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天然气支线管道天然气实现“零的突破”》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2
  • 8月19日,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天然气支线管道项目(简称“东港支线项目”)正式启动调试通气工作,标志着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实现管道天然气“零的突破”。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广西“县县通”天然气工程的深入推进,也标志着地区能源基础设施布局的进一步优化,为产业升级和能源绿色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北海市路港公司能源投资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港支线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全长12.6公里,设计压力4兆帕,配备了一座现代化的榄根分输站。项目由广投管网公司、北海市路港公司、天圜能源科技公司共同成立的广投北海燃气公司进行投资建设,旨在满足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在满负荷运营状态下,该项目年供气量可达近20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213.7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3.84万吨、二氧化硫1.82万吨及氮氧化物1.58万吨,为区域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是广西26个重点园区之一,规划总面积约104平方公里,规划港口岸线5562米,可建设5000至20万吨级泊位22个,年吞吐量约6800万吨。园区依托高品质石英砂资源,以29条光伏玻璃生产线为基础,主要引进光伏组件、EVA胶膜、逆变器、药用玻璃、玻璃纤维等项目及高端商务、仓储物流等配套项目,致力于打造千亿元高端玻璃及光伏产业集群,吸引了新福兴、长利、东方希望、南玻、德金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入驻。目前,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已建成投产光伏玻璃生产线6条,预计今年底园区光伏玻璃生产线将达到10条,产能全区第一、全国第三,对管道天然气需求迫切。

    为确保东港支线项目高效推进,广投北海燃气公司采取了高效的工作机制,克服了高温、暴雨等不利因素,完成了管道连接、设备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复杂工作。同时,各参股公司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与地方政府及下游用户沟通协调,确保项目合规性手续齐全,并提前规划天然气资源配置,为通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东港支线项目使用站场智慧安防监控一体化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多种先进功能,实现了对现场的远程监控和早期预警,大幅提升了场站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推动了管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也为生产运行管理模式的改革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首批企业新福兴、长利公司的顺利通气,东港产业园正式告别了槽车供气的历史,迎来了更加稳定、经济、环保的管道天然气时代。这一变革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用气成本,还提高了用气稳定性,为园区构建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东港支线项目的成功通气是北海市大用户供气市场化改革道路上的一次重要探索。展望未来,广投北海燃气公司将继续深化与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区的合作,不断提升园区管道天然气的覆盖率和服务品质,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7163.html
相关报告
  • 《天然气保供:中石油多项指标破极值》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3-21
