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全文印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7-12-12
  •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沿海经济带

    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17年10月27日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

    (2017―2030年)

    2017年10月

    目 录

      前言(1)

      第一章 发展背景(3)

      第一节 发展基础(3)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5)

      第三节 战略意义(8)

      第二章 总体要求(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10)

      第二节 基本原则(11)

      第三节 战略定位(12)

      第四节 发展目标(14)

      第三章 空间布局(18)

      第一节 发展格局(18)

      第二节 功能分区(28)

      第四章 岸线布局(36)

      第一节 明确岸线功能布局(36)

      第二节 加强自然岸线保护(40)

      第三节 优化岸线开发利用(41)

      第五章 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打造沿海创新集聚带(43)

      第一节 构建沿海开放型创新体系(43)

      第二节 建设沿海重大创新平台(48)

      第六章 发挥临海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 打造沿海高端产业带(52)

      第一节 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海高端制造产业集群(53)

      第二节 全力构建国际领先的沿海高端制造业(55)

      第三节 积极发展沿海现代服务业(59)

      第四节 加快发展沿海现代能源产业(64)

      第五节 加快提升农业和渔业现代化发展水平(68)

      第六节 全面提升“一心两极双支点”产业支撑能力(75)

      第七章 建设三大沿海城市群 打造世界级沿海都市带(79)

      第一节 形成沿海新型城镇化格局(79)

      第二节 优化提升珠三角世界级湾区城市群(82)

      第三节 培育壮大东西两翼沿海都市区(84)

      第四节 创建独具魅力的沿海特色小(城)镇(87)

      第五节 推进滨海美丽乡村建设(89)

      第六节 强化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联动发展(90)

      第八章 建设滨海旅游公路 打造滨海旅游带(90)

      第一节 优化滨海旅游空间布局(91)

      第二节 加快建设滨海旅游公路(92)

      第三节 构建滨海旅游带(94)

      第四节 高标准完善滨海旅游支撑体系(97)

      第九章 建设陆海统筹生态文明示范区 打造沿海生态绿带(98)

      第一节 构建陆海生态安全格局(99)

      第二节 强化陆海生态系统保护(101)

      第三节 加强陆海环境污染防治(105)

      第四节 推动沿海产业绿色化发展(107)

      第五节 完善海洋公共服务体系(109)

      第十章 构建科学合理的海洋开发秩序 打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先行区(111)

      第一节 全面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制度(111)

      第二节 科学推进集中集约用海(112)

      第三节 有序实施围填海开发利用(114)

      第四节 积极促进海岛分类保护利用(117)

      第十一章 建设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系 打造开放型经济引领区(118)

      第一节 高水平建设自贸试验区(118)

      第二节 强化“一带一路”的重要引擎(119)

      第三节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122)

      第四节 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123)

      第十二章 建设高端公共服务体系 打造沿海高品质生活示范区(124)

      第一节 提升沿海地区就业吸纳水平(124)

      第二节 构筑沿海教育高地(125)

      第三节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127)

      第四节 弘扬沿海特色文化(127)

      第五节 打造优美人居环境(129)

      第十三章 构建沿海大通道 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130)

      第一节 完善沿海快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130)

      第二节 建设陆海互通高效的航运枢纽(133)

      第三节 构建国际化航空运输体系(136)

      第四节 增强城市交通枢纽功能(138)

      第十四章 实施机制(140)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140)

      第二节 落实载体和项目支撑(140)

      第三节 创新体制机制(141)

      第四节 完善监督考评(142)

相关报告
  • 《广东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印发》

    • 来源专题: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信息监测与服务平台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20-09-15
    • 本报讯(记者 孙安然)近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联合港澳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强化近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意见》明确,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科学开发,联合港澳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优化海洋开发空间布局,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上风电、海洋高端智能装备等海洋产业,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粤港澳海洋旅游、海洋文化、海洋金融和航运服务等海洋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海洋科技创新,提升粤港澳海洋观测、监测、预报能力,提高海洋防灾减灾水平。支持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支持建设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南方海洋科学城。探索在境内外发行企业海洋开发债券,发展海上保险、再保险及船舶金融等特色金融业。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要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实行岸线分级分类管理,建立健全海岸线动态监测机制,强化近岸海域和海岛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推进重要海洋自然保护区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加强滨海湿地、河口海湾、红树林、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鼓励人工岸线生态化改造,携手港澳开展滨海湿地跨境联合保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水鸟生态廊道。同时,统筹陆海水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推进珠江口近岸海域综合整治,建立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测系统,建立健全跨境海漂垃圾信息通报和联合执法机制。实施更严格的清洁航运政策,联合港澳建立船舶排放控制监管联动机制,共同推进珠江口水域船舶排放控制管理工作。 《意见》强调,要强化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动作用,深化大湾区与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合作,加快建设大湾区连通东西两翼沿海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以及贯通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大通道,推动形成以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为主体、粤东和粤西港口群为两翼的港口发展格局。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琼州海峡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等沿江、沿海、沿重要交通干线的经济带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跨省区合作平台建设。 同时,要加强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启动化工、海洋、能源、环境、农业等领域省实验室建设,联合港澳围绕网络空间、现代物流、清洁能源、海洋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与香港形成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港口、航运、物流和配套服务体系,拓展港口腹地范围。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有序开发风能资源,加快建设海上风电场。发挥新区海港、空港、海洋及江河水系等资源优势,形成生态优先、陆海联动、产城融合的珠港澳新型合作模式。 《意见》提出,要按照“三步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形成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据悉,为深入推进《意见》贯彻实施,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广东省今后三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确保实现到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目标。 《三年行动计划》着眼《意见》中期安排,量化阶段性目标,提出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举措,主要包括优化提升空间发展格局,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协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等。
  • 《经济日报:以科学规划引领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changjiang
    • 发布时间:2018-11-07
    • 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加上去年4月发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以及今年5月初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沿江三大城市群发展规划均已敲定,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提高沿江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时代变革大趋势,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大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战场。   从“龙头”到“龙尾”,三大城市群的发展水平不同,定位也不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聚焦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长江中游城市群着力在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上下功夫,成渝城市群则要充分发挥重庆、成都双引擎带动和支撑作用,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承担着当好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带动全流域发展的重要使命。此次通过的《规划》,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定位和功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那就是要打造改革新高地,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改革经验,在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先行先试;争当开放尖兵,大力吸引外资,扩大开放,推进贸易便利化,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和升级;带头发展新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双创良好生态,强化关键领域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生态保护提供发展新支撑,实施生态建设与修复工程;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长江经济带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全面把握、统筹谋划。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坚持强化规划引领,形成各项规划相互衔接、有机统一的规划体系,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创新驱动带、协调发展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