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显示:全球“水塔”面临多重威胁形势岌岌可危_》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9-12-13
  • 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全球科学家对被称为“水塔”——地球78个高山冰川水系统的最新研究评估显示,全球“水塔”正面临气候变化、人口增长、水资源管理不善、其他地缘政治因素等多重威胁,形势岌岌可危,许多水塔已命悬一线。  这项最新评估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冰川学家姚檀栋牵头的中国科学院“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专项资助,成果论文由全球32位科学家合作撰写,北京时间10日由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除姚檀栋院士是共同作者外,参与全球“水塔”评估研究的中国科学家还包括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冯敏研究员和北京师范大学效存德教授。  地球78个基于高山冰川的水系统被称为高山“水塔”,其通过冰川、积雪、湖泊和河流来储藏与运送水,为全球19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4)提供水资源。全球科学家首次依据这些水系统对相邻低地社区的重要性,对这些水系统进行排名,并评估这些系统面对未来环境和社会经济变化的脆弱性。  为测定全球78个“水塔”的重要性,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不同因素,评估下游社会对于高山系统供水的依赖程度。依据对未来气候和社会经济变化的预测,研究人员还评估了水资源以及依靠这些水资源的人口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研究人员指出,必须制定针对高山的国际保护政策和气候变化适应政策与战略,以保护下游的生态系统和人口。  据介绍,亚洲“水塔”依赖印度河、塔里木河、阿姆河、锡尔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河流系统,被评为全球最重要、受威胁最大的“水塔”。其中,印度河“水塔”受依赖度最高也最为脆弱,它由喜马拉雅山脉的广大地区组成,覆盖阿富汗、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  成果论文领衔作者是荷兰乌德勒支大学沃尔特·艾马泽尔(Walter Immerzeel)教授和亚瑟·卢茨(Arthur Lutz)博士,长期研究亚洲“水塔”水资源和气候变化的他们表示,最新研究独特之处在于评估“水塔”重要性时,不仅考虑“水塔”水储量和供水量,还考虑下游对高山水资源需求量,以及这些水系统和社区能多大程度上应对未来几十年可能出现的变化。通过评估地球上所有冰川“水塔”,可确定在地区和全球政治议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关键流域。  姚檀栋提醒说,如果全球气温的升幅超过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提出的2摄氏度,亚洲“水塔”的气温则会剧增4摄氏度。在2060-2070年,气候变暖会导致亚洲“水塔”地区更大规模的冰川退却。冰川消减后,以季节性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能够提供的淡水量也会随之减少。“换而言之,亚洲‘水塔’冰川融化意味着在未来几十年中,下游地区人口可能会面临淡水资源减少的问题”。

相关报告
  • 《美对华天然气出口岌岌可危》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24
    • 美媒称,贸易战的结果,不仅是美国天然气出口商将受到伤害,而且——从政治上说,中国会在时间上赢过美国。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5月28日的一篇文章称,仍自称为“关税人”的特朗普希望美国成为一个拥有大量新市场的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也是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虽然美国液化天然气面对的市场是全球性的,但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者可以选择从哪里购买这些产品。 文章指出,美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保护,因为它们在贸易战爆发前与中国签署了长期合同。然而,除非这一争端得到解决,否则未来不会再签署这样的协议。 据报道,特朗普宣布从2018年9月开始对2000亿美元(1美元约合6.9元人民币——本网注)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相应地,中国对600亿美元美国产品加征关税。对包括液化天然气在内的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最初为10%,但这一税率将从6月1日起上调为25%——这是特朗普再次提高中国输美产品关税税率的结果。 影响如何?据航运数据公司美国路孚特公司称,今年仅有两艘装载液化天然气的油轮离开美国前往中国。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有14艘。因此,中国正在寻找新供应商,包括俄罗斯、卡塔尔和澳大利亚等。 文章称,现在,美国约5%的经济与对华贸易有关。扩大与中国能源贸易的潜力曾经极为巨大——直到这位“极其稳定的天才”参与进来:据国际能源署说,美国原本可以到2020年出口70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到2040年出口110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预计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在2017-2023年间将增长60%,因为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煤转气工作。 文章指出,一旦中国与新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将很难破解。除了能源市场,还有农产品出口,尤其是大豆。虽然特朗普向农民提供了补贴,但如果中国找到新的国家来满足其需求,这些关税最终可能会毁了美国农民。 文章认为,这一切意味着中国比特朗普拥有更多的时间打持久战,特朗普将在明年面临再次选举。特朗普正在感受到压力,因为贸易战正在伤害助其赢得2016年大选的各州的企业和消费者。 文章强调,贸易战行不通。历史表明,每一次攻击都会带来一次反击——这种行为会增加消费者成本,给出口商带来痛苦。为了应对潜在的争端,各国会签订贸易协定。
