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机交互风向标:数字华夏携机器人星行侠定义“有感情的AI”》

  • 来源专题:宁夏重点产业科技信息服务
  • 编译者: 刘 悦
  • 发布时间:2025-06-19
  • 6月12日,2025科大讯飞智能交互产品升级发布会于深圳顺利举办。以“交互领航 智启新章”为主题,数百位企业代表、优秀开发者与AI技术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大模型时代的交互新未来。作为科大讯飞生态合作伙伴,数字华夏(深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数字华夏”)携旗下机器人矩阵重磅登场,以多模态交互技术与情感计算能力的创新融合,成为展区焦点。
    作为一家成立于2024年的新锐AI机器人企业,数字华夏总部位于深圳“硬件之都”,致力于“让AI惠及每一个人”。公司已构建起从仿生机器人算法、硬件设计到商业应用的完整链路,产品矩阵涵盖仿人机器人、IP系列机器人、具身智能交互平台等,广泛应用于展厅、零售、文旅、教科研等行业场景。
    此次亮相的IP系列机器人星行侠,定位颜值高、情商高、易使用的商用机器人。作为行业内首款本体、轮式相结合的双形态人形机器人,星行侠以实现机器人规模商用和场景闭环为核心目标,功能设计围绕客户关键场景并推出定制化服务,有望影响服务机器人市场格局。
    星行侠融合科大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的先进能力与数字华夏自研的情感模型,通过表情、语气识别等技术,在对话中可主动识别用户情绪并调整响应方式。例如,面向儿童场景时,机器人可根据对话语境智能调整语速、表情系统、内容与语调,实现更具温度的互动体验,提升人机陪伴的亲和力与情感价值。
    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底座。在声学处理方面,平台集成多模态拾音阵列、降噪板和算法集群,具备出色的去混响、回声消除和声源定位能力。尤其是多模态降噪技术的引入,借助唇形识别与视觉识别,有效解决了多人交互环境下语音识别干扰难题。
    此外,平台搭载的AIUI系统内置超200项官方技能,融合讯飞星火大模型强大的语义理解与知识推理能力,为机器人赋予了类人交互的语言理解和任务处理水平。再结合数字华夏独创的情感模型,形成“颜值+智商+情商”三位一体的机器人新范式,为用户带来沉浸式、拟人化、有温度的互动体验。
    科大讯飞智能交互产品升级发布会聚焦AIUI、机器人超脑、虚拟数字人、讯飞星辰四大AI开发平台的重磅升级,并推出覆盖办公、人力、企业数字化等垂直场景的十大AI解决方案,100+讯飞及生态伙伴的最新成果同步亮相展区。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开放,重新定义万物互联时代的交互范式。
    发布会不仅展现了数字华夏与科大讯飞的技术协同成果,更推动着AI交互从“功能实现”向“情感连接”的跃迁。展望未来,数字华夏将继续深化与科大讯飞的合作,不断提升机器人的智能交互能力。同时,数字华夏还将加大在商业零售、儿童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推广,让机器人走进更多的场景。
  • 原文来源:https://www.robot-china.com/news/202506/17/93198.html
相关报告
  • 《2020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凝心聚力持续助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9-15
    • 回望2019年机器人行业,受到全球经济和国际形势的不利影响,再加上终端需求的放缓、前期爆发的减速,整个市场发展并不理想。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机器人行业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疫情下行业应用增多,化危为机得以发展的企业不少;而实力不足、资金匮乏、技术欠缺的企业则被陆续淘汰。   2019年-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如同过山车般地起伏发展,行业格局出现了一定的动摇和裂变,国内外企业、老牌和新兴企业开始迈入新的竞争和博弈阶段。同时,生产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级的需求日益凸显,工业机器人需求依然旺盛,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仍保持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并持续呈现向好态势。随着云技术、人工智能、新基建5G技术、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难度大幅降低。工业机器人大规模代替传统劳动力进行生产活动是大势所趋。未来,工业机器人将实现更多的功能。在此背景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愈发精彩纷呈。   