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 | 又一国家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来了!》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 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6-09
  • 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我们 近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在无锡高新区正式启用,为我国智慧农业领域再添“硬核战力”。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研究所分别与江苏大学、南京金色庄园签订产学研合作与数字农业协议,标志着“研发—教学—应用”全链条的正式贯通。至此,江苏首个聚焦农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专业研发机构扬帆起航。 会“思考”的农业机器人,正在走进现实 在不久前举办的北京中关村论坛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凭借“AI+多功能农业机器人”项目,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具身智能领域重大成果发布的单位,瞬间吸引全场目光。 所谓具身智能,就是让机器人不仅拥有“身体”,还能拥有“思维”——能在真实农田中自主感知、独立决策、精准执行。这种融合AI算法与实体硬件的系统,正是智慧农业走向“高级阶段”的关键。 吴昊博士 研究所所长吴昊博士介绍,团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农业机器人AI控制器uRCU,是农业机器人真正的“大脑”。只要搭载uRCU,不论是草莓园里的采摘能手,还是葡萄园中的生长监测专家,都能“看懂”环境、“想明白”任务,并实现多台机器人协同作业。 例如,农场物流机器人可自动背运百公斤果实、精准回仓并统计产量;作物监测机器人能识别草莓开花到结果的12个阶段,提前预测采摘量。这一切不但节省人力,更降低了农资成本,为传统农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政策支持+国际协同,打造智慧农业“新引擎”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的诞生,是一次政产研用协同创新的典范。它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与无锡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共建,并引入英国安拓博特团队力量,构建起“省市区+国际”四位一体的研发体系。 目前,研究所拥有全球首个AI+智能农业机器人通用控制器和完整算法及解决方案,为包括浆果、葡萄和花卉在内的高附加值农作物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 这也是无锡首家实现具身智能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直接落地的机构,预示着“机器人种地”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的全新阶段。 为什么是无锡? 研究所为何选址无锡?答案不只是地理,更是生态。 吴昊博士坦言:“无锡市场的信用基础和政府的契约精神,是国际团队落地的关键。” 无锡高新区拥有从智能传感到高性能计算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5公里内即可实现机器人从研发到制造的全流程配套。 同时,这里还是一个强有力的人才“引力场”:完善的扶持政策、优质的生活配套、良好的城市幸福感,吸引了来自中、英、德、韩等六国的技术专家加入研发团队。 不仅如此,无锡高新区还为研究所提供研发经费、办公场地与人才公寓免租等全方位支持,真正实现了“拎包入驻,专注创新”。 三大战略:打造智慧农业全球样板 面向未来,研究所明确三大发展路径: 1. 壮大“机器人军团”:推进病虫害防治、智慧物流等核心环节自动化,覆盖高附加值作物全生命周期,实现“无人农场”的目标。 2. 打造产业“链主”:围绕农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孵化智能传感器、硬件设备等上下游企业,构建年产值超10亿元的本地智慧农业生态链。 3. 走向全球舞台:以“机器人+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出海,提供全球农业技术咨询与农田托管服务,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构建全球“智慧农业服务枢纽”。 从理想到现实,智慧农业“照进”田间 设想一下未来的农场场景:机器人自动巡田、智能浇灌施肥、自主采摘运输,农民只需在控制室轻点屏幕,便可“掌控全局”。这一幕不再是幻想,而是在无锡逐步成为现实。 随着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的启用,我国智慧农业正以“机器人+AI”的全新姿态,加速奔向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数字化田野上,一个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农业新时代,正破土而出。 农业科技侠交流群 入群可添加小编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来意-姓名-单位,若二维码添加失败,请公众号后台私信留言“入群”) 投稿、宣传推广、开白等请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1”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转自农业科技侠数字与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 编辑:傅莹 声明:本文旨在前沿分享,若有编辑等问题,敬请后台留言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NDUyNjQ3OQ==&mid=2247496830&idx=1&sn=70fd5a25bb614ed4a070066c924f2d01&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詹姆斯·赫顿研究所联合多方开展基于5G技术的农业机器人创新试验》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10-14
    •        2025年5月13日,在詹姆斯·霍顿研究所的因弗戈里校区举办了一场展示会,展示了国家机器人实验室的狗形机器人SPOT的技能。此次展示会是继成功的Tay5G“5G未来农业:机器人”项目之后举行的,该项目测试了5G集成机器人技术。 詹姆斯·霍顿科学服务公司(前身为詹姆斯·霍顿有限公司)作为霍顿的商业分支,获得了苏格兰政府为该项目提供的15万英镑资金(去年已获得约9万英镑用于前期项目),此项目是泰市区域协议的一部分。该协议还资助了霍顿因弗戈里校区的两个创新中心:先进植物生长中心和国际大麦中心,总投资额为6200万英镑。 项目成功测试了三种5G机器人,并证明新技术可以集成到现有平台,并且可以在不同平台上复制相同的原理。项目提供了三个新的机器人使用案例:利用LiDAR进行育种试验地块的3D图像收集、使用AgXeed 5.115.T2机器进行陆地耕作以及将波士顿动力公司的SPOT机器人连接到N77频段的5G私人网络。这些试验展示了如何将5G与现有机器人系统集成,实现实时数据收集、无缝控制和更高的操作精度。 苏格兰5G中心(S5GC)在建立和设计私人5G基础设施、蜂窝设备(CPEs)以及实现自主车辆控制和数据流的低延迟通信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S5GC不仅在部署5G技术方面至关重要,还在解锁农业科技创新的新用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提供连接咨询、技术集成和基础设施设计,S5GC确保项目达到商业规模的性能基准。