  • 《全球多国面临电力危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04
    • 一边是全球能源格局仍处于剧烈转型期,一边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背景下全球能源消耗量剧增 全球多国面临电力危机 近期,全球多国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甚至短缺的情况。究其原因,既有北半球入夏后不断被刷新的高温纪录“作祟”,也与一些国家的能源政策、当前国际局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6月26、27、28日,日本经济产业省接连发布节电警报,警告东京地区电力供需严峻。日本经济产业省同时表示,将实施所有的电力供应措施,但预计电力供应依然艰难,储备发电量低于5%——而这一数字达到3%,是保证电力供应稳定的最低条件。 据报道,日本内阁此前时隔近5年召开电力供需会议,会议决定呼吁家庭和企业,在7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节约用电。 除了日本之外,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斯里兰卡等亚洲国家,近期也有超过10亿人饱受不时停电的困扰,而目前几乎看不到任何缓解的迹象。一位印度官员表示,印度全国28个邦中有16个邦的7亿多人口一直在努力应对每天2到10个小时的停电。 欧洲和美国的电力供应也不容乐观。 当地时间6月26日,法国三大能源机构负责人通过《星期天报》共同呼吁法国人“立即”减少能源消耗,因为在下一个冬季面临能源短缺和价格暴涨的威胁。 有分析指出,作为欧洲传统的最大电力出口国,法国却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导致价格远高于邻国市场,今年冬季法国可能需要进口电力。 此外,英国《泰晤士报》称,在最糟糕情况下,2023年初,英国可能会对多达600万户家庭实行电力配给,主要是在早晚高峰时段。 美国《华盛顿邮报》近日报道称,美国或将没有足够的电力来度过夏季热浪。据评估,2022年夏季,美国西部、中西部地区可能面临电网故障风险。 美国电力部门此前已发布预警称,今夏全美会有更多地区面临电力短缺甚至要遭遇大停电,届时可能会采取“轮流停电”的方式以避免电网瘫痪。 今年北半球入夏以来不断被刷新的高温纪录,显然是造成当下多国电力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 6月中旬以来,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先后提前受到热浪袭击。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纳利斯称,西班牙和法国部分地区的气温比往年同期的平均气温高出10摄氏度以上。 在大西洋的另一边,美国几乎与欧洲国家同时进入高温天气。据美国媒体6月23日报道,6月中旬,美国东部和中西部多个城市出现了创纪录的高温,其他地区也面临着包括历史性的洪水、风暴等极端天气。在今年以来的第二轮热浪下,美国东部至少有12项高温纪录被追平或打破,16个州2000多万美国人收到高温警报。 南亚地区今年的高温“烤验”更是惊人。据路透社报道,自3月下旬以来,印度遭遇前所未有的热浪天气。印度北部、西部和东部多地气温都超过了40摄氏度。 日本电力供应紧张,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提早来临的高温天气使得电力需求激增。据报道,日本关东地区今年出现了自1951年开始统计以来的最短雨季,随后就迎来了漫长的高温。近期,日本部分地区气温超过40摄氏度,刷新了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温度。 一些气象专家警告,由于气候变化,今后全球可能出现更频繁和更极端的高温天气。随着气温上升,家庭和企业的用电需求也会增加,北半球国家的用电需求通常在7月底和8月初达到峰值。 有媒体认为,当前全球“电荒”现象的背后,是更加值得警惕的“能源荒”问题。 近年来,欧洲持续推动能源结构由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型,原油、煤炭供能占比持续下降,生物燃料和风、光供能占比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作为排碳量较小的供能原料,天然气也被越来越多地使用。 然而,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欧洲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大幅减少,欧洲“气荒”局面日益严重。供需两端的不平衡,使得欧洲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最高时涨幅达到了10倍,这也导致欧洲持续深陷多年来最严峻的能源危机。 而据美媒分析,美国出现电力短缺的原因在于:一是传统供电能源退役过多、新增电源供给不足;二是电网设施老化严重,可靠性差;三是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影响能源供应。 对于日本当前的电力危机,日本放送协会(NHK)分析称,原因之一是火电厂的供应能力正在下降。此外,受3月福岛县近海强烈地震影响,日本部分发电厂受损后仍未恢复运行,也影响了电力供应。 一边是全球能源格局仍处于“未完待续”的剧烈转型期,一边是极端气候现象频发背景下全球能源消耗量剧增——在这样的两难之中,传统化石能源尤其是燃煤发电,又重新获得青睐。 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燃煤发电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整体煤炭消费量约为79亿吨,同比增长6%。国际能源署报告称,随着经济反弹支撑全球煤炭需求,2022年全球燃煤发电量或将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