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在武汉科技转化签约今年超10亿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02
  • 今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在武汉签约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金额已超过10亿元。这是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获悉的。

    据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袁志明介绍,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院属各单位共有35家研究所、81个团队、280余人在武汉进行创新创业,仅2017年就促使武汉市企业新增销售收入18.28亿元,新增利税3.06亿元,培育和支持了35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武汉发展壮大。

    袁志明说,中国科学院今年在武汉已举办4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包括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在武汉扩建5G高速公路、中国科学院水生所携手企业进行鲌鱼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等技术,首选的全国转化地均为武汉。

  • 原文来源: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6/414854.shtm
相关报告
  • 《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专场30个项目签约落户武汉》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0-20
    • 10月19日,2020年第四批科技成果转化•中国科学院新材料与智能制造专场签约活动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举办。30个合作项目签约,总签约金额近7亿元。 本场活动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局、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主办。 活动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领域。“北斗导航用介质滤波器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8个来自中国科学院的优秀项目进行了路演,“复合材料胶接技术在船舶结构中的应用”等30个中国科学院与武汉企业合作项目签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13家科研院所150余项最新成果现场发布。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高压智能套管关键技术研究及样机试制项目,攻克特高压套管研制这个“卡脖子”技术。据介绍,该项目的实施有助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加快高端套管的国产化和智能化进程,实现国外同类产品替代,提升我国电网的运行安全水平,同时也将带动相关上下游企业发展,为我国经济内循环注入新动力。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邓鹏飏研究员团队研发的新一代光伏粘结剂——光伏密封用US树脂,与传统有机硅密封材料相比具有低收缩率、耐腐蚀、低成本等优势。该项目面向20亿元的光伏密封材料市场,实施后预计3年内可以实现产值过亿元。 今年7月,中国科学院与湖北省签署了新一轮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将面向湖北省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战略合作,为湖北加快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本场活动的举办是落实新一轮院省合作协议,推动中国科学院创新成果在武汉转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将更好地推动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资源和武汉市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实现优质科技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
  • 《中国科学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去年助社会企业增收4269亿元》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29
    • 石墨烯、虹膜识别、光生物技术……这些“高大上”的科技成果正在走出实验室,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记者从27日开幕的“中国科学院应用成果展(深圳)”上了解到,中国科学院设立了专项计划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17年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269亿元。 从虹膜手机到石墨烯保温杯,从迅速辨识特定对象身份的步态识别技术到具有护眼作用的电子墨水显示屏,在中国科学院应用成果展(深圳)的现场,50多个具有重大突破、有核心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民生领域项目正在集中展示。 石墨烯保温杯的技术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由于使用了石墨烯相关技术,这款保温杯可以使沸水在几十秒内迅速降温到60摄氏度以下,便于人们饮用。 目前,中国科学院设立了“科技服务网络计划”,围绕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能源结构优化、制造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和人口健康、生态文明建设5个重点领域,支持院属机构通过创新创业的形式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院属研究机构将科技成果转移至新创企业进行“二次开发”。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科学院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社会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269亿元,新增利税514亿元;中国科学院院所投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30亿元和净利润1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