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研制的首批柔性手机屏量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来源专题:半导体工艺技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7-05
  • 随着智能手机的升级换代,外观和功能更加酷炫的柔性屏、折叠屏、卷曲屏手机,有望用上上海研制生产的柔性AMOLED显示屏。 7月2日上午,上海研制生产的首批5.5吋全高清固定曲面柔性AMOLED手机屏,在位于金山区的和辉光电一期厂房实现量产出货,打破了韩国三星等国外企业在该项目上的技术垄断。同时,和辉光电第6代AMOLED显示项目生产设备也进入安装调试阶段,计划于2019年初投入试生产。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与普通手机屏幕相比,此次量产出货的AMOLED手机屏两侧与手机壳的衔接处,呈现很明显的柔性曲面。深圳酷泰丰已将这款产品导入其产品体系,两个月后在市场上即可买到。

    和辉广电市场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主流机型基本用两种屏,一种是LCD,即常说的液晶屏;还有一种就是AMOLED屏,如苹果X用的就是AMOLED屏。 和辉光电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陈志宏博士表示,与液晶屏相比,上海此次量产的5.5吋全高清固定曲面柔性AMOLED手机屏亮度达到400nits,比LCD屏节电40%,色彩表现力是LCD的1.5倍,看上去更加鲜艳逼真,产品寿命可达8000小时。“仔细比较一下还可以发现,AMOLED屏的厚度和重量也比LCD屏减少40%左右。” 作为“十三五”期间上海市重大产业项目、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和2016-2018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额高达272.78亿元的和辉光电第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又称和辉光电二期项目)于2016年12月9日开工建设,项目所建主体厂房总建筑面积约为39万平方米,其中洁净厂房面积约为32万平方米。 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净化厂房,2019年初试生产后,每月可产3万片玻璃基板(1500mm×1850mm),如果全部切割为5.5吋柔性AMOLED手机屏,可生产800万部手机屏幕(按100%切割良品率估算)。

    “柔性AMOLED手机屏在沪实现量产,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打破了韩国三星等在柔性AMOLED显示技术上的垄断。”一位业内专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此前在柔性AMOLED显示屏项目上,韩国三星可以说是一家独大,国内主流机型如OPPO、VIVO等都用三星,一片全面屏的售价高达60美元,而且常常不能及时供货。和辉光电及其国内几条生产线上马后,可以说打破了这一垄断,对于国产手机厂家来说不用被韩国“掐死脖子”,在价格和供货谈判方面自然有优势,手机客户的选择面也更大了。 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AMOLED显示技术作为液晶显示的替代性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VR领域,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据调研机构IHS预测,2021年全球AMOLED产能将由2016年的3亿片增至17亿片,市场规模将达750亿美元,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专家表示,全高清固定曲面柔性AMOLED手机屏在沪量产出货,实现了国内柔性显示屏本土自主量产,对进一步提升上海市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的技术水平、促进未来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获悉,为顺应市场发展,和辉光电将重点研发AMOLED柔性屏、高分辨率AMOLED显示屏、全面屏和车载显示屏项目,后续将有多款柔性屏在今年年内陆续发布,在更高技术难度的OLED折叠屏、卷曲屏方面,也正与终端厂商进行深度合作,以尽快实现量产化应用。 .

