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肝脏中的主要细胞类型—肝细胞抵御诸如科萨奇病毒等多种病毒感染的分子机理!》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10-30
  •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题为“Hepatocytes trap and silence coxsackieviruses, protecting against systemic disease in mic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肝细胞(hepatocytes)在帮助肝脏抵御疾病上扮演的关键角色,肝细胞是肝脏的主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结果有望帮助科学家们开发出治疗病毒性疾病的新药。

    研究者指出,肝细胞能帮助机体控制诸如科萨奇病毒等常见病毒的感染,同时还能有效抵御其它多种病毒的感染,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以来被认为能帮助清除血液中化学毒素的细胞—肝细胞或许还能作为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分,从而帮助药物有效增强机体抵御多种新发病毒感染的能力。研究者Taishi Kimura说道,如今肝细胞已经进化出了能够吸收并沉默多种不同病毒感染的能力,从而就能减缓其在机体中扩散及诱发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

    研究者Whitton及其同事长期以来对科萨奇病毒进行研究,该病毒能通过粪口途径来进行传播并引发一系列疾病症状,比如发烧、咽喉痛、腹泻、脑膜炎和心肌炎等,这种病毒之所以以来自纽约市的科萨奇镇命名是因为上世纪40年代末期,研究人员从该地的一名患者机体中首次分离到了科萨奇病毒。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当小鼠感染了名为科萨奇病毒B3(CVB3)的卡萨奇病毒时,小鼠就会经历明显的肝脏损伤,包括肝细胞的损伤和死亡等。

    肝细胞与其它类型的细胞一样能够表达名为卡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coxsackievirus-adenovirus receptor,CAR)的细胞表面蛋白,CVB3能利用CAR来进入宿主细胞,因此研究人员对肝细胞中缺少CAR的小鼠进行工程化改造,结果发现,工程改造后的小鼠并不会被CVB3感染;此外,当这些突变小鼠被CVB3感染后,其机体肝细胞并不会受到重大损伤。然而,与非突变的同胞相比,CVB3感染的突变小鼠所出现的疾病症状要严重得多,肝细胞被保护的突变体小鼠机体中会快速出现高水平的病毒,而且其体重会减轻,同时还会出现心脏炎症等并发症,并更容易死于感染。

    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当被CVB3感染时,普通的肝细胞有助于保护机体其它部位免于病毒的侵害,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者为这一结果找到了更多的支持,他们发现,当肝细胞吸收CVB3时,其会利用名为IRF1的免疫蛋白来快速关闭病毒的复制,尽管被感染的肝细胞会被所摄入的病毒影响,但肝脏自身却并不会表现出严重的炎症反应,而在其它病毒感染的器官中则会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比如心脏和胰腺等。如今研究人员已经知道,肝脏中其它水平较低的细胞类型(比如Kupffer细胞)也能够诱捕并中和血液中循环的病毒,而且肝细胞还没有被认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肝细胞确实能够发挥该功能。

    考虑到肝脏的尺寸较大,而肝细胞组成了机体中一种主要的细胞类型,这在研究人员看来,肝细胞似乎不太可能只是为了抵御一个家族的病毒而发生进化,研究者推测其行为可能更加广泛,就好像一块抗病毒的“海绵”一样,能在感染早期从血液中吸收多种类型的病毒,从而来帮助减缓并限制机体其它部位的感染,此外,研究者补充道,能以这种方式吸收病毒的肝细胞或许会受损或损伤,但对肝脏的损伤也只是暂时的。研究者Whitton说道,肝细胞拥有非凡的再生能力,这或许是一种适应性,且与其抗病毒作用相关,而并非是与众所周知的抗毒素作用有关,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毒素的威胁或许并不够大,且不足以造成这种适应性的压力,但病毒可能已经造成了威胁。

    研究者Whitton及其同事还指出,包括SARS-CoV-2在内的其它病毒也会引发适度或者暂时的肝脏损伤,而这与在CVB3的感染相似,这或许再次表明,肝细胞的防御角色或许会远远超过科萨奇病毒,同时研究人员还想继续深入研究阐明肝细胞是否以及如何能够有效抵御SARS-CoV-2及其它病毒的感染。研究者表示,肝细胞用来沉默CVB3感染的蛋白IRF1能通过激活一系列抗病毒基因的表达来发挥作用,其中每一种抗病毒基因似乎都能适应来沉默一组病毒的功能。

