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海洋灾害预警报标示符》实施》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熊萍
  • 发布时间:2025-05-15
  •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南海预报减灾中心(自然资源部粤港澳大湾区海洋预警中心)牵头起草的国家标准《海洋灾害预警报标示符》GB/T 45029-2024正式实施。该标准是我国海洋灾害预警报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将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统一的技术支撑(相关报道详见今日5版)。  

    该标准于2021年4月30日立项,南海预报减灾中心联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南海海域海岛中心等单位开展制定工作,历经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最终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  

    该标准规定了海浪、海啸、风暴潮、海冰、赤潮、绿潮等6类海洋灾害预警信号的标示符,包括图形符号、颜色、含义等内容。这些标示符以海洋灾害的特征为主视觉设计元素,将其图案化、简洁化、视觉化,整体图案抽象表现海洋灾害后果,体现其危害性,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和通用性。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利于规范海洋灾害预警报工作,提高预警报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避免因标示符不统一而造成的误解和误判;有利于增强公众的海洋灾害防范意识,提高公众对海洋灾害预警报信息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便于公众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有利于促进海洋灾害预警报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南海预报减灾中心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积极参与海洋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共同增强全社会海洋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 原文来源:https://www.mnr.gov.cn/dt/hy/202505/t20250512_2884175.html
相关报告
  • 《十八项海洋领域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6-30
    • 近日,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起草的《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等18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获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批准发布。分别为:《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海岛生态建设指南》《海洋生态修复技术指南第4部分:海草床生态修复》《海洋底栖动物种群生态修复监测和效果评估技术指南》《海洋预报和警报发布第6部分:海流预报发布》《自动剖面漂流浮标》《海湾水交换能力评价技术规程》《海岸侵蚀监测与灾害损失评估技术规范》《海洋调查船舶航外调查设备布放与回收安全管理规范》《国际海底区域和公海环境调查规程第1部分:总则》国际海底区域和公海环境调查规程第2部分:海洋化学调查》《国际海底区域和公海环境调查规程第3部分:海洋生物调查》《海洋生态环境水下有缆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大洋多金属硫化物资源调查规范》《潮间带调查规范》《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技术规范》《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原位调查规范》。以上18项国家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是对自然资源领域海洋标准体系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对于规范和指导海洋预报警报发布、海洋调查观测监测、海洋生态修复、大洋调查、海洋调查船舶安全作业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国家海洋局关于实施《海洋能调查质量控制要求》等2项海洋推荐性国家标准的通知》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7-03-10
    •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涉海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局属各有关单位,局机关各有关部门: 《GB/T 33441-2016海洋能调查质量控制要求》和《GB/T 33442-2016 海洋能调查仪器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等2项海洋推荐性国家标准已于2016年12月30日经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布(见附件),于2017年7月1日起实施。 请你们及时组织标准的宣贯和培训,自标准实施之日起,积极引用和使用以上标准。 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关于批准发布<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等163项国家标准的公告》(2016年第27号) 国家海洋局办公室 2017年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