相关报告
  • 《科学家打破三维微纳光制造国外技术垄断》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9-04-16
    •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甘棕松团队采用二束激光在自研的光刻胶上突破了光束衍射极限的限制,采用远场光学的办法,光刻出最小9纳米线宽的线段,实现了从超分辨成像到超衍射极限光刻制造的重大创新。 光刻机是集成电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设备,主流深紫外(DUV)和极紫外(EUV)光刻机主要由荷兰ASML公司垄断生产,属于国内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卡脖子”技术。2009年甘棕松团队遵循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斯特凡·W·赫尔的超分辨荧光成像的基本原理,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的技术情况下,开拓了一条光制造新的路径。 双光束超衍射极限光刻技术完全不同于目前主流集成电路光刻机不断降低光刻波长,从193纳米波长的深紫外(DUV)过渡到13.5纳米波长的极紫外(EUV)的技术路线。甘棕松团队利用光刻胶材料对不同波长光束能够产生不同的光化学反应,经过精心的设计,让自主研发的光刻胶能够在第一个波长的激光光束下产生固化,在第二个波长的激光光束下破坏固化;将第二束光调制成中心光强为零的空心光与第一束光形成一个重合的光斑,同时作用于光刻胶,于是只有第二束光中心空心部分的光刻胶最终被固化,从而远场突破衍射极限。 该技术原理自2013年被甘棕松等验证以来,一直面临从原理验证样机到可商用化的工程样机的开发困难。团队经过2年的工程技术开发,分别克服了材料,软件和零部件国产化等三个方面的难题。开发了综合性能超过国外的包括有机树脂、半导体材料、金属等多类光刻胶,采用更具有普适性的双光束超分辨光刻原理解决了该技术所配套光刻胶种类单一的问题。实现了微纳三维器件结构设计和制造软件一体化,可无人值守智能制造。 同时通过合作实现了样机系统关键零部件包括飞秒激光器、聚焦物镜等的国产化,在整机设备上验证了国产零部件具有甚至超越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双光束超衍射极限光刻系统目前主要应用于微纳器件的三维光制造,未来随着进一步提升设备性能,在解决制造速度等关键问题后,该技术将有望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甘棕松说,最关键的是,我们打破了三维微纳光制造的国外技术垄断,在这个领域,从材料、软件到光机电零部件,我们都将不再受制于人。
  • 《前沿 | 打破国外垄断!武汉有望实现AMOLED材料国产化》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6-06
    • 5月30日,武汉市重大科技专项“AMOLED显示屏PSPI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工艺”项目在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启动。项目实施完成后,武汉有望实现PSPI材料的国产化,打破国外企业对AMOLED显示屏用关键材料的垄断。 “AMOLED显示屏用PSPI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工艺”重大科技专项,由鼎龙控股牵头实施,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MOLED显示PSPI材料,形成稳定批量的量产能力,贯通产业链,实现PSPI显示材料的国产化,为武汉光电显示产业延链、补链。 光敏聚酰亚胺(PSPI)是AMOLED显示屏的核心主材。作为一种高分子感光复合材料,光敏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和感光性能等,应用在航空航天、光电子、微电子领域,长期以来被国外企业垄断。 AMOLED显示屏现被广泛应用于高端电子产品,AMOLED显示屏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国内京东方、华星、天马、维信诺等已投资超过5000亿元建设AMOLED产线。武汉市大力打造“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华星、天马在武汉已投资近千亿建成2条AMOLED G6代线,但PSPI材料全部依靠进口。 据介绍,“AMOLED显示屏用PSPI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工艺”项目实施期间,鼎龙控股将整合行业优势资源,重点围绕PSPI材料单体、光敏剂等关键原材料和制备、工艺、工程量化、应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展开技术攻关,同时开展多项课题研究。 鼎龙控股位于武汉经开区,长期专注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服务,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还是武汉市“光芯屏端网”产业上游材料龙头企业。公司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现已掌握柔性AMOLED用黄色聚酰亚胺YPI、透明聚酰亚胺CPI、光敏聚酰亚胺PSPI、TFE封装墨水等新型显示关键材料制备技术,拥有核心专利1000余项,建有国内唯一的柔性AMOLED用聚酰亚胺基板材料产研基地及PI/PSPI材料应用评价中心。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着力建设更高层次科技创新体系,立足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持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攻关并掌控关键核心技术和核心资源。今年以来,已有“5G+离散型制造智能工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AMOLED显示屏用PSPI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及工艺”等多个省、市重大科技项目在经开区启动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