    通过主动摄取血液中循环的病毒,肝细胞或许就能充当第一道警报机制来帮助激活宿主机体其它免疫系统的元件,从原则上来讲,未来的药物疗法或能增强肝细胞对病毒的摄入,从而在没有其它选择时抑制严重的感染,比如新的人类感染性病毒。这种肝细胞反应可能会转变成为人类抵御新发病毒免疫反应的关键部分。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2003-020-01303-7;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0-main-cell-liver-key-role.html;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780033.html
相关报告
  • 《Cell:开发出病毒感染实时成像技术,从而实时监测细胞中的病毒感染》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0-11-16
    •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胡布勒支研究所和乌特勒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先进的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病毒感染。他们预计这种技术可用于研究多种病毒,包括导致目前大流行病的新冠病毒SARS-CoV-2。因此,这种被命名为病毒感染实时成像(virus infection real-time imaging, VIRIM)的技术对于深入了解病毒在人体中的感染情况非常有价值。最终,这可能为病毒感染带来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1月13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ranslation and Replication Dynamics of Single RNA Viruses”。 病毒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全球爆发的SARS-CoV-2对个人身心健康和经济造成的巨大后果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入侵者 RNA病毒是一大类以RNA形式携带遗传信息的病毒,RNA是一种类似于DNA的分子。RNA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劫持宿主细胞的许多功能,并将它变成一个病毒生产工厂。这样一来,这种病毒入侵者就可以迅速在有机体的细胞内进行复制。新的病毒颗粒随后通过呼吸道等地方释放出来,可以感染其他人。RNA病毒的例子包括冠状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寨卡病毒和肠道病毒,其中肠道病毒包括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引起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柯萨奇病毒以及引起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的脊髓灰质炎病毒。 在此之前,现有的技术只能提供病毒感染细胞的快照。换句话说,科学家们可以观察到某个时间点的受感染细胞,但无法从头到尾监控病毒感染的过程。这种新开发的显微镜技术VIRIM改变了这一点:胡布勒支研究所的Marvin Tanenbaum及其团队和乌特勒支大学的Frank van Kuppeveld及其团队开发出这种先进的方法,有了这种方法,可以在实验室里非常精确地可视化观察病毒感染的整个过程。论文第一作者Sanne Boersma说,“这种新方法使得我们能够解决许多关于病毒的重要问题。” 经过荧光标记的病毒 这种方法在肠道病毒中使用了SunTag--一种由Tanenbaum先前开发的技术,van Kuppeveld在这组病毒中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SunTag被引入到病毒的RNA中,用一种非常明亮的荧光标签来标记病毒蛋白。通过使用这种荧光标签,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病毒蛋白,这使得人们能够看到病毒何时、何地、如何快速地产生它的蛋白并在其宿主细胞中复制。VIRIM比其他方法灵敏得多:可以检测到单个病毒RNA产生的蛋白。这使得人们可以从一开始就追踪病毒感染的过程。 竞争 细胞在感染病毒后,利用自己的防御系统来检测和消灭病毒。一旦病毒进入细胞,病毒和宿主细胞之间就会产生竞争:病毒的目的是劫持细胞进行自我复制,而宿主则极力阻止这一点。利用VIRIM,这些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这种竞争的结果。他们发现,在一个细胞亚群中,宿主细胞赢得了竞争。Boersma说,“这些宿主细胞被病毒感染了,但病毒不能复制。”这引发了Boersma和她的同事们的好奇心,并促成了一项新的实验。 病毒的致命弱点 这些研究人员通过增强宿主细胞的防御系统来帮助它们。结果发现,在这种防御系统实现增强的细胞中,第一次的病毒复制往往就失败了,这使得病毒无法接管宿主。Boersma解释道,“复制过程中的第一步是病毒的致命弱点:这个时刻决定着病毒是否能进一步传播。如果宿主细胞在感染之初没有设法消除病毒,那么病毒就会复制并赢得竞争。”Boersma和她的同事们使用了一种微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来测试VIRIM。这个病毒科的成员可以引起从普通感冒到小儿麻痹症等严重疾病。 VIRIM能够识别多种病毒的脆弱阶段。这些研究人员期望该技术对研究包括SARS-CoV-2在内的许多威胁生命的病毒有价值。Boersma解释说,“了解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病毒的致命弱点。这些知识可以促进治疗方法的开发,比如,在病毒生命的脆弱时刻进行干预的治疗方法。这使得我们能够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有望减轻病毒对社会的影响。”
  • 《Hepatolog:揭示戊肝病毒进入并感染宿主细胞的分子机制》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23-02-14
    • 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原因,每年大约都有7万人因该病而发生死亡;尽管戊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科学家们对该病毒的生命周期知之甚少,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Hepatology上题为“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odulates hepatitis e virus entry in human hepatocytes –HEP-22-1113”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鸿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戊肝进入并感染细胞的分子机制。 研究者表示,名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ER)的特殊蛋白在病毒颗粒穿透细胞的过程中扮演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研究发现或有望帮助开发抵御人类戊肝的新型疗法,因为目前已经有针对EGFR的药物获批用于抑制该受体的活性和作用。而研究者对于戊肝的研究相对较少,原因之一在于大约三年前他们才开发出了用于研究的强大细胞培养模型,如今研究人员就能利用该模型调查病毒是如何感染细胞的。 文章第一作者Jil Alexandra Schrader说道,我们在一些细胞系中利用该药物在病毒进入时抑制EGFR蛋白的活性,在这些培养物中,我们观察到被感染的细胞明显减少了,为了核实这一点,研究人员利用共受体被过度生产的细胞培养物进行研究,在这一情况下,所发生的感染要比未处理的细胞要更多一些。这或许就表明,EGFR蛋白对于病毒进入细胞的机制非常重要,此外,该蛋白质中位于细胞外部并能与配体结合的部分对于病毒的进入尤为重要,如果其发生缺失的话,病毒就无法穿透细胞,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是否在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还存在其它因素发挥作用或者是否这些受体自身就能引入病毒。 以丙肝病毒为例,众所周知,甚至会有更多的受体参与到了病毒进入细胞的过程中,这或许也可能是进行戊肝病毒研究的情况。EGF受体参与感染的证据特别有趣,因为目前有获批的药物能抑制其活性,这些药物被批准在欧洲和美国用于治疗特定的癌症类型,这些癌症中受体处于过度活跃状态且会引起细胞的失控生长。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制剂是否能作为抵御戊肝感染的一种新型疗法。 综上,本文研究结果为揭示戊肝病毒的生命周期提供了新的线索,同时识别出EGFR或能作为未来科学家们开发抵御戊肝感染的抗病毒策略的一种潜在的可能性靶点。 原始出处: Schrader, Jil Alexandra1; Burkard, Thomas Leon1; Brüggemann, Yannick1; et al.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odulates hepatitis e virus entry in human hepatocytes –HEP-22-1113, Hepatology (2023). DOI: 10.1097/HEP.000000000000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