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nCoV”科研动态信息分类汇编
(1月29日至2月4日收集资源)
提供最新科研论文线索、摘译科研论文主要内容,按病毒溯源、流行预测、病毒检测和疾病诊断、药物研发、机理研究、政策法规等领域整理国内外重要机构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科研攻关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一、病毒溯源
1月23日和25日_不同团队的分析结果都提示2019nCoV源自共同的祖先, 尚无人畜共患病传播的进一步证据 1
1月28日_关于将蛇连接到2019-nCoV的密码子偏倚逻辑存在缺陷的跟进分析 1
2月3日_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揭示2019-nCoV或来源于蝙蝠 2
二、流行预测
1月26日_日本研究人员通过公开病例数据的统计分析建议隔离和检疫的时间应该至少为9天 3
1月27日_来自中国武汉的旅行者2019-nCoV感染的平均潜伏期为5.8天 3
1月27日_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团队预测2019nCoV的控制繁殖数可能高达6.47,应加强公共卫生控制措施,并且严控效果显著 4
1月28日_兰卡斯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更新2019-nCoV的R0为2.39-4.13,1月24日曾发文估计R0为3.6-4.0 4
1月28日_研究人员建立模型表明目前我国的对2019-nCoV疫情的防控措施非常有必要,并应当心无症状传染 5
1月28日_研究人建模评估不同诊断率和不同公共卫生干预效果下的2019-nCoV暴发的医疗系统负担,呼吁继续加强公共防控措施 5
1月28日_日本北海道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非病毒学数据可提前评估传染病风险的方法 6
1月29日_中国疾控部门联合评估2019-nCoV在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特征, 6
1月29日_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指出2019-nCoV的有效再生数比SARS高 7
1月29日_香港中文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更新2019-nCoV的R0为2.24-3.58,1月24日曾发文估计R0为3.30-5.47 8
1月30日_复旦大学等研究团队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一株2019-nCoV分离株具有明显的变异,并预计人类中的感染比正式报道的暴发要早几个月 8
1月30日_暨南大学等更新对2019-nCoV暴发对医疗系统的负担的评估结果,呼吁采取进一步有效的大规模干预措施以覆盖所有人群 9
1月30日_德克萨斯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分析发现131个城市检疫前引入病例的概率超过50% 10
1月30日_荷兰国立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所更新来自中国武汉的旅行者2019-nCoV感染的平均潜伏期为6.4天,曾发文称平均潜伏期为5.8天 10
1月30日_芝加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分析旅行筛查会漏掉约一半的受感染旅行者,强调需要采取措施来追踪旅行筛查程序漏掉的患病旅行者 11
1月31日_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对源自中国武汉的2019-nCoV疫情国内和国际潜在传播的预测,推断在武汉疫情暴发大约1-2周后,中国多个主要城市的疫情已经呈指数增长 11
1月31日_2019-nCov的最近共同祖先时间(MRCA)及流行动态(第三版更新) 12
2月2日_对武汉应对2019-nCoV暴发所采取出行限制措施的早期评估 13
2月2日_2019-nCoV传播和控制的早期动力学:数学建模研究 13
2月2日_中国湖北2019-nCoV疫情趋势的建模 14
2月2日_实时估计2019-nCoV感染导致的死亡风险:基于输出病例的推断 14
2月2日_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传播和流行病学特征:与2003-SARS比较的初步证据 15
2月2日_普林斯顿大学等研究团队提出一种新的方法体系,用于2019- nCoV早期暴发Ro的初步估计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16
2月2日_机场筛查在检测2019-nCoV感染旅客中的效果 16
2月3日_2019-2020年国内铁路运输与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暴发的关系:一份数据驱动的相关报告 18
三、病毒检测
1月30日_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指出市售的多重核酸扩增测试(NAAT)无法检测到2019-nCoV 18
四、临床资料 19
1月29日_《柳叶刀》:中国武汉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99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的描述性研究 19
1月31日_美国免疫与呼吸道疾病中心等机构发文揭示美国首例新冠病毒肺炎的治疗过程 20
1月31日_兰州大学公布了一名2019-nCoV感染肺炎患者的诊断和CT影像 20
五、药物研发
1月27日_Science报道:抗HIV组合药或其它现有药物能否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专家称Remdesivir有望是2019-nCoV最有前景的药物 21
1月28日_研究人员通过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发现Sofosbuvir可以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22
