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我们 近日,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在无锡高新区正式启用,为我国智慧农业领域再添“硬核战力”。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研究所分别与江苏大学、南京金色庄园签订产学研合作与数字农业协议,标志着“研发—教学—应用”全链条的正式贯通。至此,江苏首个聚焦农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专业研发机构扬帆起航。 会“思考”的农业机器人,正在走进现实 在不久前举办的北京中关村论坛上,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凭借“AI+多功能农业机器人”项目,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具身智能领域重大成果发布的单位,瞬间吸引全场目光。 所谓具身智能,就是让机器人不仅拥有“身体”,还能拥有“思维”——能在真实农田中自主感知、独立决策、精准执行。这种融合AI算法与实体硬件的系统,正是智慧农业走向“高级阶段”的关键。 吴昊博士 研究所所长吴昊博士介绍,团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农业机器人AI控制器uRCU,是农业机器人真正的“大脑”。只要搭载uRCU,不论是草莓园里的采摘能手,还是葡萄园中的生长监测专家,都能“看懂”环境、“想明白”任务,并实现多台机器人协同作业。 例如,农场物流机器人可自动背运百公斤果实、精准回仓并统计产量;作物监测机器人能识别草莓开花到结果的12个阶段,提前预测采摘量。这一切不但节省人力,更降低了农资成本,为传统农业插上数字化“翅膀”。 政策支持+国际协同,打造智慧农业“新引擎”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的诞生,是一次政产研用协同创新的典范。它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与无锡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共建,并引入英国安拓博特团队力量,构建起“省市区+国际”四位一体的研发体系。 目前,研究所拥有全球首个AI+智能农业机器人通用控制器和完整算法及解决方案,为包括浆果、葡萄和花卉在内的高附加值农作物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解决方案。 这也是无锡首家实现具身智能农业机器人应用场景直接落地的机构,预示着“机器人种地”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的全新阶段。 为什么是无锡? 研究所为何选址无锡?答案不只是地理,更是生态。 吴昊博士坦言:“无锡市场的信用基础和政府的契约精神,是国际团队落地的关键。” 无锡高新区拥有从智能传感到高性能计算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5公里内即可实现机器人从研发到制造的全流程配套。 同时,这里还是一个强有力的人才“引力场”:完善的扶持政策、优质的生活配套、良好的城市幸福感,吸引了来自中、英、德、韩等六国的技术专家加入研发团队。 不仅如此,无锡高新区还为研究所提供研发经费、办公场地与人才公寓免租等全方位支持,真正实现了“拎包入驻,专注创新”。 三大战略:打造智慧农业全球样板 面向未来,研究所明确三大发展路径: 1. 壮大“机器人军团”:推进病虫害防治、智慧物流等核心环节自动化,覆盖高附加值作物全生命周期,实现“无人农场”的目标。 2. 打造产业“链主”:围绕农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孵化智能传感器、硬件设备等上下游企业,构建年产值超10亿元的本地智慧农业生态链。 3. 走向全球舞台:以“机器人+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出海,提供全球农业技术咨询与农田托管服务,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构建全球“智慧农业服务枢纽”。 从理想到现实,智慧农业“照进”田间 设想一下未来的农场场景:机器人自动巡田、智能浇灌施肥、自主采摘运输,农民只需在控制室轻点屏幕,便可“掌控全局”。这一幕不再是幻想,而是在无锡逐步成为现实。 随着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的启用,我国智慧农业正以“机器人+AI”的全新姿态,加速奔向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片数字化田野上,一个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农业新时代,正破土而出。 农业科技侠交流群 入群可添加小编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来意-姓名-单位,若二维码添加失败,请公众号后台私信留言“入群”) 投稿、宣传推广、开白等请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1”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转自农业科技侠数字与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 编辑:傅莹 声明:本文旨在前沿分享,若有编辑等问题,敬请后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