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台空间应用燃料电池升空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11-14
  • 11月12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空间站“T”字构型完成后的首次货运任务。飞船上搭载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载荷,计划开展我国首次燃料电池空间在轨试验。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任务的发展,载人探月任务会面临月夜长时间无太阳光照等情况。如果采用传统储能发电系统,会造成探测器重量的大幅增加,无法满足载人探月任务的能源系统需求。因此,亟须研究并采用新的能源系统,支撑载人航天任务的正常实施。

    为了解决航天器的月夜长时间工作问题,研制团队通过大量调研分析,把目光锁定在具有较高比能量的氢氧燃料电池上。

    基于燃料电池的再生能源系统,其比能量是目前可充电电池的数倍。从未来载人航天任务的适应性来看,燃料电池还可以与推进、热控、环控等分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为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于2011年开始了适用于空间微重力环境的燃料电池相关技术研究,研制团队联合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通过多年攻关,突破了宇航燃料电池静态排水、空间环境水气热管理、系统稳态控制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了国内首台空间应用燃料电池工程样机。

    燃料电池系统在工作中涉及多种物理和化学过程,特别在气—液—固多相界面上,反应过程十分复杂。由于落塔试验或抛物线飞行试验只能在极短时间内模拟微重力或弱重力环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无法充分获得燃料电池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的运行数据和信息,因此需要开展太空实验,进行全面深入研究。

    此次搭载任务,将验证燃料电池在微重力等空间环境下的运行特性规律,掌握微重力等空间环境对燃料电池运行条件下的参数特性的影响规律,为后续宇航燃料电池应用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推动宇航燃料电池应用发展,为我国载人探月任务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素材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43393-1.html
相关报告
  • 《首台国产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下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28
    • 1月27日,首台国产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在中国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大同)下线。这是我国氢能源在铁路机车领域产业化应用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我国氢能利用技术取得关键突破,中国铁路机车装备驶入全球氢能技术高地。 这款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有什么特点? “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是继内燃机组与锂电池组组成的混合动力之后又一新的重大技术跨越,具有显著的绿色环保和节能高效等特点。试验运行数据显示,氢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大幅高于传统的内燃机组,同时运用再生制动技术,机车在制动时可以吸收回馈能量,通过制定合理的能量管理策略,完全能够实现最优的能量输出。”中车大同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赵明元说,该机车设计时速80公里,持续功率700千瓦,满载氢气可单机连续运行24.5小时,平直道最大牵引载重超过5000吨。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翟婉明表示,这种不需要通过燃烧即获得能量的方式,安全可靠,不仅运行噪声小、成本低、维护便捷,且排出物只有水,完全实现了碳和污染物的零排放。 为什么要研究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 氢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一位,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在地球上,氢主要以化合物的形态贮存于水中,而水是地球上最广泛的物质。“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对氢燃料的合理利用是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重要科技高地,特别是在交通领域,氢能开发已经成为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得到了普遍应用。”赵明元说,目前,氢燃料在我国已成功实现了在航天、汽车、城市有轨电车等领域的应用。 目前,我国铁路机车动力约分为非电力和电力两种类别。 非电力机车发展历程为蒸汽(煤)、燃油,以及最新的氢气。其中,燃煤和燃油均存在因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燃油还有一定的噪声;电力机车发展历程为直流、交流,以及最新的永磁直驱。机车效率提升依次为80%、85%和90%。 初步统计,目前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保有20000台机车,其中内燃机车7000台,直流电力机车2800台,交流电力机车10200台,2019年机车能源消耗1634万吨标准煤。 2020年初,中车大同立项氢燃料电池应用技术研究机车研制项目,也是中国中车重大项目“燃料电池混动调车机车动力系统匹配及整车关键技术研究”重要课题,并于6月申请了山西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于2020年5月完成方案设计,6月完成技术设计,9月开始试制,12月完成样车调试。 专家认为,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经济效益良好。相较传统燃油和电力机车,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没有任何污染物的排放,也不用重新架设取电网,在相对密闭的地铁、隧道、矿山等环境下使用优势更加明显,应用和维护成本也更低;整车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包括司机室在内的全部设备都实现了模块化安装,这也使氢燃料混合动力机车能够依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和应用条件,进行不同功率等级和传统+新能源等不同动力方式的灵活搭配。
  • 《大连海关助力全国首台纯氢燃料电池系统顺利通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12-04
    • 日前,全国首台纯氢燃料电池系统H2Rex在大窑湾口岸登船出口。大连海关充分发挥自贸区、综保区的开放平台作用,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支持氢能源发展,助力国家战略在大连自贸片区落地生效。 H2Rex系统是东芝研发的具有全球领先技术的氢能产品,也是东芝首次授权中国工厂生产,不仅发电效率提升到50%-55%,综合能源效率达到95%,寿命也达到了8万小时标准。H2Rex发电时只排放水,不会产生二氧化碳,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进行模块化组合。 “由于设备体积较大、搬运不便,出区做试验费用较高,所以我们申请在综保区内进行试验。” 企业负责人金春年说,该系统预计从出区到返回需要3天,现在区内试验仅用4小时,节约时间成本95%,每台节约费用5000元左右。为有效提高监管的规范化、精准化水平,大窑湾海关邀请技术专家,成立工作专班提前了解该系统工作原理、气密试验操作方法,对试验用品及试验方法的安全性进行确认。通过“互联网+”举措,提供“线上线下”双边业务咨询等便利措施,提前全面了解企业在疫情期间的进出口计划,收集企业在申报等环节出现的疑难问题,设立专项台账实施管理,实现海关业务线上办理。 近年来,大连海关把支持自贸区和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全面推动氢能源新兴产业发展。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大连自贸片区新能源产业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