  • 《国内·智慧农业周刊#70 | 唯一商用除草机器人、多个智慧农业项目公示、首个小麦无人化作业国家级项目等》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8-19
    • 本期导读目录 | 国内智慧农业周刊 (#70期 8.4-8.10 )  名单公示 | 2025上海市科技创新项目立项公示,多个智慧农业相关项目 一图看懂 | 农业农村部重点提到的伏羲农场 黑龙江制定印发《黑龙江省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国内唯一商用AI除草机器人敲开欧美市场 AI种菜来了!马斯克弟弟的垂直农场发布Sage:让室内种植更智能、更高效 北京大学&中国移动发布作物育种GPT全新农业大模型(BreedGPT)  赵春江院士团队牵头 | 国内首个针对小麦全程无人化作业的国家级项目 中期现场会成功召开 IF=12.4,中国科学院1区TOP,这本农业学科SCI期刊再创佳绩! 中国中化“粮食作物智慧化生产种植管理决策”上榜首批中央企业人工智能高价值场景  前沿会议 | 2025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年会暨智慧农业创意大赛(第三轮通知)  前沿会议 | 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作物智慧生产技术创新论坛 划线内容直接点击标题可查看原文。非划线内容如下。 3黑龙江制定印发《黑龙江省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黑龙江省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聚焦建好建强国家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因地制宜探索农机装备产品创新、熟化定型和推广应用新模式,全力打造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集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物质装备支撑,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发展 (一)引导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大智能农机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力度,对研发投入50万元以上且履行统计填报义务的企业,按照企业上年度研发投入存量和增量部分给予不同比例补助,省、市按1∶1出资,对智能农机企业补助资金上浮50%。〔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科技成果产业化导向,鼓励企业围绕智能农机装备“卡脖子”环节加大攻关力度,通过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方式,围绕种植业、畜牧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重点领域,突出大马力拖拉机、智能农业机器人、大载荷农用无人机、大喂入量智能联合收获机等整机及关键零部件,支持实施一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攻关一批核心技术,创制一批关键产品。〔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支持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农机装备企业通过冠名培育和授牌相结合等创建模式,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等创新平台。经省级相关主管部门正式授牌(备案或认定)后,按照相关规定或考核评价结果给予财政奖补支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科院,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实施智能农机高质量发展专项。聚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物质装备支撑,对标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制定发布《高端智能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任务指南》,支持农机装备企业整合研发、配套、应用主体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组建联合体,实施建设一批创新水平高、带动力强、具有重大突破性的战略项目,通过贴息、补偿、绩效考核等方式,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整机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攻关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投资(不含厂房等土建部分)的3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鼓励所在地区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有配套资金的项目。〔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五)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加强试点示范引领,鼓励农机生产企业与用户、科研院所依托农机服务组织联合共建“人工智能+农机”、农业领域低空经济、农业机器人、新能源拖拉机等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对经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的农机领域典型应用场景,给予一次性100万元奖励。〔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科院,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六)加大重点产品推广力度。聚焦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用好国家和省首台(套)等政策,支持有助于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农机装备补短板以及事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我省急需的重点农机装备产品推广应用,按年度制定发布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对符合条件的先进适用农机,按照相关程序纳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优机优补”政策支持范围。〔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七)实施新型农机产品保险补偿。