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2.5D封装,Intel计划将专用封装技术标准化》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封测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7-31
  • 英特尔(Intel)准备要在几周后公布一种虽然「小」但是具策略性的专有芯片封装介面规格,该技术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的标准,实现像是叠迷你乐高积木(Lego)那样结合小芯片(chiplet)的系统单芯片(SoC)设计方法。

    目前英特尔正在对其先进介面汇流排(Advanced Interface Bus,AIB)规格进行最后润饰,AIB是该公司开发的高密度、低成本嵌入式多芯片互连桥接技术(embedded multi-die interconnect bridge,EMIB)中,裸晶(die)对裸晶连结的实体层功能区块。

    英特尔已经将AIB规格授权给一项美国官方研究专案的少数合作伙伴,并打算将该规格透过一个产业联盟免费授权给任何有兴趣的公司。若该公司能说服某个现有产业联盟来提供AIB,该规格可望在几周内公布;而如果得建立一个新的联盟,可能就得花费长达半年时间。

    在传统半导体制程微缩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且昂贵的此刻,像是EMIB这样能实现高性能芯片(组)的低成本、高密度封装技术日益重要。台积电(TSMC)所开发的整合型扇出技术(InFO)也是其中一种方案,已被应用于苹果(Apple) iPhone的A系列处理器。

    英特尔一直将EMIB幕后技术列为「秘方」,包括所采用的设备以及在芯片之间打造简化桥接的方法;不过该公司打算将AIB变成一种任何封装技术都能使用、连接「小芯片」的标准介面,以催生一个能支援自家产品的零件生态系统。

    还有不少人支持英特尔的愿景,例如在美国国防部高等研究计画署(DARPA)负责「CHIPS」专案的经理Andreas Olofsson就表示:「为小芯片打造乙太网路是CHIPS专案最重要的目标,」而英特尔也参与了该专案。

    据说美光(Micron)也是该研究专案的伙伴之一,开发了两种轻量化AIB介面通讯协议──其一是沟通性质(transactional),另一种是用以串流资料;那些通讯协议以及AIB可能最后都会透过同一个产业联盟释出。

    除了英特尔的EMIB,也有其他厂商准备推出类似的解决方案。例如由Marvell创办人暨前执行长Sehat Sutardja发起的Mochi专案;还有新创公司zGlue去年锁定物联网SoC发表的类似技术。晶圆代工业者Globalfoundries也表示正与封装业者合作开发其他技术选项。

    英特尔的EMIB与其他类似技术是否能获得市场欢迎,仍有待观察;而这些方案都是著眼于降低SoC设计的成本与复杂性。

    图1 英特尔于2014年首度发表EMIB,表示该技术是2.5D封装的低成本替代方案。

    英特尔表示,EMIB能提供达到每平方毫米(mm 2 )达500个I/O的密度,等同于台积电的2.5D CoWas封装,但成本更低;CoWos是透过大型且相对较昂贵、位于下方的矽中介层来连结裸晶,而EMIB是直接在芯片之间连线,不需要透过更大的中介层。

    台积电的InFo方法则是以较低成本的有机封装(organic package)来连结芯片,但在密度上不如EMIB;EMIB目前可支援到小至2微米(micron)的对齐间距,台积电也期望让InFO支援到相同的密度水准。

    技术顾问机构TechSearch International总裁、封装技术分析师E. Jan Vardaman表示,CoWoS是目前能提供最精细尺寸的技术;而Globalfoundries、三星(Samsung)与联电(UMC)则是提供类似的2.5D封装技术。

    Vardaman将台积电的InFO与日月光(ASE)的FOCoS、还有Amkor的SWIFT技术归为同一类,表示这一类技术的密度较低,采用放置于层压基板之载体上的线路重分布层(redistribution layer );她补充指出,三星也准备推出差不多类似的解决方案。

    英特尔是在2014年首度发表EMIB技术,做为其晶圆代工业务提供的技术之一,但该技术到目前为止市场接受度并不高,只被用在英特尔自家芯片上,连结FPGA与外部SerDes、记忆体还有Xeon处理器。

