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后页岩油繁荣将“复辟”?欧佩克+或再面临全球能源较量》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7
  • 媒体分析认为,无论本次大选是特还是哈里斯上台,亦或是共和掌控国会,美国的大型石油公司都会拧开钻井阀门,与其他国家争夺全球产油份额。

    特多次在竞选集会上誓言废除拜登政府关键监管举措,提高化石燃料产量。特还曾表示,如果他重返白宫,将通过在美国钻探和生产更多能源,在12个月内将美国的能源价格减半。

    虽然一贯声称以绿色环保政策、应对气候变化为口号反对页岩气开采,但哈里斯在电视辩论时提到,她也不会禁止水力压裂法。事实上,有数据显示,美国石油产量在拜登政府时期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先前有报道称,熟悉沙特想法的人士爆料,沙特将放弃每桶100美元的油价目标,致力于在今年12月份恢复石油增产。他们解释道,沙特已决定不再继续将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其他产油国。分析称,沙特正计划挑战原油行业,以其较低的开采成本倒逼美国油气公司减产或停产,从而使市场恢复供需平衡。2014年时,沙特开始大肆增产,但没想到的是,当时的页岩油却靠着借债活了下来,且活得更好。

    之后,沙特不得不拉拢俄罗斯一同实施减产。2016年末,也就是特第一任期即将上台的时候,欧佩克成员国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联盟成立了一个更大的组织称为“欧佩克+”。

    不过,如果欧佩克+再次打响份额争夺战,他们面临的对手可能不再是一群借助债务存活的美国钻探公司,而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力最雄厚的一批跨国能源巨头。

    数据显示,在一系列并购加上集中资本支出的推动下,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和康菲石油每天总共能从二叠纪盆地生产310万桶油当量,这一数字还在增长且增速很快。

    上周,这三家能源巨头先后公布了季度业绩。雪佛龙表示其第三季度二叠纪产量比去年同期高出22%;埃克森美孚称其600亿美元并购先锋自然资源的交易可以节省“相当高”的成本,康菲石油也预测公司还将再增长十年。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美国上个月的产量达到创纪录的1350万桶/日,这一数字超过了欧佩克两个最大成员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的产量总和。

