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T-SPOT.TB假阴性检测结果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 李阳
  • 发布时间:2015-04-01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IGRA)通过体外检测细胞对结核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产生的γ干扰素的反应来协助诊断结核杆菌的感染。目前主要有两种商品化检测试剂盒:T-SPOT.TB和QuantiFERON-TB Gold。

    在不同人群中,IGRA诊断结核病的能力存在差异,既往Meta分析提示两种试剂盒诊断活动性结核的敏感性为60%-89%。但也有一些最终被确诊为结核病的患者却遭遇阴性T-SPOT.TB检测结果,因此无疑会给诊断带来极大干扰。

    为了明确与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T-SPOT.TB假阴性检测结果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北京胸科医院的研究人员以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院内接受有效T-SPOT.TB检测的疑似肺结核患者为样本,比较了真阳性和假阴性T-SPOT.TB组间的基本特征和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其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Infection杂志2015年70卷第4期。

    在1928名疑似结核病患者中,有530名肺结核和244名肺外结核患者经微生物学/组织学检查被确诊为结核杆菌感染:其中46名肺结核(8.7%)与32名肺外结核(13.1%)患者为T-SPOT.TB阴性;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高龄[OR值为2.26,95%可信区间:1.11-4.58]、超重[BMI≥25kg/m2,OR值为2.43,95%可信区间:1.05-5.63] 、住院前病程大于6个月[OR值为2.46,95%可信区间:1.24-4.92]是肺结核患者出现T-SPOT.TB假阴性检测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高龄[OR值为2.42,95%可信区间:1.09-5.35]也是肺外结核患者出现T-SPOT.TB假阴性检测结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向老年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疑似患者及超重和入院前病程较长的肺结核患者解释T-SPOT.TB阴性检测结果需仔细慎重。

  • 原文来源: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3445315000250;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Risk+factors+for+false-negative+T-SPOT.TB+assay+results+in+patients+with+pulmonary+and+extra-pulmonary+TB
相关报告
  • 《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法在成人肺结核、肺外结核以及活动性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1-20
    • 结核病在法国仍然是一项公共卫生问题,对其进行诊断有时是困难的。基于此,来自巴黎第十三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QTF–GIT技术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状况,其相关成果于2016年1月15日发表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上。 研究对2008年6月至2011年11月期间接受QTF–GIT检测的60名结核住院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搜集了相关的临床及试验性数据,并计算出QTF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阳性和阴性似然比。此外,还比较了检测结果为阳性和阴性的患者特征,并根据不同因素分析了QTF的诊断效率。 结果显示,QTF的灵敏度为85%(95%CI为0.73-0.92)、特异性为73.3%(95%CI为0.68-0.78)、阳性预测值为39.5%、阴性预测值为97.3%、阳性似然比为3.2、阴性似然比为0.20;样本人群发生结核病的验前概率为15%,经过阳性检测后的结核发生概率上升至40%,再经过阴性检测后的结核发生概率又降至4.5%;QTF与结核菌素试验联合使用相较于QTF单独使用的灵敏度改善不显著;与QTF结果为阴性显著相关的因素包括高龄、高CRP、淋巴细胞百分比低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剂;在数量方面针对淋巴结结核患者的QTF检测值要显著高于肺结核患者,年轻患者(<40岁)要显著高于老年患者(>40岁)。 综上所述,应用QTF的检测结果还不足以对结核病进行确诊,推荐将其与临床、生物学及放射学诊断方法联合使用。
  • 《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结核感染及危险因素分析》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6-03-16
    • 由于结核病经呼吸道传染,因而在人口密集和空气流通不畅处容易传播,尤其是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近距离的接触者,其感染和发病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早期发现、诊断并预防性治疗结核杆菌潜伏感染(LTBI)是有效控制结核病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IGRAs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检测时间短等优点,已被多个国家的FDA批准用于LTBI的诊断。基于此,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以及北京朝阳区结核病防治所的研究人员采用IGRAs的T-SPOT.TB试剂盒(英国Oxford Immunotech公司)对曾与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门诊及转诊的76例涂阳肺结核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史的248例密切接触者的结核潜伏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采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相关成果发表于《临床肺科杂志》2016年第21卷第1期。 研究将密切接触者定义为与已知涂阳肺结核患者诊断前2个月至治疗开始后1个月内有密切接触史且长期同处一相对密闭空间者,所选对象均经问卷调查、影像学、临床表现排除活动性结核病变,且无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妊娠和应用免疫抑制剂等病史。 研究显示,248例密切接触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2.02%,在剔除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后,243例密接者中T-SPOT.TB的阳性率高达46.9%。此外,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涂阳肺结核患者确诊前2个月内接触者较治疗后1个月内接触者的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5,P=0.006);与涂阳肺结核患者为夫妻关系者较其他关系者的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47,P=0.038);进一步对不同关系密切接触者进行分组分析提示夫妻关系接触时间>7h/d、未婚子女、退休/无业的其他亲属及同宿舍同学T-SPOT.TB阳性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 综上所述,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较普通人群的结核感染发生率高,且不同接触人群的LTBI发生比率不同。随着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深入发展,对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结核感染筛查及预防性治疗是控制结核发病率下降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