鼓励农机企业购买产品质量险、责任险等有助于产品推广应用的保险,降低用户用机风险,提升推广产品信赖度。对经认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标准的农机产品研制企业购买相应推广保险的,按照不超过实际缴纳保费的80%给予补偿,每户企业每年不超过500万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黑龙江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促进企业扩能升级 (八)鼓励支持扩大有效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加大项目建设投入力度,对纳入统计的新建投资5000万元以上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后,按照不超过入统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给予企业实际发放项目贷款利息贴息,贴息期24个月,最高不超过2500万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九)支持拓展市场扩大规模。支持先进适用农机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对按标准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评审通过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质量标准的农机产品,按产品年度销售收入的5%给予奖励,每户企业每年不超过1000万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十)支持数字化改造升级。鼓励农机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制定智能工厂建设提升计划,自建自评基础级智能工厂;实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组织开展先进级智能工厂评审认定,推荐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对通过省级认定的数字化车间(生产线)和智能工厂,按项目合同金额(包括设备投资和工业软件购置等数字化建设费用)给予10%的一次性补助。〔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十一)促进绿色化转型发展。推动农机装备产业与绿色节能技术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参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优先将农机装备企业纳入绿色制造培育库。对上一年度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或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十二)支持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协作联盟,在产业协作、技术交流、市场拓展等方面发挥协调推动作用,引导中小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铸造加工、零部件、元器件等配套产品和服务能力。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机装备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产品)认定。对符合条件企业,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十三)促进对外交流合作。支持农机企业参加国内专业展会活动,省、市每年定期组织农机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等专业展会。引导农机企业面向俄罗斯及“一带一路”沿线中东欧、非洲等农业为主国家和地区开展务实合作,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活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三、加快构建质量标准体系 (十四)强化农机鉴定技术支撑。加强鉴定工作对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的技术支撑,推动鉴定和研发紧密联动,实现过程结果可追溯。建立急需急用农机产品快速便利鉴定与检验检测通道,提升高端智能农机装备鉴定检测能力。〔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十五)支持农机装备质量提升。支持企事业单位牵头建设中试验证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农机企业通过购买服务开展实验验证、熟化定型、田间测试等中试熟化服务,提升农机装备产品质量,对购买服务费用30万以上的按照费用总额30%给予补贴,每户企业每年不超过400万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十六)支持标准化体系建设。支持农机装备企业参与制定相关标准,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按有关规定给予奖补。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工信部制造业企业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提升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支持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创新,培育一批弥补共性技术短板、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高价值专利组合。〔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省知识产权局、省财政厅,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四、加强要素资源支撑 (十七)支持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地)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贸试验区等建设农机专业园区,大力推进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符合发行条件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竞争性评审结果,在债券资金分配时予以择优支持。〔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各有关市(地)人民政府(行署)按职能分工负责〕 (十八)强化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将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列入先进制造业基金重点支持方向,鼓励各级政府投资基金依法依规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机装备产业项目落地建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对企业研制农机和经营主体购置农机开展银企对接服务,并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开展农机具抵(质)押贷款。