    就在美国能源巨头公布业绩几小时后,欧佩克秘书处发布声明,称八个欧佩克+成员国已经同意将每日220万桶自愿减产措施延长一个月,至2024年12月底。

    分析认为,由于美国对手的实力增强,欧佩克+可能无法在未来潜在的份额争夺战中占到优势,他们需要忍耐更长时间的供应冲击和财政痛苦,即使是沙特和俄罗斯都承受不起油价暴跌的后果。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youqi/2024/11/06/detail_20241106181461.html
相关报告
  • 《美国页岩油:增长的极限》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7-11-04
    • 随着技术进步放缓,金融家越来越不愿意投资,对未来美国页岩油产量的估计正变得越来越保守,地球物理学家Jilles范登Jilles写道。到本世纪20年代初,美国页岩油为油价设定上限的能力将大幅下降。 美国页岩油对石油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快速增长造成的供应过剩,是2014年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当时欧佩克决定不减产)。 一旦石油市场找到了新的平衡,油价就保持在一个相对狭窄的范围内,即所谓的“页岩带”。美国页岩的快速反应生产石油价格的变化导致价格约45至55美元/桶(WTI),美国页岩目前可以操作的范围没有洪水市场或破产(接近美国页岩)的当前平均盈亏平衡成本。 许多分析师预计,美国页岩油将继续限制油价波动——至少在短期内如此。问题是它能维持多久。美国页岩油并非像沙特阿拉伯那样的摇摆产油国,其闲置产能约为每天2万桶,只要打开闸门,就能在数周内进入。 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将进行一个实验:美国页岩油产量能以每天大约0.5-100万桶(mbpd)的速度持续增长多久(取决于油价)? 自2014年以来,对传统石油的投资大幅减少。现有油田的年递减率有所增加,新开发项目的数量也有所减少。直到2020年,这种影响才会全面显现。如果石油需求继续以目前的速度增长,我们就应该在某个阶段达到某个水平,即常规石油的进一步下降(或增长缓慢),以及美国页岩油的增长潜力下降,将导致油价上行压力。许多分析人士预计,这一问题将在本世纪20年代初达到。 增长的极限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美国页岩油的增长能有多远? 与传统的石油相比,美国的页岩气更类似于具有更高程度标准化的制造业。美国页岩油产量的限制,来自于融资、钻井平台、水力压裂工人和管道产能的可用性。地质给限制其生产但没有那么多油到位(实际上,是无限的),但甜的程度地点:这些地方每口井的经济复苏是最高和最主要的(如果不是唯一的)地区生产商业吸引力。 劳动力 目前,劳动力短缺限制了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增长速度。在西德克萨斯的二叠纪,这种短缺最为严重。 在2015/2016年的低迷时期,石油生产商和服务公司仅在德克萨斯州就削减了超过10万个工作岗位。目前约有3万人再次被雇佣。然而,如果不是因为许多人离开了这个繁荣与萧条的行业,寻找更多的工作保障,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 卡车司机和水力压裂工人的短缺最为严重。再加上水力压裂设备的短缺(在美国,目前只有1200万的水力马力可供使用,约有1600万的需求),这就导致了DUC(钻探和未完成)油井的增加。 到目前为止,劳动力和设备的短缺导致二叠纪油田服务的成本上升了15%到25%。 水处理 在盐水处理井中注入生产的水是运营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石油不同的是,水不能被重新注入到水库中,而石油/水是由石油/水产生的。 同样,这个问题在二叠纪最为明显,因为每一桶石油都要生产超过5桶的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活动之后,该行业现在正赶上该地区的水基础设施(管道和处理井)。 虽然这不是一个节目的终结者,但现在,处理井的使用率上升开始导致更高的成本(例如,由于距离较长,需要用卡车将水运送到有更多剩余容量的油井)。 在鹰福特和二叠纪,由于水处理而引起的地震活动正在迅速增加;未来几年,这种趋势很可能会继续下去。这可能会导致更高的成本,因为未来一些水处理井的能力将受到限制,以减少诱发的地震活动。 技术 钻机的生产力(定义为从一个钻井平台到新油井的产量的平均月贡献)已经停止上升。EIA报告的五个地区中,有四个地区在过去12个月里,钻井平台生产率有所下降。 应该注意的是,钻机的数量(活动钻机的数量)也会影响钻机的生产效率。低钻机的数量往往会带来更高的生产率,因为一般来说,在经济低迷时期,只有最高效的钻井平台才会被保留。 直到2014年,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结构性的。更快的钻井,更大的frack和更好的对甜点的描述都是有贡献的。从2014年到2016年,低油价导致了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而这一过程具有更大的周期性。只有性能最好的钻井平台保持活跃,而剩下的钻井则专注于最佳的部分(“高等级”)。在过去的几年中,初始利率的增加比对总油井产量的估计的增长更加显著(新油井的产量下降速度更快)。 生产率快速增长的时代现在似乎已经过去了。更糟糕的是,地质学现在逐渐开始使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变得更加困难。 ——文章发布于2017年11月2日
  • 《“欧佩克+”决定适度增产 全球能源格局悄然生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wukan
    • 发布时间:2018-06-30
    •   6月2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俄罗斯能源部长诺瓦克、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法利赫、阿联酋能源部长马兹鲁伊和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多(从左至右)出席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发)    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国的能源部 长们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维也纳总部就增产石油达成一致,决定从7月份起增加原油产量,旨在为去年以来节节攀升的国际油价降温,平衡市场供需关系。与此同时,亚洲主要石油进口国酝酿成立“买家俱乐部”,以抗衡石油出口国联盟“欧佩克+”,两者相互角力,推动国际能源格局持续深入变革。   “欧佩克+”增产大有文章   欧佩克与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国日前在维也纳达成共识,决定从7月份开始适当增加原油产量,以促进市场供需平衡。此次增产决定是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时隔18个月再次联合行动。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增产决定没有明确数量指标,市场传闻约增产100万桶/日,由于部分欧佩克产油国能力有限,预计实际增产60万桶/日。   经过18个月180万桶/日的联合减产,目前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况已得到根本扭转,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已处于产油国期望达到的价格区间。对于产油国来说,油价既不能太低,也不可太高,维持一个稳定的油价符合其长期利益。国际油价目前维持在每桶70美元左右,无论对产油国还是消费国来说都是相对有利的。如果油价再高的话,就会使大量资金投入到替代技术,会加速替代行业的发展,从而威胁石油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俄罗斯总统普京5月份表示,对石油价格的无休止上涨不感兴趣,每桶60美元的原油价格是均衡价格。   