机器人展   本届主题:人机协作、智联未来   时间:2020年9月15-19日   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展商数:300+   展示面积:56000㎡ 2019年RS现场盛况   今年中国工博会机器人展(RS)将于9月15-19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7.1H&8.1H如约而至!凝心聚力,携手国内外近300家全球知名品牌企业,在5.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上,围绕“人机协作、智联未来”主题,以更高水平更高规格的展示共同打造机器人行业最开放、最多元、最创新的交流合作共享平台。最前沿的机器人技术分享、全球/全国新品首发、最丰富的机器人案例应用场景、疫情下催生的新产品及全新应用解决方案层出不穷,人机协作、智慧物流、工业互联网、新基建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技术等热点在机器人上的融合应用将引爆全场!机器人展(RS)将持续引领全球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应用的发展趋势。   8.1H国际馆 依旧群星荟萃   美的集团首次以上千平米的展示规模亮相机器人展,库卡机器人、美云智数、中央空调、安得智联四大板块首度合体。abb、发那科携带新品全球/中国首发。安川电机将展出至今为止最多的演示机数量。川崎机器人带来新的应用研发成果及方案。爱普生、雅马哈展示规模不减反增,将带来最丰富的全系统产品及方案。史陶比尔、雄克、THK、芝浦机械、IAI、Franka、纳博特斯克、哈默纳科、住友机械、电产新宝、NSK、ATI、onrobot、辛勒肯、斗山等外资品牌,不受国外总部疫情影响情况下毅然决然参展,表明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7.1H 中国馆 首设“智慧物流”专区   今年机器人展上,首次设立“智慧物流”专区,全新打造围绕机器人应用的仓储物流供应链的生态圈,包含有仓储管理系统、物料搬运方案提供、无人化解决方案、抓取机器人、分拣机器人、运输管理系统、AGV/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智能叉车、3D视觉系统、自动识别系统、快速包装系统、机器人自动化物流码垛拆垛系统、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等,囊括了仓储物流上中下产业链。在7.1H“智慧物流”专区,集合了该领域有史以来最多的优质厂商:新松、仙工智能、极智嘉、斯坦德、优艾智合、牧星智能、灵动科技、宾通智能、墨影科技、嘉腾、华睿、蓝芯科技、梅卡曼德、联核科技、汉振、聚时科技等等。另外也有8.1H的史陶比尔、电产新宝、东佑达、科瑞技术、知象光电、信捷动力等,带来了移动机器人和机器视觉产品。   当中新品不断,仙工智能SEER携带全球首发的企业数字化中台系统芒种系统。史陶比尔中国首发自主研发的WFT PF100 AGV自动引导车,专为重型负载设计,赢得了包括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等领域的全球制造商的青睐。灵动科技带来的视觉自主移动机器人(V-AMR)采用视觉与激光融合的导航方式,具备极强大的三维地图构建能力。极智嘉智能搬运机器人M600C、梅卡曼德AI+3D视觉+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等等。   看协作机器人弯道超车、新品不断——人机协作、无所不能   在今年机器人展上将看到众多协作机器人厂商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差异化研发,在不同的细分领域深入应用开拓市场,展现国内外最丰富最前瞻最新颖的协作机器人应用案例。发那科中国首发CRX-10iA全新一代协作机器人,针对小型部件的搬运、装配等应用需求的用户提供精准、灵活、安全的人机协作解决方案。节卡全球首发新一代共融系列协作机器人、JAKA Zu系列协作机器人力控s版。遨博首次带来多机协作组装流水线,多级联动加视觉识别完成八间盒组装产线,多机位,多末端快换,精准定位,喷产品码。新松GCR5协作机器人等组成的GCR5三合一操作台集成了涂胶、搬运和拧钉三个应用,在 3C行业应用广泛。艾利特发布全新CS系列协作机器人。达明携带全球首创内建视觉协作机器人,推出新品Robot TraininKit。非夕继续展出自适应机器人Rizon拂晓。另外,还迎来集萃智造的首度亮相,带来自主研发的三款轻型协作机器人与无人清洗车。同时,迎来了Franka、国机、扬天等知名品牌的重磅回归。   国产化自主品牌的崛起,应用于生物医药、锂电、食品加工等新领域   绿的谐波自主研发的旋转执行器,将谐波减速器、力矩电机、电磁制动器、编码器、驱动器等集成一体。软体机器人模仿河豚自卫形态而仿生设计的柔性夹具ISC气囊式内撑夹具。配天机器人推出最新两款scara机器人。勃肯特推出最新协作并联机器人,IP68防水防腐型机器人,可适用于低温海鲜行业、高温油炸行。艾派科技推出新一代小6轴。广州数控和国机智能带来最擅长的冲压领域最新产品。科瑞技术跨行业应用,带来11米常的整条胶囊咖啡生产灌装线以及全自动胶囊饮品售卖机。沃德精密带来独立研发的固态硬盘全自动包装生产线。东佑达USB组装产线示范展示机和医疗应用设备展示机。还有卡诺普上下料应用的产线,新代科技智慧工厂解决方案,首次参展的鹰钛智能的九轴联动精密弧焊工作站。   建筑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防疫医疗机器人   今年首度亮相的建筑机器人大界,整个展台的生产建造将由自主研发的建筑机器人完成,实现建筑产业从设计到建造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同时智能建造的部分场景,将在现场通过大界的机器人产品实景演示。   宇树科技将带来中国首发A1四足机器人,是国内近似规格奔跑速度最快、最稳定的四足机器人。   上海微电机研究所、海同等携带外骨骼机器人。   除了工业智能化领域,智慧医疗领域机器人的渗透也将凸显。尤其在此次疫情下,催生了大批防疫机器人相关设备。哈工智能携带最新自主研发的用于静脉采血的自决策采血机器人。沃迪携带高通量液体处理系统和自动化核酸提取仪。
