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之后,又一国提出可“借道”俄罗斯为华输气!》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 cncic
  • 发布时间:2020-02-24
  •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为了优化能源消耗结构,加大了对天然气的进口。有数据显示,去年全年,中国共累计进口天然气9656万吨,同比上涨了6.9%。其中,进口的液化天然气(LNG)同比增长12.2%。而去年年底,中俄两国共同修建的东线天然气管道也已正式开通。于是,有不少国家在这之中都看到了机会。 据2月12日晚报道,近日哈萨克斯坦能源部发布消息称,该国已向俄罗斯提议在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时通过哈萨克斯坦,以进一步连接中国“西气东输”的管网。据悉,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石油在2015年签署了向华供气的协议,该线路将在现有西伯利亚至新西伯利亚管道的基础上再建设新的管道,以延伸到中国更多地区。  事实上,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在能源领域上早已开启了密切的合作。此前,中石油通过在哈萨克斯坦的管道投资建设,为当地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哈萨克斯坦也借助中亚天然气管道项目,近年来顺利对华供气。不仅如此,2020年该国还打算要将在能源领域的投资总额提升至2万亿坚戈(约合人民币370亿元)。根据计划,今年哈萨克斯坦还将继续开采563亿立方米天然气。  而除了哈萨克斯坦之外,去年12月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还宣布和蒙古国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评估俄罗斯经由蒙古国向中国铺设管道供气的可能性。有分析人士指出,蒙古国将从中获益不少。过境运输大量天然气将为其带来更多的额外收入,这也为该国部分城市的天然气化创造了机会。  可见,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顺利开通后,有不少国家都十分看好中俄两国在天然气上的合作,也有意从中获取利益,哈萨克斯坦正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近日俄罗斯也有所行动。据悉,俄罗斯打算通过其他国家向中国加大煤炭出口。在经过多番协商后,哈萨克斯坦同意为俄罗斯对华出口煤炭的“过路费”提供35%的折扣。在让俄罗斯借道后,哈萨克斯坦也开始为自己争取好处,欲参与到中俄新天然气管道项目中来。

相关报告
  • 《俄罗斯起草低碳发展战略》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20-04-10
    •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上周公布了一份到2050年的低碳发展战略草案。该战略的基本设想是,核能产量将从2017年的203 TWh增至2030年的225 TWh和2050年的260 TWh。 环保部表示,该战略旨在确保中国向以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特征的多元化经济发展轨道转型。4月10日之前,该战略将公开征求意见。据路透社报道,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副部长米哈伊尔·拉斯特里金(Mikhail Rasstrigin)表示,这份文件是联邦政府首次全面尝试这样做。他说:“重要的是,它为主要的节能领域设定了具体的目标。”这些领域包括:工业、建筑、能源生产和运输。 低碳发展战略草案提出了“基础”和“集约”两种主要的低碳发展设想。该战略认为最可行的基本情景是,到2030年,俄罗斯GDP的碳强度将降低9%,到2050年将降低48%(相对于当前水平)。制定203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尽管比现在要高,但将比1990年的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包括大规模提高能源效率、实行碳价、发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减少森林砍伐和扩大森林保护区。 密集的方案将使俄罗斯在21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除了基本设想的措施外,它还将包括努力减少制成品、能源、工程和服务的碳密度。这将通过包括大规模电气化和交通及工业数字化在内的步骤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引进捕捉、储存和处理二氧化碳的技术,停止砍伐森林和进一步扩大森林保护。 俄罗斯是2015年《巴黎协定》的缔约方,根据该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同意制定长期、低排放的发展战略。根据该协议,所有缔约方都必须提出国家自主贡献(NDCs),这体现了每个国家为减少国家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影响所做的努力。俄罗斯还没有提交第一个国家发展委员会。
  • 《俄罗斯不愿深化减产 国际油市变数增加》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20-01-21
