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5MW组件+跟踪支架一体化光伏解决方案,天合光能助力阿尔巴尼亚打造绿色可持续未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10
  • 近日,全球领先的光伏和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合光能开始向位于阿尔巴尼亚的特罗波亚区(Tropojë)的系统级光伏项目交付67.5MW的一体化光伏解决方案。天合光能向客户提供了具有超高性能的至尊670W双面双玻组件,配备开拓者1P单排跟踪支架,该项目也是欧洲首批实施开拓者1P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名为“蓝色项目”(Project Blue),总装机容量为67.5MW,项目地位于阿尔巴尼亚费里市(Fier)Sheq-Marinas村,地处阿尔巴尼亚西南部低地,是全国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之一。天合光能为该项目提供了至尊670W超高功率组件,并配备全系列开拓者1P跟踪支架,及相关的售前、交付服务,共同组成一体化解决方案,彰显了天合光能作为系统级供应商的雄厚实力。项目预计今年年底竣工,建成后年发电量约为108,000MWh。

    Resource:Blessed Investment

    项目场地位于沿海地带,容易受到强风荷载和盐雾的影响,而且位于容易发生水灾的沼泽地带。天合光能进行了深入的气候环境试验,以确保在高腐蚀环境下,钢结构件的30年抗腐蚀性能;面对临海高风速工况,开拓者1P的特殊结构形式完全满足了高风荷载的设计要求;针对沼泽地貌,特殊桩结构设计以确保桩基稳固;从而确保在恶劣环境下跟踪支架30年以上稳定运行。在克服了重重挑战后,项目最终成功落地,天合光能至尊670W双面双玻组件及开拓者1P跟踪支架的组合在恶劣环境下展现出了超高可靠性和出色的产品性能。

    天合光能至尊670W超高功率组件曾多次获得全球权威独立第三方光伏测试机构PVEL加严可靠性测试“最佳表现”,全面通过“一标五严”六项测试,即一项标准静态载荷测试以及不均匀雪载、极限低温载荷、冰雹冲击、多倍动态机械载荷、风洞极限风速实验等五项加严测试,多维度展现出其卓越的机械载荷可靠性。2022年国内最强台风“梅花”在浙江登陆时,天合光能至尊系列组件在极端台风天气下“稳如磐石”,组件完好无损,以可靠品质护航客户价值。此外,今年5月,天合光能至尊系列获得了TÜV莱茵颁发的全球首张海上光伏产品认证证书,在“三高三强”(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风、强浪、强降水)的海洋环境中,至尊组件的可靠性再次得到认可。

    该项目由阿尔巴尼亚公司Blessed Investment和Matrix Konstruksion共同开发实施,是巴尔干地区首个无政府补贴的地面电站项目。Blessed Investment总裁Besnik Leskaj表示:“我们的目标是生产清洁能源,减少碳足迹,为阿尔巴尼亚打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很高兴天合光能作为重要的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助力实现这一目标。” Matrix Konstruksion总裁Arian Leskaj也特别强调了此次与天合光能愉快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并从投资者与开发商的角度,表达了希望未来有机会扩大与天合光能的业务合作的意愿。

    天合光能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负责人Gonzalo de la Viña表示:“该项目是我们在东欧光伏项目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重大里程碑,特别展现出了天合光能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的能力,涵盖了从初期咨询到设计、实施和项目后支持的整个过程。天合光能致力于成为全球光伏智慧能源解决方案领导者,此次项目必将为天合光能未来在欧洲开展类似项目奠定基础。”