1月28日_复旦大学和武汉病毒所首次证明SARS-CoV特异性人体单克隆抗体CR3022可以与2019-nCoV刺突蛋白有效结合,具有疗法开发潜力 22
1月28日_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预测Nelfinavir是2019-nCov主要蛋白酶的一种潜在抑制剂 23
1月28日_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正在进行一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mRNA疫苗项目 23
1月28日_香港大学微生物学教授证实已成功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将进入动物实验 24
1月29日_中国科学院团队从临床批准药物中分析预测出10种2019-nCoV冠状病毒主蛋白酶的潜在抑制剂,可能比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具有更高的突变耐受性 25
1月29日_高通量筛选靶向2019-nCoV主蛋白酶的治疗药物,筛选到4种已上市药物 25
1月31日_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核苷酸类似物或可作为病毒聚合酶的抑制剂 26
2月2日_韩国Deargen公司等机构发文建议考虑使用MT-DTI模型确定的抗病毒药物清单 27
2月3日_利托那韦和洛匹那韦与武汉肺炎冠状病毒蛋白酶结合能力的分子模型评价 27
六、机理研究
1月28日_香港大学对先前分析的深圳家族确诊病例中的一名非典型肺炎患者分离的2019-CoV病毒基因组进行了表征 28
1月29日_《柳叶刀》: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特征和流行病学:病毒起源和受体结合的意义 29
1月29日_美国研究人员基于十年的SARS结构研究,分析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对受体的识别机制 30
1月30日_加州大学研究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跨物种进化,发现潜在疫苗开发的候选肽段 30
1月30日_德国团队开发新的生物信息法方法,利用基因组数据研究新型冠状病毒 31
1月31日_德国灵长类动物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利用SARS冠状病毒受体ACE2和细胞蛋白酶TMPRSS2进入靶细胞 32
1月31日_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消化系统是2019-nCov感染的潜在途径 32
2月2日_重组ACE2-Ig有效中和2019株新型冠状病毒 33
2月2日_基因组检测冠状病毒类型工具,用于快速鉴定和表征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 33
2月2日_美国两家公司通过改编的FAST-NA工具识别了2019-nCoV中三个高度独特的区域 34
2月3日_Nature论文,与人类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35
七、政策法规响应
1月30日_WHO将2019-nCoV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5
八、专家观点
1月30日_拉丁美洲旅行医学学会于2020年1月就2019-nCoV疫情给旅行者提出的临时建议 36
1月30日_SARS样冠状病毒的出现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 38
1月31日_复旦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联合发表评论文章呼吁制定治疗和预防策略 39
1月31日_Nature消息:专家研判WHO宣布2019-nCoV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的最好和最坏情况 39
1月31日_中美呼吸与重症专家联合发布关于2019-nCoV感染的诊断和响应建议 41
2月1日_Lancet发表评论文章分析2019-nCoV疫情应对的一些经验教训 41
九、疫情信息
1月27日_Nature称中国境外首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人际传播 42
1月29日_国内团队对2019-nCoV疫情暴发的最新认识 43
1月31日_热那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发文分析2019‐nCoV疫情全球传播情况 44
2月3日_Science消息,某研究声称新型冠状病毒可以由无症状感染者传播存在缺陷 44
十、各方举措
1月31日_Nature新闻报道世界各地实验室争相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活性样品 45
1月31日_《英国医学杂志》新闻:中国冠状病毒死亡人数超过200人,WHO宣布进入国际紧急状态,约60个主要研究组织和期刊签署联合声明承诺“迅速、公开”分享与疫情相关数据 47
十一、其他
1月29日_Nature报道称澳大利亚率先在中国境外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 48
1月30日_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传播和流行病学特征:与2003-SARS比较的初步证据
编辑团队: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生物安全情报团队
联系人:黄翠
联系邮箱:huangc@mail.whlib.ac.cn
联系电话:13476188575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小洪山西25号
如需要解密版本,请用以上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