    • 据彭博社近日报道 , 因 “ 欧佩克 +” 加大力度落实减产措施 ,12 月份欧佩克日产量实现下降。根据此前 “ 欧佩克 +” 深化减产协议 , 该组织今年将实施新的、更大程度的减产措施 , 将进一步缓和市场对原油供应过剩的担忧情绪。但与此同时 , 国际能源署 (IEA) 表示 , 尽管欧佩克及其盟友加大了减产力度 , 但全球原油库存仍可能大幅增加 , 外加中东局势突变 , 未来油市局面将面临更多变数。沙特、尼日利亚成减产 “ 主力 ” 去年 12 月 6 日 , 经过为期两天的艰难谈判后 ,“ 欧佩克 +” 最终达成深化石油减产的决定 , 在目前 120 万桶 / 日的基础上再增加 50 万桶 , 即实现 170 万桶 / 日的减产力度 , 加上沙特自愿 “ 贡献 ”40 万桶 / 日的额外额度 ,2020 年第一季度 ,“ 欧佩克 +” 石油减产规模最高将达 210 万桶 / 日。根据彭博社最新的一项调查 , 欧佩克去年 12 月的日产量下降了 9 万桶 , 至 2955 万桶。欧佩克最大的产油国沙特目前的日产量为 983 万桶 , 当下正朝着设定的 970 万桶的新配额稳步前进。阿联酋的减产幅度也超过了协议要求 , 每日减产 6 万桶 , 至 304 万桶。与此同时 , 作为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 尼日利亚原油产量每天下降约 8 万桶 , 创下欧佩克最大降幅纪录 , 这使得尼日利亚成为与沙特并列的合规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等国减产仍不积极 “ 欧佩克 +” 围绕 “ 是否深化减产 ” 的谈判促成了欧佩克十年来最大的减产量。根据协议 ,50 万桶 / 日的 “ 新额度 ” 将由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 11 国和以俄罗斯为代表非欧佩克 10 国平摊 , 欧佩克负担 37.2 万桶 / 日 , 非欧佩克负担 13.1 万桶 / 日。但由于俄罗斯一直不愿深化减产 , 沙特又担心其他产油国不按规定完成减产执行率 , 业界对 “ 欧佩克 +” 的减产目标是否可持续仍然存疑。 据彭博社报道 , 去年 12 月 , 伊拉克承诺将日产量削减 6 万桶 , 但其现有总体日产量为 465 万桶 , 仅略低于去年减产的起点 , 因此为了实现 2020 年的减产目标 , 伊拉克还需要再削减 18 万桶。此外 , 作为欧佩克以外最大的产油国 , 俄罗斯的表现同样令人喜忧参半。俄罗斯能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9 年俄罗斯原油和凝析油日产量为 1125 万桶 , 高于 2018 年的 1116 万桶 , 这是俄罗斯在后苏联时代的最高产量纪录。另据彭博社最新计算 , 俄罗斯去年一直未能完成减产指标 ,12 个月里有 9 个月超出目标产量。根据最新减产协议 , 凝析油将不再被列为各国石油产出的一部分。俄罗斯同意在今年第一季度将日产量削减 7 万桶 , 鉴于俄石油产量中包括凝析油 , 而其他产油国不包括 , 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坦言 , 凝析油被剔除在外 , 可能会降低减产的整体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 诺瓦克近日在接受电视采访时表示 , 欧佩克和其他产油国可能会考虑在 2020 年结束对石油产量的限制 , 对俄罗斯而言也需捍卫其全球市场份额 , 并让本国石油公司开发新项目 , 因此俄罗斯可能将逐步做出退出协议的决定。 2020 年油市 “ 难淡定 ” 受欧佩克各成员国进一步减产推动 , 加之美伊冲突升级中东局势持续紧张的国际政治因素影响 , 近日国际油价快速上涨。截至 1 月 6 日 , 布伦特原油盘中突破 70 美元 / 桶大关 , 创近 7 个月新高 ; 纽约原油高开高走 , 超过 64.3 美元 / 桶 , 破近 8 月来纪录。 但与此同时 , 有分析认为 ,“ 欧佩克 +” 并未如预期般将减产协议延长至今年中或年底 , 因此很难对长期提振油价以及缓解供应过剩压力带来积极影响。据路透社报道 , 今年年初 , 原油价格回升至每桶 70 美元以上 , 较 2019 年的涨幅扩大 23% 。石油经纪商 PVM 的分析师 Stephen Brennock 表示 :“ 未来 , 地缘政治风险仍将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 分析人士指出 , 倘若中东事件继续发酵导致伊拉克原油供应中断 , 减少的 400 万桶 / 日左右的供应缺口是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和其他石油出口国在短时间内难以弥补的 , 一旦这种极端情况发生 , 油价极有可能出现爆发式增长。排除石油断供的极端情况 , 尽管多数受访者对近期油价仍持乐观态度 , 但接受调查的分析师中没有一位预计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升至 2019 年 4 月触及的每桶 75.60 美元的高点之上。另有行业咨询机构 LBBW 的分析师 Frank Schallenberger 表示 :“ 供应面最大的问题是 , 在产量水平已经很低的情况下 , 欧佩克是否真的会坚持最新协议并减产至期望的目标产量有待观望。 ” 除了地缘政治的影响和减产不可持续的可能性 ,IEA 近日还表示 , 尽管 “ 欧佩克 +” 在美国生产增长放缓之际加大了减产力度 , 但全球原油库存仍可能大幅增加 , 据 IEA 估计 , 今年第一季度 , 全球石油库存可能每日增加 70 万桶。高盛分析师 Damien Courvalin 表示 , 今年第二季度开始 , 油市会出现什么情况 , 暂时无法预料 , 但可能会反映出沙特代表的欧佩克 , 以及俄罗斯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的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