    在全球助力碳中和的当下,天合光能不负“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的使命,智取每一缕阳光,生产更多清洁能源,为阿尔巴尼亚、也争取为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打造更可持续的未来。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24480.shtml
相关报告
  • 《华为智能光伏助力信承瑞打造绿色低碳工厂》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16
    • 当前,在能耗“双控”与江苏实行市场化电价改革的政策背景下,江苏很多企业纷纷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华为智能光伏联合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承瑞”)建设了一期8MWh储能电站、1.6MW光伏电站的光储项目,也助力其成为江苏第一个实现“光储一体化”的民营企业。   作为分布式光伏领域典型的优、光、储全产品光伏项目,该项目自2020年3月光伏并网以来,节省电费456万元。储能自去年3月并网以来,累计收益290万元,峰谷套利月均收益16万元/月,实现安全用电与投资双收益。   园区内样板点:华为&信承瑞8MWh储能电站 信承瑞作为国内最大的高速铁路接触网及电缆制造商,对设备连续性生产要求高,为了保证给关键连续性生产设备提供稳定安全的供电,华为智能光伏助力信承瑞打造的储能电站项目进行了传统电站的智能化改造,配置智能组件控制器,采用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打造一体化行业绿电解决方案。 信承瑞选用的华为行业绿电解决方案2.0,能够实现无缝并离网切换,有效避免停电损失;支持离网连续故障穿越,更优电能质量;智能组串式储能具备电芯级AI内短路检测、电池包级主动安全关断、电池簇级过流保护和故障隔离、系统级消防智能联动保护等四重安全防护,直流拉弧0.5秒内快速识别,紧急情况下触发0V快速关断,实现储能系统的主动预警,主动安全。此外,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原核AI匹配,提高绿电消纳2%,提升预警分析,需量优化,降低基本电费10%,计算点位数量大于2%。 项目应用了基于平台的智慧能源综合管理服务,将发电曲线与用能曲线精准匹配,实现“源网荷储用”一体化协同,通过能源数字化、精准预测、数字孪生、最优经济调度、辅助交易决策等数字化手段,在助力企业降碳的同时,节能降本增效,提升用能安全。同时基于平台的经济收益分析,实现储能全景数字化综合管理,基于平台的光、储、用一体化智能调度,助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保障储能稳定运行,持续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此次华为智能光伏与信承瑞合作共建的储能电站,将用于满足企业生产和日常运营需要。“光伏+储能”的模式不仅能够帮助解决信承瑞在产业快速发展之下厂区稳定可靠用电的需求,并可以积极应对能源转型危机带来的压力和不确定因素;从经济性来讲,“削峰填谷”的精细化能源管理还可以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助力打造绿色低碳工厂。 信承瑞技术有限公司 信承瑞是轨道交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运维服务商,新能源新材料连接系统解决方案引领者和探路者,总部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经开区,工厂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是集团研发、生产轨道交通接触网线材、中高压电力电缆及电缆附件、新能源材料和动力连接、检测设备以及各类电气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的主要基地。
  • 《绿色建筑的创新趋势,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正扑面而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7-21
    • 继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2022年3月中国工程院发布重大咨询研究成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能源、电力、工业、建筑、交通、碳移除等方面,系统开展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研究并提出八大战略,其中第一条便是:“节约优先战略,秉持节能是第一能源理念,不断提升全社会用能效率”。 建筑行业一直都是能耗和碳排的重要领域,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公布数据,2018年我国整体建设过程的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的51.3%;全过程总能耗21.47亿吨,占全国总能耗的46.5%,建筑运行能耗占到建筑全过程总能耗的25%。 在中国投资建设领域拥有近20年综合服务运营经验的中建政研集团,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生态圈构建和推动案例,对于降碳排、降能耗的绿色建筑发展趋势有着更多细致的个案观察。中建政研集团绿色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国强就提供了另外一组数据:从建筑行业全链条进一步细分,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为27.2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28.3%,占建筑全过程排放总量的55.21%;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为1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1%,占建筑全过程排放总量的1.93%;而较容易实现碳减排的建筑运行阶段,对应的碳排放为21.12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21.9%,占建筑全过程排放总量的42.87%。 正因为如此,魏国强分析判断道:“推广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是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路径和重要措施。” 