  • 《中国机械联机器人分会发布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5-06-16
    •  2025年6月11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器人分会在南京2025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上发布了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 01感知和认知:孤立传感器到融合认知   从孤立传感器到融合认知的进化,将突破单一模态信息的局限性,实现机器人对物理世界的全息化理解。类人的多模态环境感知与本体感知信息的深度融合,形成机器人“身体-环境”的具身统一认知,从而与决策控制有机协同,通过构建对物理和社会环境因果变化规律准确理解的世界模型,支持机器人“感知-想象-推演-决策”的作业闭环。 02决策与执行:执行预设任务到自主决策   机器人的智能化发展正经历从“执行预设任务”向“自主理解与决策”的深刻转变。多模态感知决策动作大模型通过融合分析海量生产数据,构建检索增强系统,将大幅提高机器人复杂决策能力。同时探索复杂交互下的精细作业技能学习与高效生成模型方法,构建混合专家模型系统,与大模型形成大小脑分层智能决策执行体系,实现机器人稳定长程的自主决策与精细操作的高效执行。 03数据采集:人工采集到多样生成   智能机器人的高效学习依赖于数据生态的革新,传统人工采集的方式已无法满足模型训练对大量高质量数据的需求。海量的视频数据与高质量遥操作、运动捕捉数据的混合增强,以及物理引擎驱动的大量的超真实仿真数据增强,将大幅扩充机器人数据生态规模。 04控制架构:云边端协同部署和群体智能   控制架构开始进入云边端协同部署和群体智能进化阶段。分布式云边端协同架构借助AI+ 5G/6G +物联网技术,实现机器人集群的知识共享与进化学习。云端负责全局策略优化,边缘节点处理实时推理,终端执行具体任务,形成高效算力调度体系。机器人集群可通过动态共享经验提升整体作业效率,边缘计算则保障本地化数据处理的实时性与隐私性,支撑更多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 05本体设计:软硬件协同   传统机器人本体设计聚焦于刚性执行机构的运动性能,结构本身缺乏深度集成的智能传感器与嵌入式算力单元,使其无法成为具身智能技术的有效物理载体。因此,需要突破传统硬件范式,软件与硬件协同设计,对本体进行深层次智能重构,使机器人更好的融入AI生态、适应复杂非结构化环境。如多智能传感器与本体深度融合、AI计算边缘芯片在机器人内部或近端的高度集成、机器人适应性与灵巧性的创成式设计等。 06人形机器人:从单一任务到多任务   人形机器人软、硬件系统的技术加快突破与迭代,云端智能提供场景理解与复杂决策支持,边缘计算保障实时响应与安全控制,本体则执行精细操作任务,加速向工业、生活服务、医疗康复、特种作业等多元领域探索,逐步从单一功能执行者向复杂任务协作者的角色转变。 07开发生态:硬件模块化与软件平台化   智能机器人产业的生态竞争已从单一技术比拼升级为体系架构竞争,硬件模块化与软件平台化生态正在逐步形成,通用技术底座架构与能力组件市场的加速构建将有力的推动我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与应用落地,形成集群性产业竞争优势。 08商业模式:产品售卖到价值共创   创新的技术突破为智能机器人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从传统的产品售卖逐渐向价值共创范式转变。设备租赁、效能分成、能力订阅的RaaS(机器人即服务)模式形成商业落地,更为庞大的平台企业+垂直企业的商业生态共创体也正在逐步形成。 09安全:物理安全防护到系统安全体系   智能机器人的安全挑战已从传统的物理安全防护升级为覆盖硬件可靠性、算法鲁棒性、数据隐私性、行为伦理性的系统性工程。随着机器人渗透至医疗、养老、工业等众多高风险场景,从被动防护到主动安全,从单点合规到生态共治,从算法安全到技术信任,将覆盖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 10行业治理:伦理法规、标准和认证   智能机器人标准、安全认证、人机权责划分、数字身份、数据隐私保护等成为重点。随着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未来需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平衡技术创新与社会风险,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机器人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