    • 来自中石油集团公司消息,截至3月15日,随着华北地区主要城市供暖季结束,持续5个月的全国冬季供气步入收尾阶段。与上一年供气紧张、“气荒”频现完全不同,去冬今春的天然气供应市场显得颇为“低调”。    “事实上,市场‘低调’的背后是一场激烈的供气‘保卫战’。中国石油人交出一份亮丽的‘战绩单’。”中石油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冬今春,中石油天然气产量预计50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7.9%;销售天然气预计880亿立方米以上,同比增长10%。天然气产量、LNG单日气化量、储气库单日采气量等多项指标均破历史极值。    高峰期日产达3.4亿立方刷新历史纪录    “2018年的这个冬天,中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全体员工绷紧了弦。特别是整个上游生产非常给力,为供气‘保卫战’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撑。”中石油生产经营部天然气处处长赵堂玉表示。    据介绍,2018年以来,中石油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重点加大长庆、川渝,以及页岩气示范产能建设投入,高月日均产量达3.4亿立方米以上。预计去冬今春天然气产量同比增加37亿立方米,超冬季保供计划23.5亿立方米。    作为北京、西安、银川等4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气主力,长庆油田各采气单位以“不累倒一口高产井,不放弃一口低产井,让每一口井都百分之百发挥能效生产”为目标,冬供期间1.2万口气井保持满负荷生产。塔里木油田单日最高输气量7913万立方米,为下游供应天然气99.03亿立方米。    入冬以来,西南油气田捷报频传。公司成立产能建设推进领导小组,高效组织生产建设,高石梯-磨溪特大型气田年产能力达130亿立方米,川南页岩气日产量突破200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页岩气生产基地。    去冬今春,青海油田生产“气势”强劲,涩北、南八仙、东坪三大气田担负着甘肃、青海、西藏地区的天然气供给任务。    除四大主力气区外,吉林油田、大庆油田和华北油田等天然气产量再创新高,有力保障了北方天然气供应。    LNG单日最大气化量破1亿立方接船数量创新高    除国内自产气,进口天然气是国内稳定供应的另一重要保障。    据了解,在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支持下,中石油加大中亚土乌哈三国协调谈判力度,追加中石油阿姆河气田项目产能建设投入,确保中亚气稳定供应。去冬今春预计共进口中亚管道天然气194.4亿立方米,增幅10%。    数据显示,中亚气源中起到“压舱石”作用的土库曼斯坦康采恩气田稳定供应6300万立方米/日左右,同时组织阿姆河气田加快项目投产,实现超计划供气,在国内用气高峰由3700万立方米/日提高到4100万立方米/日。    乌兹别克斯坦入冬前设备投产,哈萨克斯坦哈南线顺利投产,两国去冬今春供气量大幅增加。中缅天然气每日平均供气1500万立方米左右。    “去冬今春LNG资源非常充足,单日最大气化量突破1亿立方米,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中石油生产经营管理部天然气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中国提早开展LNG进口量谈判,长贸和现货LNG同比增长14.2%和16.3%。    入冬以来,江苏、大连和唐山接收站始终保持高罐位满负荷运行。唐山LNG接收站高峰期平均每3天接卸2船,大连LNG接收站接卸量同比增加34.97%,江苏LNG接收站外输量同比增长12.4%。    储气库单日采气量破1亿立方日采气能力再上新台阶    今年2月,北京地区连降3场大雪,气温骤降,用气量骤增。此时作为调峰利器的储气库发挥了稳定的接续作用。    “今年高峰期间,中石油储气库首次单日产气量突破1亿立方米,达到最大采气能力,突破历史极值。”中石油生产经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而且在2018年整个采气期,储气库(群)提升强注强采力度,增加钻井数量,推进资源储备、平稳供气、达容扩建,最大限度对天然气供应进行调峰。    去年入冬后,辽河双6、华北、大港等储气库(群)火力全开。华北油田苏桥储气库(群)在冬供期间历经“六注四采”,通过调整工作制度,摸清气井产能,落实应急能力,保障安全生产,在冬供期间,采气5.76亿立方米,最大日调峰能力达780万立方米,周期采气量及日采气量双双创历史新高。    相国寺储气库采气保供111天,连续4天保供气量超过2000万立方米,最高达到2028万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全国大管网的应急气量调配,为保障京津冀地区季节调峰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确保供暖期间采气工作安全平稳,大港油田加强储气库安全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在总结多周期注采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配置各采气井采气量,按照供气需求,及时调整工作制度,有效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自2018年11月15日起,共采气102天,累计采气17.9亿立方米,完成指令采气量的102.31%,超采3380万立方米。    辽河油田双6储气库严格按照采气方案,加强生产运行组织,落实巡回检查制度,加密对注采井口、注采设施及管道等压力系统的监控和巡查,每天对储气库周边20余公里的范围进行巡查,每4小时对生产区进行一次全面巡检,保证管网24小时正常运行,在东北及京津冀地区冬季天然气调峰保供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器”作用。    管道系统上下联动互联互通力度前所未有    2018年互联互通工程建设过程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资源互串力度前所未有。