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8年重点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姜山
  • 发布时间:2018-01-23
  •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群)1月22日上午,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省长李国英做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18年,安徽将在五大主攻方向、六大重点领域发力,不断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向制造业强省大省的目标迈进。

      总体来看,过去五年安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全省生产总值从1.72万亿元增加到2.75万亿元,年均增长9.1%。财政收入从3026亿元增加到4858亿元,年均增长9.9%。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640元和12758元,年均增长8.8%和10.3%。分别化解煤炭和生铁粗钢产能1672万吨、631万吨,商品房去化周期从19个月减少到12.7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2%和14.5%。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发展迅速,快递业务量从1.4亿件增加到9亿件。

      记者梳理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最大的亮点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一提法。报告特别强调,2018年安徽要打造更高质量的供给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和服务型制造五大方向为主攻方向,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语音、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高性能新材料等六个领域为突破重点,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同时,支持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新技术、新管理、新模式运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

      2018年,安徽要办的事情很多。比如,要建成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中安联合煤化工等重大项目。实施“皖企登云”计划,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进生产线、车间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工厂培育。

      在优势领域人工智能产业体系中,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智能芯片、智能终端等制造业,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创业、移动传播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快“中国声谷”建设,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发展。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大数据交易平台,突出应用示范和引领,在医疗、教育、养老、物流、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展“智慧+”应用试点示范。

      作为国资大省,2018年安徽将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开展出资人委派总会计师试点。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动国有企业战略性、专业化重组,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整体上市。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

