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油发展助力打造中国海油华北地区首个“碳中和”加油站》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05
  • 由海油发展安全环保公司所属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助力打造的中国海油华北地区首个“碳中和”加油站在津揭牌。此举不仅进一步树立了中国海油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的绿色低碳典范形象,更彰显海油发展在中国海油绿色低碳转型中的专有价值。 据专业人士介绍,全链条“碳中和”服务是指从前期筹备、核算核证、中和实施到宣传服务等链接全流程的低碳专业咨询服务,涵盖了监测中心低碳咨询评价、碳资产管理、生产经营等多方面的工作内容。2024年,监测中心协助中海炼化下属销售公司开展了油库、加油站、办公楼宇等工作场景的低碳化管理规范编制工作,为炼化销售板块的低碳工作明确了总体架构和管理要求。 2025年1月,监测中心在中海油销售天津有限公司滨海新区东沽石油南路加油站完成了2024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核算,并通过编制交易方案、开展市场询价,开展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交易和注销工作,编制了2024年度“碳中和”评价报告,为滨海新区东沽石油南路加油站出具了“碳中和”证书。 “碳中和”服务是海油发展助力集团公司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集团公司碳交易支持机构,监测中心在2024年已陆续为中海实业海油总部大楼等建筑设施提供了“碳中和”服务。通过对“碳中和”建筑、“碳中和”设施等开展碳排放核算、碳资产交易、碳信用注销、碳中和评价等工作,抵销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有助于中国海油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树立绿色低碳的典范,推动集团公司整体的绿色低碳转型。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0096.html
相关报告
  •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海油在行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1-05
    • 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和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我国能源行业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海油党组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召开务虚会、新能源业务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切实增强加快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所属各单位积极行动,扎实践行绿色低碳战略,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全力推动公司能源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天,在2021年第一个工作日,中国海油把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作为工作例会重要议题进行部署。这背后是中国海油践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定决心,体现着中国海油党组加速推进能源转型的责任担当。 01聚焦政策研判 做好顶层设计 经研院 持续推进政策研究 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简称经研院)持续跟踪国内外有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政策和研究进展,明确新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完善节能减排重大举措,通过与时俱进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保障集团“十四五”规划报告高质量编制。 一是加强政策分析,充实集团“十四五”规划行业环境分析基础;二是协助政策宣贯,强化2030碳达峰要求引领规划管理的理念;三是布置研究任务,探讨碳中和愿景下中国海油的转型路径;四是通过“蓝海沙龙”“学术研讨会”等渠道,积极研讨能源转型,搭建平台,发出海油声音。 研究总院 开展新能源与低碳研究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研究总院)立足集团公司绿色低碳发展需要,深入开展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与管理支持。 一是建立碳排放影响评估技术体系,规范化开展碳排放影响评估工作;二是对标国际一流能源公司,为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三是研究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促进公司低碳转型。 中海油服 制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制定并发布近4万余字的《中海油服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方案从绿色低碳发展总体规划、目标定位及实施方案等三部分对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绿色低碳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2025年,实现具有一定国家认证的绿色产业,包括绿色船舶、绿色平台、绿色工厂等;2026-2035年,具有国内成规模的绿色产业,打造中国前三的绿色油田服务商;2036-2050年,实现行业绿色引领,打造行业前三的绿色油田服务商。 02坚持稳油增气,提升低碳天然气供给能力 南海西部 推进“七年行动计划” 南海西部油气田将稳步推进“七年行动计划”,坚定“2025年上产2000万方”目标,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提升清洁能源占比。为此,南海西部油气田将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以东方13-2气田的成功开发为基础,持续提升海上高温高压气田勘探开发技术;二是以陵水17-2气田勘探开发为支点,支撑天然气勘探开发迈向深海领域;三是以崖城13-1海上储气库建设、琼粤天然气管线建设为重点,全力推动南海万亿大气区建设。 气电集团 创碳中和实践先河 2020年6月21日,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气电集团)与壳牌东方贸易公司签署采购两船碳中和LNG(液化天然气)协议,此举为中国大陆首次引进碳中和LNG资源,开创了中国天然气行业碳中和实践的先河。 碳中和既是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LNG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趋势及有效手段。此次交易用于中和LNG碳排放的碳信用主要来自包括中国新疆、青海、江西的林业碳汇项目,这些项目在吸收温室气体产生碳信用的同时,还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此外,气电集团还与78家LNG行业相关单位签约,打造“中国LNG车辆/船舶产业合作联盟”,共同助力国家交通运输产业的绿色发展。 中联公司 天然气日产破千万 2020年12月19日,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联公司)天然气日产气量首次突破1000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长67%,跃居全国煤层气企业第一,创中国海油非常规油气标志性成果。 当前,中联公司形成了晋南、晋中、晋西陕东三个主要储量区,为中国海油陆上发展奠定有利的资源基础,提供了强劲稳定的天然气供应力。“十四五”期间,中联公司将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战略落地部署,努力提升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和供给能力, 03强化创新驱动,推动新能源新产业规模化发展 作为国内最早探索海上风电业务的中央企业,中国海油于2007年在渤海湾成功安装了中国第一台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有力助推海上风电行业实现零的突破。