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美国皇家学会(RoyalSociety)、美国国家科学院(US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联合发布题为《气候变化:证据与原因》(ClimateChange:Evidence&Causes)的报告,旨在为各国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和所有关心气候变化的人士提供权威参考意见。报告指出:近年来的变暖速度减缓并没有改变气候变化的整体趋势,到本世纪末全球升温幅度可能为2.6~4.8℃。
报告认为,人类活动,特别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40%,并且超过一半的浓度增加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近10年来,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但这种短期减缓并不意味着气候变化大趋势有所转变。从长期看,全球变暖趋势依然十分明显。自1900年以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约0.8℃(1.4℉),并伴随着海洋变暖、海平面上升、北极海冰的大幅减少,以及其他许多相关的气候影响。大部分的气候变暖发生在近40年。详细的分析表明,在此期间的变暖主要是大气中CO2和其他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结果。这些气体的持续排放将进一步导致气候变化,包括全球地表平均温度的大幅上升和区域气候的重要变化。这些变化的幅度和时间将取决于多种因素,变暖的放缓和加速将持续10年或者更长时间。然而,几十年来的长期气候变化将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排放的C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总量。
报告指出,至于近年来全球变暖速度减缓的现象,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对此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从已经发布的一些研究论文来看,其中原因可能包括:新世纪以来17座火山集中喷发对阳光的遮蔽作用,太平洋上的异常信风将海洋表面热量输送到水下,近年来海洋吸收的热量超出往年水平等等。对气候变化的方方面面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比如云层对气候变化的具体影响、气候变化对飓风发生频率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