    此外英特尔发表了某个版本的Kaby Lake系列x86处理器,因为搭配以EMIB连结的AMD绘图芯片与HBM 2记忆体,让市场观察家大感惊讶并赢得赞誉;本月稍早,英特尔在宣布收购eASIC时也表示将研议把EMIB运用于后者产品。

相关报告
  • 《先进封装技术使得后摩尔定律得以继续》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9-09-12
    • 近日,华进半导体封装先进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舒表示,摩尔定律的延伸受到物理极限、巨额资金投入等多重压力,迫切需要新的技术延续工艺进步,通过先进封装集成技术,实现高密度集成、体积微型化和更低的成本,使得“后摩尔定律”得以继续。 而采用以TSV为核心的高密度三维集成技术(3D IC)是未来封装领域的主导技术,3D IC与CMOS技术和特色工艺一起,构成后摩尔时代集成电路发展的三大支撑技术。 封装要贴近技术发展的需求,封装要贴近市场的需求和应用的需求,而面向物联网、人工智能、5G、毫米波、光电子领域的特色制造技术和定制化封装工艺,是实现中国集成电路特色引领的战略选择。过去我们谈封装,大家看的比较多是我有几条腿引出来,现在都是定制化了,不是给你几条腿,现在多一点的是128条腿,甚至可以做到几千个脚、几千个引线,这就是定制化设置,根据需求设置,这就是封装贴近技术发展的需求。 现在应用很多,也相应的要求封装多元化。比如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要求封装的类型是3D SRAM的ASIC,还有终端可扩展计算系统。比如数据中心,需要的封装是包含HBM、ASIC和3D SRAM的大尺寸2.5D封装,包含L3缓存分区的分离芯片的3D ASIC,包含多个光纤阵列的硅光子MCM。比如汽车电子,需求是驾驶辅助系统(ADAS)雷达设备的扇出封装,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中使用的MCU、电源管理系统的WB和IGBT封装模组。比如5G射频、毫米波,对于封装的要求是包含多款异质芯片的多芯片模组(例如LNA、PA、Switch和滤波器等),包含TSV Last工艺的3D集成以及集成天线和被动元器件需求。 TSV先进封装市场预测。预计2022年TSV高端产品晶圆出片量为60多万片;尽管数量有限,但由于晶片价值高,仍能产生高收入。而高带宽存储器(HBM)正在成为大带宽应用的标准。智能手机中成像传感器的数量不断增加,计算需求不断增长,促使3D SOC市场扩增。预计未来五年,12寸等效晶圆的出货数量将以20%的CAGR增加,从2016年的1.3M增加到2022年的4M。TSV在低端产品中的渗透率将保持稳定,其主要增长来源是智能手机前端模块中的射频滤波器不断增加,以支持5G移动通信协议中使用的不同频带。 2.5D Interposer市场前景。TSV Interposer是一种昂贵而复杂的封装工艺技术,成本是影响2.5D市场应用的关键因素,需要进一步降低封装或模块的总体成本。2016年到2022年,3D硅通孔和2.5D市场复合年增长率达20%;截至2022年,预计投产400万片晶圆。其市场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高端图形应用、高性能计算、网络和数据中心对3D存储器应用的需求增长,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射频滤波器和LED等新应用的快速发展;由于TSV Less 低成本技术的发展,2021年TSV Interposer市场的增速放缓,部分TSV Less技术将逐步替代TSV Interposer以实现2.5D;但部分市场预测,TSV Less技术的开发和商业化将会延迟;同时,为满足高性能计算市场,对TSV Interposer的需求持续增长。TSV Interposer将继续主导2.5D市场,像TSMC&UMC这样的参与者将扩大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总体来看,TSV Interposer 仍具有强劲的市场优势。 总结来看,目前约75%左右的异质异构集成是通过有机基板进行集成封装,这其中大部分是SiP。余下的约25%是采用其他基板实现异质异构集成,这其中包含了硅转接板、fanout RDL以及陶瓷基板等。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节点的不断提高,成本却出现了拐点,无论从芯片设计、制造的难度,还是成本,多功能系统的实现越来越需要SiP和异质异构集成。随着人工智能和5G的发展,系统追求更高的算力、带宽,芯片的尺寸和布线密度也都在不断提高,使得2.5D封装的需求开始增加。2.5D系统集成封装涉及的技术和资源包含前道晶圆工艺、中道封装工艺和后道组装工艺,是很复杂的集成工艺,目前掌握全套技术的公司较少。