为保障民生用气,管道系统上下联动,陆续建成投产21项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压气站常规建设周期大幅压缩,形成了“南气北上”、中贵线反输、陕京四线增输各3000万方/日,东北和天津增输华北各700万方/日的能力,北方重点地区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夯实。    去年12月10日,北京油气调控中心数据显示,中石油天然气管网单日销量超过5亿立方米,突破历史极值,同时给管网保障能力带来新挑战。    为确保天然气管网安全运行,中油管道所属5家管道公司提前部署。从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3月15日,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累计供气318.6亿立方米。西气东输在冬季安全措施上建立多道防线,严防死守。坚持隐患排查,确保设备可靠。特别针对冬季易发的管线冰堵、调压撬故障等隐患,安排站队熟悉应急处置卡、开展应急演练,确保突出状况下能够迅速处置。    承担首都和沿线地区供气任务的陕京管道系统长期处于满负荷状态。公司加快国家互联互通工程陕京四线托克托压气站建设,历时7个月完成应该是两年的工期建设,使陕京管道日输气量由4400万立方米提高至6074万立方米。整个保供季累计输送天然气超25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    截至今年3月12日,管道公司在采暖期共输送天然气84.2374亿立方米,在“保供”高峰,各输油气单位的输气站普遍加密了设备巡检次数,严防故障发生,按照公司安排,开启输油泵电伴热,选择、更换了合适的润滑油、润滑脂,确保阀门开关灵活。    2018年供暖季,西部管道将确保干线管网和分输设备设施安全平稳运行作为重点,积极落实冬季天然气资源,做好供需之间的销售衔接,细化管线运行方案,根据“日指定”计划进行分输管控,实现进出平衡。    天然气销售创历史新高彰显央企社会责任    据统计,去冬今春中石油预计销售天然气880亿立方米以上,同比增长10%。天然气销售创造历史新高——中石油单日销售量突破7亿立方米。特别是在当前进口天然气价格倒挂的情况下,中石油不计得失,筹措资源保障供气,积极履行央企责任。    “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成为当下天然气供应新常态。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增速高达16.6%。中石油多家天然气销售公司的销售增量和增速均撞破历史最高线。    为打赢供气“保卫战”,中石油天然气销售公司采取自动分输等方式,有效规范冬季供应秩序。组建天然气销售调控中心,强化上中下游衔接,保证了用气高峰季节重点地区民生用气和整体运行平稳。    面对突出的供需矛盾,中石油天然气销售西南公司于去年4月开始编制保供应急预案,制定三级“压非保民”应急响应机制,并提前与客户沟通对接。所有工业客户一律按用气负荷70%-80%安排用气计划。在与中石化互联互通互保的过程中,双方串换资源120万方/日,保障了双方民生、公用和重点的基本需求。    按照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石油天然气增量有效保证北方7省市清洁取暖替代散煤的要气,冬季向北方省市供应天然气同比增长16.3亿立方米,增幅10.4%,对大气污染防治产生了积极贡献。来自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PM2.5下降到51.1微克/立方米,相比2013年下降42.7%,提前完成2020年56.1微克/立方米目标。
  • 《氢在英国的天然气网》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11-08
    • 能源存储和清洁燃料公司ITM Power (AIM: ITM)很高兴为2016年11月30日首次宣布的HyDeploy项目提供一个重要的更新。HyDeploy£680万的项目,由Ofgem和有节奏的和北部天然气网络,是一个能量试验建立潜在的混合20%氢进入正常供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HyDeploy公司将在基尔大学(University of Keele)的天然气网络中对混合气体进行为期一年的现场试验,以确定天然气消费者可以安全使用的氢气含量,而且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或现有的家用电器。ITM电力供应电解槽系统。 对于HyDeploy的声明,ITM Power的首席执行官Graham Cooley说:“这项声明的意义是,允许20%的绿色氢注入英国的天然气网络,这是很难夸大的。”在英国,所有的天然气网络运营商都在积极考虑电力转燃气,而它作为一种能源存储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长。这是一个重要的进展。 今天的HyDeploy声明的文本如下。 为前缘氢试验开了绿灯 •开创性的氢试验获得批准 •这是英国首个此类产品 •在基尔大学,绿色氢与天然气混合,为家庭提供燃料 英国健康与安全管理局(HSE)批准了一项突破性的绿色能源试验,该试验有望帮助英国大幅削减碳排放,并为低碳氢经济打开大门。 在英国进行的首次此类试验中,HyDeploy项目将向现有的天然气网络中注入氢气。氢是一种无碳气体,燃烧时只产生热量和水,并被认为是解决美国最大的碳排放源之一——家庭和企业供暖问题的潜在解决方案。 Ofgem网络支持的创新竞争,£700万项目是由天然气网络有节奏的,与北部天然气合作网络,基尔大学和技术专家组成的一个财团。 在明年开始的为期一年的试运行中,HyDeploy将把20%的氢气(按体积计算)与基尔大学天然气网络的正常供气相混合。用户将继续使用燃气,就像今天一样,无需对电器或管道系统进行任何更改。 Cadent安全与网络战略总监西蒙•费尔曼(Simon Fairman)表示:“这项试验对英国的重要性无法估量。