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传感器:高铁敏感元器件国货难觅》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11-30
  • 加速度传感器负责对动车组的失稳、车厢舒适度和走行部件健康状态进行检测,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系统。“要保证动车组高速平稳行驶,首先要由加速度传感器对来自X(轴)、Y(径)和Z(垂)向的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电信号传输给列车指挥系统。”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秦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加速度敏感器件负责完成电信号的传输,是高端加速度传感器中的核心部件。

    科技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我国传感器产业长期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加速度敏感器件进口率达80%以上。

    最小长度为头发丝直径的1/50

    加速度敏感器件属高端芯片,多采用MEMS工艺制造。

    MEMS是一门综合学科,涵盖微尺度下的力、电、光、磁、声、原子、表面等物理学的各分支,乃至化学、生物、医学和仪器等各领域,学科交叉很强,研究难度很大。

    “MEMS工艺则是在传统的半导体工艺和材料基础上,利用平面硅加工工艺、体硅加工工艺等微纳米技术,在硅片上制造微型机械敏感器件,并将其与对应电路集成为一个整体的技术。”宁波中车时代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阳介绍说,相比传统的厘米级机械器件,MEMS器件尺寸非常微小,长度从1毫米到1微米,而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微米。

    硅是MEMS的主要材料,其电气性能优良,硅材料的强度、硬度和杨氏模量与铁相当,密度与铝类似,热传导率接近钼和钨。“一块几微米的MEMS传感器芯片,要集成七八种机械配件。”吕阳说。

    目前全球拥有整个MEMS产业链的公司基本为美日欧公司,有博世、霍尼韦尔、ST(意法半导体)、索尼、ALLEGRO、AKM、TDK、英飞凌等,全球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为保障高铁的故障率仅允许的百万分之一,高可靠性的敏感元器件,是加速度传感器集成商的必然选择。吕阳透露,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敏感器件为三轴,标准为零点偏置±50mg甚至更小、零点温度误差±1mg/℃、灵敏度温度误差±100ppm/℃、噪声低至30μg/√Hz,且使用寿命基本在10年以上。

    相比之下,国内规模最大、专做MEMS的企业美新,目前能形成量产的还是两轴产品,仅能测量X、Y向。MEMS传感器品类众多,以万为单位,且不同MEMS传感器之间参量较多,消费类加速度敏感器件,不能直接应用于高速轨道交通行业,需要进行可靠性优化设计。“这种行业特性,要求企业在前期研发上必须投入巨资。”吕阳说,一般而言,月产1000万只,才能保证MEMS传感器市场盈亏平衡。根据调查,国内绝大多数企业都远低于这一规模。

    秦勇认为,起步晚、研发和材料工艺落后、资金和人才严重匮乏,以及产学研脱节等,都是国内MEMS行业发展滞缓的重要因素。

    SOI工艺加工等关键技术已突破

    高铁产业需要大量传感器,一列8编组动车组需要上千传感器,实时采集与监测车辆状态数据。

    到2020年,中国高铁里程将新增5000公里,达3万公里,而且还将提升智能化水平。“这意味着对加速度、角度和温度等传感器的巨大需求。”秦勇表示。

    来自中国中车和中国铁建消息,2019年,“复兴号”智能版列车将上线运行,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而中国铁建电气化局设计研发的高铁供电线材之一,即棘轮智能在线监测装置,在国内首创组装高精度角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振动监测传感器,其中角度传感器测量精度±0.1°,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0.1℃。

    无疑,后续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仍需要大量传感器。

    “目前国产轨道交通装备传感器尚属二代产品,仍以模拟量传输为主,易受干扰,同时在恶劣条件下发生故障后,尚无法实现自诊断,不具备自愈能力。”秦勇说,MEMS工艺就是要实现信号输出从模拟改为数字,具备自校正、自诊断、自判断和自愈能力。

    MEMS加速度传感器国产化替代正紧锣密鼓。

    “相关科研院所已突破高精度SOI工艺加工、圆片级可调阻尼封装、低功耗ASIC专用集成电路等关键技术。”吕阳说。

    SOI工艺,指在顶层硅和衬底硅之间,引入一层二氧化硅层,起绝缘和隔离作用。基于SOI工艺的MEMS器件具备工艺简单、漏电流小、无闩锁效应、电流驱动能力强等诸多优点。