政策方向:建筑行业降碳排、降能耗空间巨大 在建筑行业内推广绿色建筑由来已久,据魏国强介绍,早在“十一五”到“十三五”时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均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方面有所涉及,产出一大批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建筑节能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指出了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2020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等七部委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2022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发布了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的公告,要求自2022年4月1日起将建筑碳排放纳入强制计算。 《“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还提出,到2025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3.5亿平方米以上,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0.5亿平方米以上,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全国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0.5亿千瓦以上,地热能建筑应用面积1亿平方米以上,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55%。 目前,我国通过一系列举措相关,在建筑领域的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及碳排放增速由“十一五”期间的7.4%下降至“十二五”期间的7%,“十三五”期间则进一步下降至3.1%。对此,魏国强判断:“建筑减碳领域早已被广大企业当作深入探索的重点领域,尤其是绿色建筑,装配化建造方式、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新型建材等,都蕴藏了不少发展机会。” 技术线路:扑面而来的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 据魏国强介绍,目前实现绿色光伏建筑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两类:传统的BAPV(Building Attached Photovoltaic,指在现有建筑上安装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新兴的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指将太阳能发电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也即建筑光伏一体化)。 BAPV主要应用于建筑闲置空间改造,多通过支架等将普通光伏组件固定在彩钢瓦或者水泥屋顶上;BIPV应用除了屋顶,还可以作为光伏幕墙、光伏遮阳、光伏温室等,应用场景更多。相比于BAPV, BIPV能够让建筑整体更为美观,不需要其他固定结构的特性也使BIPV安全性更高、使用寿命更长,价格上也占据了绝对优势, BIPV比BAPV每平方米节省约160元左右。 特别是从度电成本来看,BIPV更具备显著优势。陕西隆基新能源有限公司的首个旧厂房改造BIPV项目,建在了陕西汤姆森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屋顶上,总装机容量226千瓦,共安装1708块,单块135瓦隆顶组件,预计首年发电量约25万度,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25年的总发电量约563万度,总计相应可节约标准煤193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349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1吨。 另据上市公司森特股份发布的BIPV解决方案测算,以北京地区5万平米厂房屋顶计算,假设峰值日照小时数1362小时,安装容量BIPV(1.2MW/万平米)或BAPV(1.0MW/万平米)情况下,BIPV较BAPV发电量提高10%,而运维费用却低0.013元 /W,可见BIPV节能减碳的效益是很明显的。 从环境效益表现来看,根据《BIPV的经济性及环境效益分析——以云南师范大学 120kWp光伏幕墙为例》对光伏幕墙系统进行环境效益分析的结果,该光伏幕墙系统 在25年的寿命周期内可减少约834.66吨标准煤燃烧所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从而产生的环境效益约为76.72万元。 市场趋势:规模化应用引领千亿级别市场 基于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BIPV正被各国快速推广。中建政研提供了一组研究数据:2019年和2020年全球BIPV装机总量已分别达1.15GW和2.3GW,约占全球光伏总装机量的1%;另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2020年BIPV装机容量已达709MW,约占全球BIPV总装机量的七成。 魏国强还提到:“Becquerel Institute预测,欧洲市场BIPV装机量将于2023年达到500MW,而我国现在BIPV装机水平已超过了该指标。” 住建部此前曾提出,我国2020年新增装配式建筑达6.3亿平方米,约占总新建建筑面积的两成左右,即2020年新增建筑面积约为31.5亿平方米,加上我国现有的超400亿平方米建筑面积,这将给BIPV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日,上海市印发了《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在优化能源供应结构、支撑上海市率先碳达峰方面,分布式光伏成为重点发力方向,北京、山东、浙江等近20个省市也先后发布政策支持分布式光伏发展。尤其浙江省更是提出,“十四五”期间新增光伏发电1300万千瓦,积极开发应用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系统。 对此魏国强分析指出:“若我国每年建筑业竣工面积达到40亿平方米左右,假设5%用BIPV替代,仅此一项就是10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BIPV仍处于大规模发展前的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