  • 《以全球技术标准推动5G的未来》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wangxiaoli
    • 发布时间:2018-11-21
    • 贝尔维尤,沃什。- 在2018年10月23日- 5G美国,于产业贸易协会和美国5G和LTE之声上,今天宣布了《无线技术演进:从4G到5G的过渡》,详细介绍了全球组织3GPP在5G无线技术开发中的广泛标准工作。 3GPP对技术进行标准化的悠久历史从GSM到LTE来推动全球最大的移动无线生态系统,现在又发展到5G的技术标准化,这些组成了5G美洲版白皮书的核心内容。LTE及其先进演进技术目前在全球613个商用网络上部署,预计将在未来10年成为主导的移动无线技术。现在,第15版的发布开启了第5代(5G)无线技术的第一阶段。 虽然3GPP第14版在2017年年中被冻结,推出了LTE-Advanced Pro功能,但它也专注于5G移动无线技术和架构方面的研究项目,其中包括cell Vehicle to Everything (C-V2X)通信。然而,在第15版中,5G标准规范的第一阶段提供了更广泛的光谱带规格范围,从低于6 GHz到毫米(mm)波段,到由一种新的无线电(NR)接入技术支持开启的100 GHz。 “5G美洲预计,未来9个月,美国四家国家运营商将在LTE技术全球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基于3GPP标准,正式推出5G网络,”5G美洲通信主管、报告的作者之一维基•利文斯顿(Vicki Livingston)评论道。“如果在地方、州和联邦各级制定适当的监管政策,并在低、中、高频段分配足够的频谱资源,美国就有能力继续发挥领导作用。” 第15版的进展是显著的;为了响应众多领先公司的要求,3GPP公司升级了Rel-15非独立5G新无线电(NSA 5G NR)规格的时间表,该规格已于2017年12月完成。5G NSA规范中有一个LTE锚用于控制飞机通信,它有一个5G NR单元来提升用户数据。rell -15独立5G NR规格将在不依赖LTE的情况下工作,这些规范与新核心网络的规范一起在2018年6月完成。Rel-15中指定的新核心网络将提供与演进的包核心(EPC) 4G系统的交互,该系统具有编配、虚拟化、明显独立的控制和用户平面以及信令体系结构。5G核心规范将为新的垂直行业和服务的设备组提供网络切片和服务水平协议(SLA)。 为了满足时间表和完全符合国际电联IMT-2020的要求,第16版的标准化工作继续取得进展。工作学习项目的界定已于2018年7月如期完成,可根据需要按预定时间选择在未来增加额外的学习和工作项目。5G的第16版或第2期将主要解决Rel-15、基于C-V2X功能的5G NR扩展、工业物联网(物联网)、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RLLC)的增强以及5G在未授权频谱和52.6 GHz以上运行中的任何突出问题。rel16中的5G效率改进将包括5G自组织网络(SON)和大数据功能的增强、MIMO功能的增强、功耗的改进、设备功能交换的支持以及对非正交多址(NOMA)支持的研究。发布的16个标准将在2019年底前完成,目标是提交ITU IMT-2020。 白皮书逐步介绍了5G的3GPP标准,并详细介绍了3GPP的关键工作领域,通过第16版,为理解技术标准的开发提供了一种简单和省时的方法。 思科移动CTO集团首席工程师、5G美洲工作组负责人Michael Recchione解释道:“我们正在展望一个新定义的移动技术时代。3GPP第15版标志着5G新时代的开始,全新的地平线技术使物联网、自动驾驶汽车和超可靠低延迟通信成为可能,这将使以前无法想象的连通性成为可能。 《无线技术进化:从4G到5G的过渡》是由5G美洲成员编写的,可以在5G美洲网站上免费下载。来自思科的迈克尔•里希奥尼在5G美洲通信主管维姬•利文斯顿的支持下领导了白皮书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