相关报告
  • 《ROHM集团推出内置噪声过滤功能的加速度传感器》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19-11-08
    • 全球知名半导体制造商ROHM集团旗下的Kionix, Inc.,(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开发出两款加速度传感器“KX132-1211”和“KX134-1211”,非常适用于工业设备和可穿戴式设备等需要高精度且低功耗地进行运动感应的应用。 近年来,由于许多工厂都在努力节省人力并提高效率,因此在工业设备出现故障之前能够检测出异常的预测性维护理念越来越普及。与此同时,机器健康监测也越来越受关注,作为用于状态检测的元器件,传感器的重要性逐年增加。以往,Kionix主要面向移动设备开发小型加速度传感器,今后将通过扩充工业设备用的产品阵容来满足更广泛的社会需求。 这两款产品是非常适合工业设备的电机振动分析等机器健康监测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搭载独有的Advanced Data Path(以下简称“ADP”),可在加速度传感器端灵活处理以往在微控制器端进行的传感器信号处理和噪声过滤,因此有助于减轻微控制器的负担、降低应用的功耗并提高应用的性能。另外,针对工业设备,可实现感应频段高达8,500Hz、加速度高达±64g的高加速度振动检测,工作温度范围也可提高至105℃。不仅如此,传感器单体消耗的电流不到Kionix以往产品的一半(低功耗模式时仅0.67μA)。此外,还配备了Wake Up功能和Back to Sleep功能,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功耗,并支持可穿戴式设备等电池驱动设备的感应。 该系列产品已于2019年9月份开始暂以月产10万个的规模投入量产(样品价格1,500日元/个,不含税)。未来,Kionix将进一步扩充高精度低功耗的传感器产品阵容,为社会的物联网发展贡献力量。 <产品特点> 1.搭载独有的ADP(Advanced Data Pass)功能,有助于减轻微控制器的负担 ADP是一种取代微控制器过滤功能的Kionix独创的新功能。具体而言,是由内置于传感器的多个可定制频率滤波器,组成具有高度灵活性的滤波器,从而消除不必要的噪声干扰信号,仅提取出所需的信号。另外,由于每个滤波器均可ON/OFF切换,因此应用起来非常灵活。以往在微控制器端进行的包括传感器信号FFT分析等在内的频率分析和噪声过滤功能,将能够在加速度传感器端进行,因此可灵活地传输所需数据,减轻微控制器的负担,降低应用的功耗并提高应用的性能。 2.非常适合工业设备的机器健康监测用途 KX132-1211可检测的频段高达4,200Hz、加速度(g)范围宽达±2g~±16g,高端产品KX134-1211可检测的频段高达8,500Hz、加速度(g)范围宽达±8g~±64g。另外,相比以往产品最高85℃的工作温度,这两款产品在高达105℃的环境下也可正常工作。产品阵容不仅支持高温工作,而且支持的频率和加速度检测范围广,因此非常适用于工业设备的电机振动分析等机器健康监测用途。 3.同时实现元器件和应用的低功耗化 与Kionix以往产品相比,这两款产品的消耗电流不到一半(低功耗模式时仅0.67μA)。而且,还新配备了加速度检测时从休眠模式自动启动的Wake Up功能,以及当一定期间内未进行加速度检测时使微控制器切换至节能模式的Back to Sleep功能,可进一步降低微控制器端的功耗。这样,不仅加速度传感器的功耗更低,还可降低微控制器的静态功耗,使应用整体的工作效率更高,有助于可穿戴式设备和汽车智能钥匙等电池驱动应用的长时间运行。 <应用示例> ?配备电机的工业设备的健全性、预测性维护及状态/振动监测(机器健康监测) ?结合GPS的物流跟踪 ?可穿戴式设备 ?汽车智能钥匙
  • 《光纤传感器的主要元器件之光纤的选用原则》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11-13
    • 光纤 是制造光纤传感器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目前,我国生产的光纤,常见的有阶跃型和梯度型多模光纤,以及单模光纤。它们的结构及折射率如下图所示。 选用光纤时,有如下因素需要考虑: 1.光纤的数值 孔径 Na Na是衡量光纤聚光能力的参量。从提髙光源与光纤之间 耦合 效率的角度来看,要求用大Na光纤。但Na越大,光纤的模色散越严重,传输信息的容量就越小。然而对大多数光纤 传感器 应用来说,不存在信息容量的问题,因此,传感器所用光纤以具有最大孔径为宜。 2. 光纤传输 损耗 对 光纤通信 来说,这是光纤最重要的 光学 特性,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远距离光纤通信中继站的跨距。在光纤传感系统中,除了远距离监测用传感系统外,其他绝大部分传感器所用的光纤,特别是作为敏感元件用的光纤,长者不足4m,短者只有数毫米。为此,传感器用光纤,尤其是作为敏感元件用特殊光纤,可放宽其传输损耗的要求。一般传输损耗小于10dB/km的光纤均可采用,这样的光纤价格较低。 3.色散 这是影响光纤信息容量的重要参量。但正如前面指出的,对大多数传感器来说,不存在信息容量的问题,因而可以放宽对光纤色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