      报告还强调,安徽将因城施策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盘活存量住房,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完善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关报告
  • 《安徽:壮大先进制造发力数字经济》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18-12-27
    • 2018年以来,安徽省工业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主要指标增幅“好于预期、快于全国”,具体表现为“三个新高”:1~10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创近四年同期新高,居全国第5位、中部第1位;规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1%,创近7年同期新高;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0.6%,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安徽工业经济再创新高,实现高速度高质量发展,就2018年度成绩总结及2019年发展重点等相关问题,中国工业报记者对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牛弩韬进行了专访。 脚踏实地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 牛弩韬指出,安徽省经信系统在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主动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贯彻中央“六稳”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制造强省”战略实施,2018年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主要有六个方面的突破与提升: “制造强省”战略实施取得新突破。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政策叠加效应不断显现。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制造业大会,圆满完成智能制造、智能家居论坛和智能制造展等活动,举办百家知名民企项目合作对接会,投资规模1799亿元,打造了安徽制造业高端交流、形象展示、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开启新一轮省部战略合作,合肥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6家企业入选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名单,4家企业和项目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2家园区入选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发布安徽省首份制造业评价榜单,通报表彰制造业发展10强、10快县(市、区),开展50强企业和50名优秀企业家风采展,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民营经济迸发新活力。推动召开大规模、高规格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万人大会。在全国省级层面第一个出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意见,设立运营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到位资金19.1亿元,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企业500户、成长型小微企业100户,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专精特新”企业198家。争取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奖补资金3.2亿元,居全国第一位。 数字经济开启新篇章。近年来,安徽省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数字经济日趋活跃。全省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量子保密通信等前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全球领先,中国声谷成为首个国家级智能语音产业集聚区,合肥、宿州、淮南等特色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集群逐步壮大。11月上旬,省经信厅公布“皖企登云”第一批推荐云平台目录,有阿里云计算平台等17家综合平台、工业车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15家专业类平台入选。11月25日,安徽工业互联网联盟揭牌,联盟提出,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广“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技术应用,挖掘产业大数据,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供给侧改革取得新成效。依法依规淘汰化解过剩产能,全年去除炼铁产能100万吨、粗钢产能128万吨,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安徽省“十三五”钢铁去产能任务。开展对单执法,设立有奖举报,严打“地条钢”死灰复燃,取缔“地条钢”企业12户、关停产能53万吨;优化产业布局,关闭非煤矿山34处,取缔船舶修造企业171个,起到了淘汰落后、精干主体、规范市场的良好效果。1~10月,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5%,超年度预期目标。 先进制造业迈上新台阶。围绕“五大制造”方向,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实施产学研深度融合工程,培育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5家、企业技术中心144家,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组建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59项行业标准获工信部立项。实施先进制造业培育工程,生产新能源汽车11.7万辆、销售1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倍、1.6倍,占全国比重已达13.3%。实施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制项目208个,7个项目获批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居全国第3位。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扎实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次,实现厅机关全体党员干部、直属单位及派出机构科级干部“全覆盖”。 戮力前行纵深推进制造强省建设 谈及2019年重点发展规划时,牛弩韬强调,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关键一年,也是制造强省建设纵深推进的重要一年。安徽经信系统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壮大先进制造,发力数字经济,繁荣民营经济,不断增强工业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安徽制造质量变革、效率提升、动力增强,全面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步伐。力争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0%左右。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稳定工业增长。按照“六稳”工作要求,瞄准重点方向,聚合各方力量,抓落实、稳增长、提信心。狠抓政策落实,强化政策宣贯,统筹抓好制造强省、机器人、集成电路、数字经济系列政策10条及降成本新20条、民营经济30条等政策落地落实,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持续提升政策知晓率和覆盖面。 繁荣民营经济。举办“创客中国”安徽创业创新大赛,培育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打造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单打冠军”“行业小巨人”企业,唱响专精特新品牌。深入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减税降费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十百千”真金白银政策落地。 加快制造升级。坚定不移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一批高质量项目。全力以赴抓好世界制造业大会邀商招商、展览展示、论坛举办、信息发布等工作,推动更多先进制造业项目签约落地。建立健全1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库,加强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培育一批高水平制造模式。引导企业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推动制造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变。建设一批高标准基地,探索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试点。 聚力融合创新。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下好创新“先手棋”,培育打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推动技术创新,实施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培育壮大一批创新示范标杆企业、产业创新联盟,扎实推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推动协同创新,深入实施产学研合作“1+N”行动计划,组织开展高校、科研院所“双向进入”活动。推动管理创新,实施“新徽商”培育工程,办好“新时代·新制造·新徽商”大讲堂,培育一批懂管理、善经营,具有国际视野、战略眼光的新徽商。 优化供给结构。深化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大力破除无效供给,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改造传统产业,重点实施好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力争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以上。大力培育工业精品,深入开展安徽工业精品提升行动,培育安徽工业精品100项、省级新产品500项以上。 加强党的建设。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政治练内力,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强组织提能力,严格执行“三会一课”,落实“三查三问”集中整治,持续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强作风增定力,坚决整治“四风”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兴调研之风。
  • 《《2019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发布10城入选》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19-09-30
    • 近日,在合肥召开的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赛迪智库在论坛上发布《2019先进制造业集群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共发布了广东深圳、湖北武汉、安徽合肥3个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典型集群,陕西西安、湖南长沙、湖南株洲3个高端装备领域典型集群,上海张江、江苏泰州2个生物医药领域典型集群,以及浙江宁波、江苏苏州2个先进材料领域典型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典型集群,包括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武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和合肥智能语音产业集群。《白皮书》介绍,深圳2018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2.1万亿元,聚集了华为、中兴、大疆等国际知名企业,共有22家企业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名单。 高端装备领域典型集群,包括西安航空产业集群、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和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集群。《白皮书》介绍,西安经过60多年发展,形成了集飞机研发、整机生产制造、试验试飞、产品支援、综合保障及教育培训为一体的航空产业体系和国内最为完整的航空产业链条,研制生产了30多种型号飞机;长沙聚集了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一批龙头企业,2018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总产值1639亿元;株洲则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2018总产值达到1250亿元。 生物医药领域典型集群,包括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江苏泰州生物医药产业集团。《白皮书》介绍,上海张江药谷已经集聚了100余家化学制药企业,200余家生物制药企业,30余家中药企业以及2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江苏泰州聚焦化学药新型制剂、疫苗、抗体、诊断试剂及高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和保化品六大方向,吸引落户医药类企业1200余家,2018年医药产业总产值1094.9亿元。 先进材料领域典型集群,包括宁波石化产业集群和苏州纳米新材料产业集群。《白皮书》介绍,宁波2018年规上石化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39.2亿元,苏州则集聚南大光电、苏大维格等600多家纳米新材料企业,在锂离子电池、半导体器件、LED、光伏等领域处于上游核心环节。 《白皮书》指出,先进制造业集群,是在产业集群的一般特征基础上,特指在先进技术、工艺和制造业领域,地理相邻的大量企业、机构通过相互合作与交流共生形成的复杂网络结构和产业组织形态,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