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研团队开发AI工具可加快小鼠癫痫药物的筛查》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
  • 编译者: 闫亚飞
  • 发布时间:2023-03-19
  • 据NIH官网2月23日消息,美国国家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NINDS)开发出机器学习辅助的3D视频监测工具MoSeq,可实现无监督地发现和分析癫痫小鼠的行为模式。该工具减少探索小鼠行为的人力劳动,加快发现速度并降低成本,增强神经活动与自由行为的联系研究,利用自动表型进行癫痫动物研究的方式或改变传统研究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
  • 原文来源: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ai-tool-may-speed-screening-epilepsy-drugs-mice
相关报告
  • 《美国科研团队开发纳米“快递”能送药精准直达肺部》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5-06-13
    • 转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科学网6月7日消息,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创新性的纳米粒子载体,能像精准导航的无人机,将基因药物直接投送至肺部病灶。这种载体比发丝千分之一还细,可搭载信使核糖核酸和基因编辑工具,突破肺部屏障,准确到达目标细胞。小鼠实验表明,该系统显著抑制肺癌发展,改善肺囊性纤维化受损肺功能,展现双重治疗能力且无明显副作用。该成果为肺癌和肺囊性纤维化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美国化学学会杂志》期刊。
  • 《美国科研团队开发合成生物传感器可长期稳定监测体内药物》

    • 来源专题:先进材料
    • 编译者:李丹
    • 发布时间:2025-05-30
    • 转自全球技术地图 据genengnews网5月28日消息,美国斯坦福大学科研人员开发出模块化合成生物传感器系统SENSBIT,可实现体内长期药物浓度监测,突破传统生物传感器工作时间短的瓶颈。该系统借鉴人类肠道微绒毛结构,采用三维纳米多孔金表面保护敏感元件,并添加模拟肠道黏膜的涂层,确保在体内长期暴露后仍然稳定和灵敏。在活大鼠血管中测试时,其功能可维持超过一周,且在人类血清中信号稳定。该成果为长期体内监测开辟了新途径,有望推动精准医疗和早期疾病检测的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