目前,国际石油市场面临拐点,逐渐从先前的供大于求转向供不应求。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16年底达成的减产协议,消化了多国的国际商业原油储备,达到了减产预期。美国原油库存目前已不足4.3亿桶,比1年前锐减1亿多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总体商业原油储备更是跌到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IEA在最新月度报告中指出,全球石油需求今后将稳步增长,如果欧佩克无法弥补石油供应不足,到明年全球可能面临巨大的供应缺口。   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表示,今年下半年全球将面临160万桶/日至180万桶/日的石油供给短缺,欧佩克不能容许这样的短缺发生,需要考虑释放石油产量。在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国家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推动下,“欧佩克+”决定增加原油产出,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当然,在此次维也纳会议上,欧佩克成员国对于是否增产,各方意见并不一致,存在明显分歧。伊朗、伊拉克和委内瑞拉明确反对增产,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增产能力不足。伊朗面临美国制裁,虽有足够的油气储备,但生产能力有限,且销售渠道被美国“卡脖子”,无法从增产的配额中获得任何好处。委内瑞拉石油产量正在不断萎缩,对于增产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沙特、阿联酋和科威特等海湾国家拥有一定的储备产能,有能力在短期内将储备产能转化为生产力,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原油,坚决支持增产,这样便可从更多的市场份额中获取更多利益。最终,主张增产的声音压过了反对的声音。   多重因素驱动油价上涨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震荡上行,不断攀高,布伦特原油一度突破80美元/桶大关,创3年半以来新高。与去年初的约30美元/桶相比,国际油价一年内的涨幅已高达150%,上涨幅度相当可观。有分析认为,驱动本轮油价暴涨的原因,主要是供需平衡的改变和地缘政治关系。   首先是欧佩克联手俄罗斯等国减产效果明显。去年初,欧佩克和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达成的石油减产协议生效,“欧佩克+”产油国降低原油产量180万桶/日。此举有效扭转了先前全球原油市场供过于求的状态。普氏能源对欧佩克成员国所做最新调查显示,今年4月份欧佩克原油产量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下降,降至近一年来的最低水平,而且几乎每个成员国的原油产量都在减少。4月份欧佩克原油日产量为3200万桶,比上月减少14万桶,比当初设定的原油产量上限3273万桶要少73万桶。   其次是原油消费需求增加。随着世界经济回暖,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血液”,全球原油需求量随之攀升。国际能源署、美国能源信息署和欧佩克这三大权威机构均判断认为全球原油需求增多,并分别预计今年的原油日需求量为9930万桶、10031万桶和9870万桶,比去年大幅增加150万桶、179万桶和163万桶。美国的原油消费占全球的近四分之一。美国石油协会(API)的统计显示,今年5月份美国石油需求为2030万桶/日,达到了11年来同期的最高水平。随着北半球夏季的到来,在驾驶出游高峰期需求的推动下,美国原油消费需求将保持较旺盛水平。   再次是美国威胁制裁伊朗。美国今年5月份宣布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要求包括英国、德国、法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在11月4日前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否则将面临美国制裁,而且不会给予任何国家豁免。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表示,由于美国的制裁措施,已经有客户开始从伊朗撤退。据报道,包括法国道达尔,意大利埃尼,西班牙雷普索尔,希腊石油公司在内的多家欧洲能源公司已经开始缩减对伊朗石油的购买量。伊朗的原油出口量已从5月份的280万桶/日减少到当前的250万桶/日。有分析认为,如果美国及其盟友全部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国际原油市场将出现150万桶/日的供应缺口。   委内瑞拉经济不景气,原油产量不断降低,使国际油市供求关系进一步失衡。作为拉美地区的石油出口大国,委内瑞拉当前面临经济困境,使得该国石油公司的经营陷入泥潭,在缺乏资金投入和维护的情况下,原油产量自2016年开始不断下滑,今年的产量降幅尤其明显。普氏能源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委内瑞拉的原油日产量已降至140万桶,比去年缩水三成。目前,委内瑞拉原油产量已处于近30年来的最低水平。   买卖双方博弈之势渐强   在页岩气革命和新能源开发浪潮冲击下,成立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佩克,在全球能源体系中的话语权已呈弱化趋势。如今,仅凭自身力量,欧佩克在维护国际油市稳定和各成员国的利益方面,已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与其他主要石油出口国结盟,形成新的石油输出国卡特尔,成为欧佩克的战略选择。   今年早些时候,沙特王储穆罕默德·萨勒曼就曾表示,沙特和俄罗斯正在讨论将短期的石油减产协议转变至10年至20年的长期协议。俄罗斯能源部长努瓦克最近对媒体表示,减产协议缔约国正在酝酿新的协议,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做铺垫,并考虑将合作机制制度化,如有必要,会采取类似2016年达成的合作减产举措。英国咨询机构IHS马基特公司副主席丹尼尔·耶金对此分析认为,沙特与俄罗斯希望结成石油联盟,显现欧佩克希望把减产协议“制度化”而非“一次性合作”的战略企图。   欧佩克和俄罗斯都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大户,在影响石油价格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统计显示,目前欧佩克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俄罗斯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八分之一,两者之和占世界总产量的近一半。沙特和俄罗斯方面的上述表态,被业内人士解读为欧佩克和俄罗斯想在全球原油市场中形成长期的战略联盟,甚至可能意味着欧佩克组织的扩张。欧佩克和俄罗斯联手形成长期的战略联盟,将会对国际油价产生重大影响。   面对石油出口国的结盟态势,亚洲主要石油进口国不甘示弱,正酝酿成立“买家俱乐部”,报团取暖,“众筹”谈判砝码,抗衡欧佩克对国际油价的主导地位,更好地维护石油消费国的利益。印度对成立“买家俱乐部”表现出极大兴趣。彭博新闻社的报道称,石油“买家俱乐部”还将包括日本和韩国等国。   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印度的石油消费增长迅速,而且基本依靠进口。欧佩克减产导致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迫使印度汽油、柴油价格上涨,抬高通货膨胀,给印度经济造成了很大压力。据报道,印度方面已与中国就联合采购石油的可能性以及联合谈判降低原油在亚洲市场的溢价等问题展开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