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近期,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进行座谈会,审议并原则同意《行动计划》。会上,各地达成共识,将以数字经济助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为目标,优化重点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集成电路等技术创新,共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携手把长三角地区打造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经济参考报》记者还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经信主管部门获悉,未来长三角各地将联手推出一系列措施,加快区内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具体措施包括推动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区域内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各类服务子平台,开展企业“上云入网”;推动标识解析国家节点建设,聚焦长三角区域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进行试点和推广。 此外,三大运营商也将配合长三角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据悉,三大运营商从去年开始,已在区内展开物联网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升级等工作,今年年内上海、南京、无锡等关键城市相关建设工作将基本就绪,并能够提供相应的各类信息服务;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地的5G试点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根据三大运营商工作安排和长三角地区各地政府计划,如果试点工作进行顺利,长三角地区将有望于2019年全面启动5G网络建设,并在2020年率先开启5G商用。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2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二,同比增长20.3%。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大数据看数字中国的现状与未来》报告则显示,我国数字经济类企业已形成五大集聚区域,分别是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两湖地区。其中,上海、江苏、浙江在基础设施水平、产业成熟度、人才储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相关评价指数均位列全国前列。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不但会大大促进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还将为区域内整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在近期的相关会议中,长三角各地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和产业界代表普遍表态,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时期产业变革的驱动力,并将推动长三角产业融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借助数字经济这一新型生产要素,实现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以及培育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经济发展新动能。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确保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的快速成型,以及产业发展水平,长三角区内各地方未来还将联合制定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推进措施。此前,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已透露,长三角携力推动数字红利不断释放,一要加快物联、数联、智联布局,夯实数字化基础设施;二要加快推动“两化”深度融合,拓展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三要加快数据开发共享利用,优化数字资源的配置效率,支持多领域数据的联通共享,增进大数据应用合作。此外,要依托长三角协同联动,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世界级产业集群,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高端软件、智能硬件等产业链的融合优势;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协同抢占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