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研究联盟调查深海采矿对环境的影响》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9-23
  • 深海是地球上最未被人类触碰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一个宝贵的原材料宝库。是否应该允许在这里进行采矿,是当今最具争议的环境问题之一。深海采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仍然不甚明了。德国基尔的GEOMAR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协调了一个名为MiningImpact的项目,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第三阶段,即MiningImpact3,并获得了JPI Oceans关于深海采矿生态方面联合行动的支持,总预算约为900万欧元,其中570万欧元由国家资助者提供。 该项目将建立在前两个成功项目的基础上,填补关于深海矿产开采对海洋生态系统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空白。项目协调员马蒂亚斯·黑克尔博士表示,这一阶段将为制定国际法规和国家立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研究目标包括:研究深海环境和物种遗传连接的空间和时间变化、调查采矿释放的有毒物质和破坏的栖息地对海底和水柱动物群落的影响、开发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和定义严重危害的阈值。此外,MiningImpact3还在开发数字孪生技术作为新工具,以监测和规范采矿活动。项目还将探讨更广泛的海洋治理和社会影响问题,包括采矿法规在多重国际框架中的地位。
  • 原文来源: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97999
相关报告
  • 《德国多家机构开展深海采矿研究》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6-05
    • 德国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等机构正开展名为“深度休息”的研究项目,旨在研究深海生物多样性,探究深海采矿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该项目主要分析了深海生态系统及其生物群落功能,实验测试是否可通过部署人工结核等方式重新恢复被深海采矿破坏的深海生境,并为国际海底管理局制定深海采矿相关国际规则提供建议。此外,研究人员还与深海采矿相关非政府组织、承包商、政府部门等开展合作与交流,并就深海采矿问题对民众开展调查。德国汉诺威激光中心等机构针对当前深海矿物资源勘探方法等问题开展研究,开发了利用双脉冲激光在水下6000米深处分析矿产资源的方法,可有效减少物理样本采集,提高深海矿产资源勘探的效率和精确度,实现对海底矿产资源的环境友好型研究。
  • 《国际最新研究:海底含稀土金属结核能产氧,深海采矿或影响生态》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8-27
    •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最新发表一篇论文称,研究人员发现,漆黑深邃海底的含稀土金属结核能产氧,这种氧被称为“暗氧”。开采这些结核或影响深海海底的生态。在全世界海洋中,被沉积物覆盖的深海平原上常见多金属结核。它们主要由铁和锰的氧化物组成,但也含有对许多先进低碳能源技术至关重要的钴和稀土元素这类金属,因此是深海采矿的一个目标,不过,这种采矿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此前一直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