2020年9月,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位于江苏省附近海域,年上网电量约8.6亿千瓦时,与同样发电量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相比,可节约标准煤27.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7.1万吨。 此外,中国海油还广泛开展海上风电开发与应用的研究和实践。一是推动海上风电与海上油气田开发相结合,降低油气田开发用电成本,减少油气开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二是有序实现产业协同,建立海上风电行业良性发展的生态链;三是发展海上风电电解水制氢,利用现有石油海底管道送到陆地终端,提供从获取、储存、运输、使用全周期零碳排能源解决方案。 04夯实基础管理,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发展 中国海油8家单位 获评“绿色工厂” 在2020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五批绿色制造名单中,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简称有限海南)和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公司上榜,获评“绿色工厂”。至此,中国海油已有8家单位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称号。 2019年,中国海油所属企业持续开展提标改造项目几十项,2020年,中国海油持续加强环境治理、启动土壤污染环境调研、开展固体废物管控调研等举措层层递进,进一步落实蓝天、碧水、净土等环保要求。以绿色低碳战略为指引,中国海油发布《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坚持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能源企业绿色发展之路。 有限湛江/海南 绘制绿色低碳战略“路线图” 有限海南编制了《绿色低碳战略专项实施方案》,覆盖节能增效、低碳控制体系、环保减排、绿色制造体系、低碳能源供给、绿色低碳文化6个领域,落实15项重点工作,落细41项责任任务,为公司绿色发展划出了“重点”。以有限海南国家级绿色工厂、东方作业公司国家级绿色工厂、有限湛江行业级绿色工厂、南山终端行业级绿色工厂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桥头堡”,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打造绿色品牌,积极融入海南自贸港绿色产业链。 中海化学 以技术促优化 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化学)通过加大节能技术改造、节能专项资金投入,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加速淘汰和改造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促进能源结构的合理与优化;通过科技研发,技术攻关、合同能源管理等形式解决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能耗的因素,促进先进节能成果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对生产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挖掘“大数据”在生产管理方面的应用,优化生产管控信息化平台。 海油财务 积极转型加快布局 中海石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海油财务)以绿色为增点,积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新能源业务布局,对新能源板块等全新战略方向进行布局,力争实现储备项目按计划投放、潜在项目有效跟进,以现有项目融资为抓手营销配套金融服务,以产融结合服务集团新能源产业建设;积极配合集团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大对新建站线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将产业链金融服务与传统信贷业务产品相结合,配合集团炼化、气电产业布局优化升级,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推集团绿色低碳战略落地。
  • 《四川打造川渝首个碳中和加油站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24
    • 合江西加油站航拍图。刘伟摄 在第11个“全国低碳日”当天,全国低碳日重庆主场宣传活动在重庆举行,活动围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题。四川能投作为活动承办单位之一,该集团副总经理严江参加活动并作为特邀嘉宾,在会上向中国石油四川泸州销售分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董建勇做四川首个碳中和加油站的授牌,同时参加了碳惠通2.0及“电碳”“车碳”普惠生态圈启动仪式。 本次实现碳中和的是合江西加油站,位于泸州市江阳区,紧邻重庆。该加油站安装了66K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不仅自身运营过程中消纳了大部分光伏电力,还向电网输送了剩余的绿色能源,着力践行绿色低碳经济的理念。经四川能投双碳公司对该站点的化石燃料燃烧的活动水平、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活动水平等进行盘查统计,并结合最新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因子、电力和热力排放因子等进行计算盘查,确定该站点2022年碳排放量为15.4吨二氧化碳。随后,四川能投双碳公司购入了等量的CQCER(重庆碳减排量)对该站点进行了碳中和,全过程委托华测检测公司进行核定。该项目不仅是四川首座碳中和加油站,也是首个四川项目采用重庆碳惠通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中和的案例,开启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市场互联互通的序幕。 “合江西作为新建的加油站,在建设时就充分考虑到绿电的应用。”董建勇说,合江西加油站的屋顶装有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节约了大量公共电网的电力资源。 “在加油站罩棚上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面积580平方米,采用BIPV一体式光伏组件共计安装180块,装机容量72.9KWP,日均平均发电量约170度,2022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截至2023年6月累计发电约6.4万度,余电上网约3.4万度,减少碳排放量约50吨。”董建勇介绍,合江西加油站通过购买重庆碳惠通核证自愿减排量(CQCER)抵消碳排放,实现了碳中和。 会后,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总量与排放管理处(应对气候变化处)负责人刘强、重庆联交所绿色资源交易分中心主任曹竹赴泸州参加了在合江西加油站举办的揭牌仪式,四川能投氢能公司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郭明杰以及泸州市生态环境局、经信局、发改委的相关领导参与了对揭牌仪式的见证。 刘强提出,中石油泸州公司在四川能投双碳公司的技术支撑下,率先打造川渝第一个碳中和加油站,体现了国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希望未来能持续开展,示范带动更多的企业、公司参与到“双碳”中来。 董建勇表示,“一体两翼”是泸州的发展战略,合江县是泸州“东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庆江津区接壤,承担了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试验区、川渝融合创新示范区的职责,后续将以点带面与四川能投双碳公司加深合作,进一步发挥央地企业协同优势,把中石油泸州公司的双碳管理做深做大,成为油气氢电光之外的又一新增收入来源。