这是英国首次在现代天然气网络中进行氢气的实际演示。”氢有潜力解决碳排放最困难的来源之一——热。这项试验可能为更广泛地推广混合氢燃料铺平道路,使我们能够早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就开始减少热量中的碳排放,而无需客户改变他们的燃气设备或行为。 “HyDeploy还可以被证明是一个更广泛的氢经济的发射台,为工业和运输提供燃料,并带来新的就业机会。”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最近的报告强调,有必要对碳排放采取紧急行动。 北方天然气网络公司(Northern Gas Networks)首席执行官马克•霍斯利(Mark Horsley)表示:“氢是脱碳拼图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让我们在实现气候变化目标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HyDeploy项目允许我们今天就开始改变排放,我们很高兴能参与其中。” Keele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Mark Ormerod教授说:“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是Keele大学的一个重要的机构优先事项,我们很高兴成为这个重要的、高度相关的、有声望的项目的合作伙伴。”HyDeploy项目将解决一个重大的社会挑战,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并能显著减少碳排放。 该试验将在基尔大学的私人天然气网络的一部分进行,该网络服务于17个教学大楼和100个家庭财产。 氢将由电解产生。由氢系统制造商ITM Power生产的电解质,利用电流将水分子分解成氢和氧。用于HyDeploy的电解槽将由可再生能源供电。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开工。 在该项目收集了大量证据证明氢混合物“和天然气一样安全”后,HSE批准HyDeploy对英国天然气网络目前0.1%的氢气上限进行豁免。这一豁免与允许第一批生物甲烷生产商向天然气网络注入沼气类似。 在试验区的住宅和建筑物内进行了气体安全检查。实验室对一系列燃气器具进行了试验,并对氢气对天然气网络中发现的不同材料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健康与安全实验室一直在监督HyDeploy的所有安全方面,为项目提供专家公正的建议。 基尔大学(Keele University)被视为完美的测试网站,拥有并运营自己的私人天然气网络,独立于英国更广泛的天然气网络。该大学正与企业、学者和毕业生合作,打造欧洲首个“大规模”多能量矢量智能能源网络演示器——在这里,新的节能技术可以在真实的世界环境中进行研究、开发和测试。 HyDeploy由Cadent牵头,与北方天然气网络公司、基尔大学、健康与安全实验室(HSL)、综合氢能源系统制造商ITM Power和独立的清洁能源公司Progressive energy合作。由测试、检验和认证世界领导人KIWA Gastec和专业工程顾问Otto Simon支持。 快速的事实 •家庭和工业供暖占英国能源使用量的近一半,占英国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 •如果氢和天然气在全英国以类似于HyDeploy的水平混合使用,每年可以减少约6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减少250万辆汽车上路。 •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北海天然气之前,氢是“城镇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使用的气体(按体积计算)中有60%是氢气。 •在整个欧洲,天然气供应中氢的允许含量各不相同,从英国的0.1%到荷兰部分地区的12% 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hydeploy.co.uk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tm-power.com或联系: ITM Power plc, Graham Cooley, CEO +44 (0)114 244 5111 Investec银行(指定顾问和经纪人),Jeremy Ellis / Chris Sim / Alexander Ruffman +44 (0)20 7597 5970 Tavistock(财务公关及IR), Simon Hudson / Nick Elwes / Barney Hayward +44 (0)20 7920 3150 关于ITM Power plc ITM电力公司生产综合氢能源解决方案,用于电网平衡、储能和生产用于运输、可再生热能和化学品的绿色氢。ITM Power于2004年获准进入伦敦证券交易所的AIM市场。2017年9月,该公司宣布完成一笔2940万英镑的营运资金融资。2015年9月,该公司与壳牌签署了氢燃料加气站的前院选址协议,随后又在壳牌的莱茵兰炼油厂部署了一个10兆瓦的电解槽。该公司于2018年7月与住友公司(Sumitomo Corporation)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在日本开发多兆瓦项目。其他客户和合作伙伴包括国家电网、Cadent、北方天然气网、RWE、Engie、中银林德、丰田、本田、现代、英美资源集团等。www.itm-power.com ——文章发布于2018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