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5将刺激印尼国内棕榈油需求增长200万吨》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27
  • 据印尼媒体2月19日报道,印尼棕榈油业内高管表示,B35政策--将基于棕榈油的生物柴油混合比例从30%提高到35%--可能使印尼国内棕榈油的需求增加200万吨。

  • 原文来源:https://newenergy.in-en.com/html/newenergy-2419262.shtml
相关报告
  • 《生物柴油的需求仍是棕榈油走向的关键》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dingqian
    • 发布时间:2017-01-08
    • 2016年以来,棕榈油期货呈现明显的多头趋势,年内涨幅约32%。2016年8月份以来,棕榈油期价突破前期盘整区间后持续上涨,截至12月20日收盘,棕榈油主力1705合约报6428元/吨,再创年内新高,日内涨幅2.19%。 不仅是棕榈油,近期在国际油市“暖风”之下,豆油、菜油等油脂类期货价格全部受到提振。石油减产协议推升原油价格突破并站稳50美元/桶关口,生物柴油价格受到支撑,尤其是棕榈油与原油走势相关性自2015年年初以来大幅提升,因头号棕榈油生产国印尼将生物柴油补贴大幅提高三倍。从长期消费角度来看,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主要进口国的进口需求下滑,生物柴油行业的需求仍是棕榈油价格走向的关键。 从国际市场来看,中国、印度是棕榈油的主要需求国和进口国。2015年12月14日中午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发布官方棕榈油11月产量库存数据。从相关数据可一窥近期棕榈油供需状况:11月马来棕榈油产量为157万吨,环比10月的168万吨下滑了6.1%,低于市场预估的163万吨;11月马来棕油出口137万吨,较上月143万吨下滑4.2%,高于市场预估的129万吨;最终11月底马来棕榈油库存较上月增加5.2%至165.6万吨,略低于此前市场预估的169万吨。报告整体中性偏多。出口方面,11月马来西亚棕油出口继续下滑,主要受印度及欧盟进口量减少拖累,其中印度环比减少7.25万吨,欧盟环比减少6.36万吨;但中国进口环比增加3.05万吨,11月马来西亚棕油出口量总体好于市场预期。 中国方面,美尔雅(600107) 期货农产品(000061)研究小组认为,2016年11月及12月上旬,我国棕油进口利润打开,买家订船增加,使得11月马来西亚出口至中国的棕油量环比增加;不过进入12月中旬,华南及华北则再次出现进口倒挂,抑制买家定船积极性。截至12月14日,中国棕榈油港口库存29.35万吨,环比上月同期增加4.4万吨,但仍远低于往年同期;加之国内临储菜油拍卖持续火爆及豆油库存降低,11月下旬以来国内棕油现货价格再次走升。美尔雅期货研究表示,总体上,对于2016年最后一个月马来西亚棕油的产量,维持环比继续走低预期,预估值在160万吨-170万吨之间,低库存支撑马盘棕榈油继续高位运行,支撑位上移至2950点-3000点区间。棕油低库存、临储菜油拍卖成交良好等支撑,短期包括棕榈油在内的国内三大油脂将延续高位运行。总部设在伦敦的投资银行VSA资本有限公司(VSA Capital)表示,中国棕榈油库存偏低加上2015/2016年度厄尔尼诺现象持续等因素,将会支撑明年棕榈油价格。
  • 《天然气需求将持续增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18
    • 12月12日由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联手国际能源署(IEA)共同举办的“天然气市场形势与安全供应”报告会举办,双方专家围绕“2019天然气发展和全球天然气安全”“煤改气与天然气前景”“中国气电产业发展”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学峰在致辞中表示,全球能源加快向低碳清洁化转型,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低碳能源,越来越为各国青睐。在即将过去的2019年,全球天然气消费继续保持3%以上的增长,虽低于上年,但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水平。亚洲继续引领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中国更是其中最具活力的市场。 对于世界天然气市场,IEA天然气、煤炭与电力市场部主任PeterFraser认为,到2024年预测期内在,天然气需求将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世界天然气消费刷新了纪录,同比增长4.6%,为2010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量的45%。中国和美国是这一增长的主要贡献者,经济增长、“煤改气”以及恶劣的天气影响是增长的主要动因。预计到2024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将以年1.6%的速度增长,恢复到2017年前的水平。但2018年这种强劲增长也不会是常态。 IEA报告显示,工业仍然是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将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到2024年占全球消费增长的46%;由于可再生能源和煤炭的激烈竞争,预计天然气发电的消费量增长较缓,但发电仍是天然气重要使用方向之一,到2024年将占总需求的近40%。 IEA认为,在新兴亚洲经济体和中国的引领下,天然气在中期内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尽管在诸多地区天然气产量在增加,但是大多数的进口仍然来自美国LNG和中亚的管道气,LNG贸易将继续带领天然气市场国际化,同时也是亚洲和欧洲供应增量的主要来源。全球LNG贸易的扩大带来了市场价格的趋同,同时市场驱动的定价机制也在各个地区进一步发展。目前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天然气改革是保证长期内竞争性价格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全球对天然气的需求,尤其是液化天然气(LNG),呈现出强劲增长的态势。据估计,2018年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4.6%,创2010年以来的新高。而LNG的需求增长更快,其贸易额连续三年呈两位数增长。2018年,超过5000万吨/年投产的液化量(相当于720亿立方米/年)使得液化天然气的交易量增长了10%,高达4200亿立方米/年。在LNG市场,买家需要更加灵活的购买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