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稀有稀土资源综合开发 这一重点实验室有新动向》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 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4-10-15
  • 2024年10月13日,稀有稀土战略资源评价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成都举行了学术委员会会议。会议宣布实验室将结合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及多家高校和企业进行优化重组,以推动稀有稀土资源的找矿和综合利用技术进步。此次会议还聘任了由唐菊兴院士和李文昌教授担任主任和副主任的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四川省在稀有金属和稀土矿产资源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在硬岩型锂矿的资源量占全国70%。实验室自2017年成立以来,积极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监测,成功创建新型锂辉石矿成矿模式,并开发了多项技术以实现稀土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 原文来源:http://www.cre-ol.com/newsinfo/7653925.html
相关报告
  • 《日本与法国合作开发重稀土矿项目》

    • 来源专题:关键原材料知识服务平台
    • 编译者:费鹏飞
    • 发布时间:2025-05-23
    • 3月17日,法日合资在法国建设的稀土回收工厂举行奠基仪式。该工厂位于法国西南部小镇拉克,由当地新兴企业卡雷斯特(Carester)运营。其中,法国政府将以补助金和可偿还预付款的形式向该项目投入1.06亿欧元(约合8.36亿元人民币);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资源机构及大型燃气公司岩谷产业将出资1.1亿欧元(约合8.68亿元人民币)。其主要任务是为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等提供新的能源原材料,同时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该工厂划在今年全面投入运营,每年可回收800吨磁体,生产620吨稀土氧化物,约占全球稀土产量的15%,为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等提供新的能源原材料。工厂设计为以自动化设备为主,机器人将取代传统人工岗位,目前仅计划雇用92名员工,并与日本和跨国汽车制造集团斯特兰蒂斯有长期采购合同,法媒称,这是除中国以外,世界唯一的大规模稀土回收工厂。
  • 《光明科学城迎来又一重大科研机构 深圳湾实验室正式入驻光明区》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信息监测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6-24
    •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点创新平台,以及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建设新进展备受瞩目。 6月18日上午,深圳湾实验室正式入驻光明,标志着光明科学城迎来又一重大科研机构,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加速聚集,朝着“世界一流科学城”的目标稳步迈进。 2018年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光明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两年多来,光明科学城逐步从市级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近期,光明科学城的一系列新进展,频频成为瞩目焦点:5月2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6月初,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综合楼规划选址正式对外公示,计划今年8月份开工建设。 随着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首批动工的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综合粒子设施等第二批大科学装置项目加快推进,深圳湾实验室等一大批科研平台加速进驻,光明科学城集中度和显示度迅速提升,站在了新时代的“聚光灯”下。 聚焦生命信息、生物医药、医学工程 推动生物医药产学研深度融合 当日上午,深圳湾实验室入驻光明启动仪式,在光明区高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郑海涛,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李卓文,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胜,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邱宣,以及深圳湾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实验室共建单位代表、行业领域专家等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 据悉,深圳湾实验室是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为目标主导启动的第二批广东省实验室之一。实验室由深圳市科创委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同举办,协同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相关领域具有研究基础和应用优势的单位合作共建,以全方位、全周期生命健康保障为主线,以肿瘤、代谢与心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和干预为重点,开展生命信息、生物医药、医学工程等方向研究,支撑深圳市、广东省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生物医药产业与临床医学的发展。 2019年11月14日,深圳湾实验室与光明区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时隔200余天之后,其正式入驻光明科学城,过渡场地位于光明区高科国际创新中心的深圳湾实验室,总面积约3.8万平方米,主要用于建设生化实验室、公共仪器服务平台、实验动物中心、科研办公室等。 据了解,深圳湾实验室永久场地拟选址于光明科学城启动区,规划用地面积约23.8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 整合生物领域优势科研力量 加快生命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深圳湾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表示,自2019年4月3日揭牌成立以来,实验室初步完成了建设规划制定、组织架构搭建、实验室空间确定、科技支撑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引入等工作,夯实了建设发展基础。目前已组建49支科研团队,获得省基础与应用基础重大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4项,发表论文近70篇,在相关领域均取得可喜成绩。2020年,实验室积极承接科研任务,针对新冠肺炎开展联合攻关,在核酸测序、药物试验、抗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悉,深圳湾实验室将以光明科学城作为实验室核心研究区,着力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架构。截至目前,深圳湾实验室现有科研人员占比为75%,实验室计划在5年内,建设150个科研团队,人员规模达2000人。 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胜在致辞中表示,生物医学是当今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科学领域,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下,生命健康和生物医药机遇无限。光明已经将生命健康作为“3+1”主导产业之一,并聚集了迈瑞、万和制药、康泰生物等一批龙头企业。希望深圳湾实验室正式入驻后,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整合集聚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内外的生物领域优势科研力量,加强生命健康和生物医药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引领带动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为深圳打造全球知名的生物科技创新中心与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提供有力支撑。光明区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深圳湾实验室发展,为实验室和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郑海涛指出,深圳湾实验室是省委省政府对标国家实验室,在生物医学领域培育创建的省实验室。一年多来,实验室在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验室在新冠病毒抗体、应急药物、抗病毒抑制剂等方面的科研攻关取得了一定成绩。他表示,省科技厅将继续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部署,大力支持深圳湾实验室建设发展,希望实验室在入驻光明之后继续全力推进科研攻关,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资源 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显著提升 深圳湾实验室正式入驻光明,是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显著提升的一个缩影。今年4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光明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若干意见》出台,为光明的发展插上了新一轮腾飞的翅膀。5月2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又为光明科学城的空间布局设定了坐标,描绘了一幅“打造开放创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绿色智慧之城”的宏伟蓝图。 位于新湖街道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是光明科学城首个正式动工建设的土建项目,年内将完成建筑封顶,建成后将为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脑模拟两大科技基础设施关键科学设备提供配套承载空间。 即将于8月开工建设的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综合楼,选址于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核心区。大科学装置核心区是光明科学城规划“一主两副”科学装置集群中主科学集群的核心区域,规划布局具有内核生长功能的稀缺性世界级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综合粒子设施、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二期等大科学装置作为首批项目入驻该区域。 据悉,在光明区2020年92个重大项目中,光明科学城核心片区范围重大项目36个,总投资9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6.6亿元,占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比重29.5%。 除了大科学装置,光明科学城还集聚了一批高水平大学。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项目正在加快建设,第一批交付的西区生活组团、西区公共教学组团和理工科组团等,已于去年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将于今年9月启用,首批将有4000名学生入驻。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也将于今年启用过渡校区,招收第一批研究生。 除了在建项目,光明科学城还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处于前期筹备阶段。如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将主要建设人体1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人体多模态医学成像、动物多模态成像、分子医学影像探针、医学影像数据解析与可视化等平台。与此同时,2019年与深圳湾实验室一同落户光明的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正在加快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