鼓励开展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和研发费用损失保险。〔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黑龙江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按职能分工负责〕 (十九)强化农机人才保障。鼓励农机科研院所科研人员按规定通过参与合作、兼职创新等形式到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加大农机领域高层次人才引进支持力度,重点引进支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对符合《新时代龙江人才振兴60条》、《新时代龙江引进高层次人才若干规定》的各类用人主体及引进人才,按照既定标准给予财政支持或提供便利条件。〔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科院按职能分工负责〕 (二十)强化政策整合协同。统筹新增规上企业奖励、重点新产品奖励等现行政策,形成政策合力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按职能分工负责〕 本政策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7年12月31日。符合本政策措施,同时符合我省其他扶持政策规定的,按照从优、就高、不重复的原则予以支持,另有规定的除外。政策具体条款实施细则由各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并解释。  9 中国中化“粮食作物智慧化生产种植管理决策”上榜首批中央企业人工智能高价值场景 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首批40项中央企业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中国中化“粮食作物智慧化生产种植管理决策”成功入选。该场景由中化农业MAP承建,依托iMAP农业种植综合大模型,融合“作物机理×大模型×智能体”技术,覆盖播前分析与种植规划、种植方案智能推荐、田间监测管理、产量动态预估四大环节,实现粮食作物全周期数智化管理。 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100万亩耕地试点,部分地区单产创下纪录,农事决策时间缩短75%,节水节肥10%-20%,增产8%-10%,亩均增收150-200元,并有效降低碳排放。未来将推动规模化应用,助力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  10 前沿会议 | 2025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年会暨智慧农业创意大赛(第三轮通知) 1 活动背景 "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 2025 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年会暨智慧农业创意大赛"将于2025 年 8 月下旬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会议将以“数智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共筑美丽乡村新生态”为主题,汇集中国农学会会员、智慧农业分会委员、智慧农业领域科研教学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在校学生等众多相关领域精英,大会报告以院士专家为主,聚焦农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与智慧农业生产、智慧农场与宏观农业经济、智慧农业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智慧农业创意大赛等,总结和交流智慧农业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智慧农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共谋智慧农业未来发展。 2 会议概况 会议时间:2025 年 8 月 24—27 日(8 月 24 日报到、8 月 27日下午离会) 地点:云南世博花园酒店(昆明市盘龙区世博路 5 号) 主办单位: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 承办单位:云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协办单位:昆明埃舍尔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谷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禇氏农业有限公司 3 日程安排 报告人持续更新中…… 4 注册缴费流程 (一)报名注册 请登录中国农学会官网,在“通知公告”栏目点击“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关于召开2025 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会议暨智慧农业创意大赛的通知(第二轮)”进入会议系统,在线完成注册和缴费。(http://pxhy.caass.org.cn/sid=133&mid=34&v=100) (扫码进行注册缴费) (二)会议费用 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代表住宿及往返交通费自理。注册费由中国农学会统一收取,开具电子发票并发送至参会人员注册邮箱。 注册费标准如图: (注册费可通过会议系统或银行转账缴费。银行转账请备注“姓名+智慧农业分会”。 账户名称:中国农学会 银行账户:11040101040003509 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北京朝阳路北支行) 注:已注册并缴费但未能参会者,注册费不予退回,可由他人代替参会;会务组收到已注册人员的注册费后视为有效注册,缴费时间以汇款或转账时间为准。 由于会议规模限制,此次会议以线上注册和缴费人数为准,线上缴费人数达到 500 人后,将不接受线下注册。 (三)中国农学会会员注册 请登录中国农学会网站会员系统完成在线注册(www.caass.org.cn,个人会员免费注册),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中国农学会微信公众号,点击【会员服务】—【会员注册】,发展来源选择“智慧农业分会”,完成个人会员注册。个人会员应当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学生会员应是身处科研一线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四)会议住宿 住宿地点:云南世博花园酒店(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世博路 5 号);昆明腾酒店(昆明市盘龙区穿金路 692 号)。 客房类型:标间和大床房,均为 350 元/间。 参会代表也可通过网络平台自行预定其他酒店。 盖章版会议通知下载: 2025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年会暨智慧农业创意大赛(第三轮通知) 11 前沿会议 | 中国作物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作物智慧生产技术创新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