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压氢还原过程中,二氧化钛的结构演变》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7-23
  • TiO2可以应用到光催化,光伏电池和半导体等领域。因此,近年来对,生产具有改进性能的还原TiO2的方法相当有意义。其中黑色TiO2是一种能够吸收整个可见光谱的材料,具有很强的光催化H2从水中释放的活性。黑色TiO2通常是通过将纳米粒子纳米粒子,暴露在20 bar的H2气氛中生产。所得到的还原纳米颗粒包含结晶TiO2核和无序壳,但是其化学组成和原子结构尚未详细建立。另外黑色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活性与其表面上形成无定形层之间直接联系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采用经典的反作用力场(ReAXFF)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第一原理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验证,获得了锐钛矿型TiO2的高温高压氢化的直接、原子的观点和所得材料的结构。

    成果简介

    近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Sencer Selcuk和Annabella Selloni(共同通讯)作者等人发现,虽然在紫外光下,氧化钛(TiO2)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但是如何将其光活性扩展到可见光谱部分一直是一个研究课题。现在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高压和高温氢化,其导致具有结晶核和吸收可见光的无序壳的“黑色TiO2”纳米颗粒减少。作者利用锐钛矿TiO2表面和纳米粒子,在高温和高氢压下的第一原理验证反应力场分子动力学模拟,阐明了黑色TiO2的形成机理和结构特征。模拟结果显示,在H2与表面氧原子反应时,产生的表面氧空位向材料内部扩散,但在纳米粒子的{001}面上遇到高表面迁移的屏障,这引发表面无序化。除了确认氢化无定形壳在黑色TiO2的光活性中起关键作用外,这项研究成果还提供了在光催化水分解条件下,在常规锐钛矿纳米晶体上观察到的无序表面层的性质的见解。相关成果以“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during reduction in high-pressure hydrogen”为题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本文报道了锐钛矿TiO2纳米粒子的高压氢化模拟,发现将这是TiO2光活性扩展到可见光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研究发现模拟纳米粒子的性质与黑色TiO2的实验观察结果一致。揭示了不同锐钛矿表面终止和各向异性VO扩散,在氢化纳米粒子的形成和结构中的关键作用,证实了还原和表面无序,在其性质中的至关重要性,并且还表明控制a-001表面的量。已经设计了许多程序用来微调减少和无序的实用工具。这个结果提供了在光催化水分解过程中,锐钛矿纳米晶体上形成的氢化非晶层结构的相关见解,以及氢处理在其它光活性半导体氧化物中的作用。

    文献链接: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during reduction in high-pressure hydrogen(Nat. Mater., 2018, DOI: 10.1038/s41563- 018-0135-0)。

相关报告
  • 《蓝色的二氧化钛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1-30
    • 将二氧化碳(CO2)转化为可用燃料一方面可以提供可持续的能源,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可谓一举两得。现在,来自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二氧化钛(TiO2)的光活性催化剂,可以工业化地利用二氧化碳来制备所需的燃料(Sorcar等人将这一科研成果发表在了《Materials Today》杂志上。 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的Su-Il In解释说:“我们开发的这种基于二氧化钛(TiO2)的光催化剂,能够将二氧化碳有效地转化为甲烷。我们科研的主要动机是:合理利用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可用的燃料。” 光催化剂由蓝色二氧化钛的纳米颗粒组成,通过在低温(350℃)下将TiO2暴露于NaBH4中半小时即可制造而成。这个工艺是对先前方法的重大改进,因为它不需要在高温等苛刻的条件下便能生成二氧化钛纳米粒子。 当用铂纳米颗粒敏化时,光催化剂促进光激活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CH4)。该转换效率很高,可达到12.4%的量子产率,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光催化二氧化碳减排的新记录。 产量的提高取决于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表面结构的变化。二氧化钛纳米粒子是一种具有较宽带隙的半导体,这就限制了其对太阳光的吸收。但是通过在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中引入缺陷,通过还原过程可以对带隙进行改性,从而来改善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能。 Su-Il In说:“通过添加少量的贵金属铂,光催化剂将CO2还原成甲烷的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还原过程会在纳米粒子的外面形成一个无序的壳层。随着Ti3 离子的存在,会使价带边缘向上移动,而导带向下移动以减小整体带隙的宽度。这就使得其对可见光部分的吸收得到了加强。 尽管TiO2光催化剂的还原效果很好,但是其稳定性仍是该应用所需的主要关注点。 “虽然合成的光催化剂在30小时内表现出稳定的性能,但现在我们仍然致力于进一步提高这种光催化剂的稳定性。 该团队还希望用更便宜的助催化剂来替代铂纳米粒子,以进一步降低成本,使光催化剂更具商业可行性。用其它助催化剂物质改性蓝色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也可以产生其它烃(例如乙烷)。
  • 《二氧化钛纳米结构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回顾》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chenfang
    • 发布时间:2015-01-29
    • 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这是因为它们一些发展前景很好的性能,比如生物相容性和强耐腐蚀性。使用选择性电化学阳极氧化方法,并且提供大表面积和高粗糙度,这些创新的形态特性可以在纳米级别轻易的调节。本文选择了那些具有大量潜在生物医学应用价值的形态进行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