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十大关键词盘点》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07
  •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一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攀升、价格战此起彼伏、车企加速出海、汽车“以旧换新”效应显著、飞行汽车与Robotaxi成为新热点。值此迈进2025年之际,《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了2024年中国汽车发展的十大关键词。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1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126.2万辆,同比增长35.6%。预计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650万辆,渗透率超过55%。

    价格战:2024年,汽车行业上演多轮价格战,比亚迪、长安、哪吒等多家车企参与,价格战预计将持续至2025年,毛利率达到15%的车企才能勉强维持生存。

    出海谋增量:2024年前11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突破500万辆,同比增长21.2%。奇瑞、上汽、长安等车企成为中国汽车出口大户,出海步伐加速,谋求新增量。

    “以旧换新”效应显著: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对车市拉动作用明显,全国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申请均突破200万份。

    飞行汽车火出圈:2024年,低空经济持续升温,飞行汽车成为新热点。奇瑞、长安等车企纷纷宣布入局飞行汽车赛道,但飞行汽车的落地应用和商业化运营仍面临挑战。

    Robotaxi元年:2024年,Robotaxi迎来“摘果子时期”。百度Apollo的萝卜快跑、特斯拉的Cybercab等无人驾驶出租车相继投入运营,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城市NOA加速“开城”:2024年,华为问界、比亚迪、小鹏等多家车企向城市NOA发起冲锋,实现城市道路的自主行驶,推动L2级辅助驾驶向L3级跨越。

    固态电池量产表出炉:随着液态锂离子电池密度接近理论极限,固态电池成为行业新焦点。多家机构预测,固态电池有望在2030年后运用到主流电动汽车中。

    行业加速洗牌:2024年,汽车行业动荡洗牌,新势力上演淘汰赛,传统车企进行战略收缩。同时,小米汽车等新势力涌入市场,搅动行业格局。

    合资2.0时代:2024年,反向合资、跨界合资成为新潮流。中外合资双方主动权逐渐易位,中方话语权、主动权增强。合资车企在研发方面更注重中国消费者需求,推动合资进入2.0全新阶段。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08658.html
相关报告
  • 《【中国】2025年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数据解析》

    • 来源专题:新能源汽车
    • 编译者:刘飞
    • 发布时间:2025-09-22
    • 2025年8月,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继续发展。电动车(BEVs)占中国汽车市场的超过三分之一,销量达到68.6万辆,同比增长17%。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s)的销量同比下降7%至31.4万辆,而纯电动汽车(EREVS)的销量保持稳定,为10万辆。这是PHEV车型首次出现显著负增长。 关于电动车出口,2025年8月,中国出口了20.4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103%。这些电动车占中国乘用车出口总数的41%,表明相较于国内销售,出口市场的电气化进程较慢。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灵活应对出口市场的需求,尽管国内电动车普及速度较快,但在出口市场上采取了较慢的推广策略。 在8月的整体汽车销售排名中,完全依赖化石燃料的车型仅有两款车型进入前十名。其中表现最好的是日产轩逸,排名第五,这款紧凑型轿车的销量同比增长了16%。 综上所述,尽管电动车在国内市场的接受度不断提高,但在全球市场中的普及仍需时日。同时,中国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中的地位继续巩固,不仅在销量上占据重要位置,而且在出口方面也表现出色。 插混车型连续下滑反映消费者偏好转向纯电,增程式(EREV)稳定在10万辆表明技术路线分化。品牌格局出现重构迹象,比亚迪主力车型全面下滑:元PLUS(-56%)、宋系列(-52%)、海鸥(-51%);小米YU7上市第三月即交付1.65万辆,跃居全尺寸车型前三;吉利萤火虫连续8个月创纪录。 PHEV市场萎缩可能加速车企向纯电战略转型。中国品牌国内增长见顶,出口成为必争之地,奇瑞、长城等加速出海。预计2025年中国电动车渗透率将达55%,但市场竞争已从"电动化普及"进入"技术迭代与全球化"新阶段。
  • 《年终盘点 | 解锁2020水处理行业十大关键词!》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wangyang
    • 发布时间:2020-12-29
    •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统计,2019年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超过2.1亿立方米/日,污水管网长度达57万公里。 但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仍存较多短板弱项,与实现美丽中国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污水收集管网短板较为突出,毛细血管缺失,管网老旧破损和混接错接广泛存在,南方地区雨污溢流污染较为普遍,污水收集率和污染物消减效能不高。污水集中处理能力不平衡,不少城镇存在较大缺口,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资源化利用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重水轻泥”现象较为普遍,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滞后,无害化资源化处置尚不规范、水平总体不高。 为解决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补齐设施建设短板弱项,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7月31日,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联合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指明了方向。 方案明确到2023年,县级及以上城市设施能力基本满足生活污水处理需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明显提升,城市市政雨污管网混错接改造更新取得显著成效。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和资源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缺水地区和水环境敏感区域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 为了保证《实施方案》落到实处,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将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策保障,强化监督管理。未来采取的措施包括推动污水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和污泥处理处置全流程监管能力建设。组织开展进入纳管工业废水排查清退工作。积极推广“厂网一体化”运营模式。加强管材和施工质量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